浅谈“量化积分,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办法

时间:2022-08-19 05:35:17

浅谈“量化积分,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办法

摘 要:班级常规管理头绪多,往往要花费班主任许多宝贵的时间与精力,实施由学生全员参与的量化班级常规管理机制,能够有效地克服以往班级管理的弊端,取得良好成效。就班级量化管理的初衷、实施过程、操作方式以及注意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班级;量化管理;初衷;实施过程

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是联系学校与家庭,任课教师与学生的桥梁与纽带。实践证明,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采取量化考核自主管理的考核办法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班级管理效果。

一、制定“量化计分,自主管理”班级管理办法的初衷

班主任工作是繁杂、琐碎的,不像机械工人制造零件那么简单机械,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烂漫,纯真可爱的活生生的人,这些人有思想、有激情,但也是存在着种种差异的人。总之,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然而,面对繁重的班级管理工作,面对形形个性差异的学生,有时不免要动怒要动粗,为使班级工作有序开展,避免动粗现象的发生,笔者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尝试采用了“量化积分,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办法。这一办法的积极作用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进取心,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基于多方面的考量,笔者选择在中高年级班级实施了“量化积分,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办法。

二、“量化计分,自主管理”班级管理办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首先,制订适合本班级学生实际,操作性较强的“量化积分, 自主管理”班级管理综合考核参考标准(班级管理综合考核参考标准可以依据班级实际自行制订),这是对校纪班规的细化与量化,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不矛盾,它有助于促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实施。

其次,向全班学生公布本班制订的“量化积分,自主管理”班级管理综合考核参考标准,让大家熟记“标准”中的有关条款,让大家分清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该做的,做得好的能增加自己的量化积分,不该做的或做得不好的就要扣掉自己的量化积分。综合自己在学校的一切表现,从量化积分的分值就可以看出你在班级所处的位置,这个分值是动态的。只要你肯努力,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这一办法的最大好处是不再只追求考分的高低,重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再次,就是挑选责任心强,能够为学生热心服务的担任班委各成员及学习小组长和卫生小组长等,教育他们公平、公正地去工作,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工作中锻炼他们的才干,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觉得为班级工作是一种荣耀,为同学们服务是一种自豪,只有他们在愉快的心境中做事,才是最有成效的,“量化积分,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目的才会达到。

三、“量化积分,自主管理”班级管理办法所需综合考核参考标准的基本内容

我们所说的“量化积分”是将学生在学校的一切表现都以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我们《六年级的学生量化积分综合考核参考标准》共分十项内容:(1)班级贡献;(2)在校表现;(3)纪律;(4)背诵;(5)作业;(6)习作;(7)卫生;(8)劳动;(9)文明礼仪;(10)其他(包括课堂教学、安全、职责、美德、预防等)所有这些内容几乎涵盖了学生在校内外的一切表现,他们的言行都可以量化成分数(或加分或减分),再将所得的某一阶段分值划分为等级予以公示,让大家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学校的表现如何。都说自己表现好,好在什么地方,你看到了所在班级的等级就看到了你的表现,你也就知道了今后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

四、如何操作“量化积分,自主管理”班级管理办法

为了让大家清楚了解这一班级管理办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先举几例予以阐释:(1)语文作业的批改笔者采用了划分等级的形式,分为A+\A\B\C\D五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固定的分值,比如(本次作业是A+你就可以得20分。)予以记录存档,记录到总的量化积分本中,作为本次语文作业的成绩,这样做就是要激起学生做好语文作业的积极性,提高书写水平,保证语文作业的质量,达到巩固所学的目的。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一办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学生在校要自觉遵守纪律,我们是如何在量化积分、自主管理过程中做的呢?我们规定:遵守纪律一项中,在学校,如有违纪现象批评两次改正者不减分;否则,减(5~10)分;如有严重违纪现象,如骂人、打架等不良现象等扣减(30~50)分;并书写300~500字的检查。这样做能有效防止随意打架、骂人现象的发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量化考核时需注意的问题

1.评价学生表现时,应在坚持以量化考核制度为主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多种方式综合进行。其他方式如:班委综评法、学生民主评议法等。

2.严格管理检查人员,提高其素质,加强学生监督体制,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公正。

3.检查学生要在检查考评的同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尽可能地帮助解决问题。

把班级量化考核成绩与学生表现等同,是不准确的。

参考文献:

[1]刘本固.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01.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2.

上一篇: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下一篇:农村幼儿园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