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优秀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

时间:2022-08-19 03:04:45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优秀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他们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不仅要培养学生成才,而且要培养学生成人。班主任的角色特点决定着他们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有教育、培养、发展的责任。班主任的道德素质、知识结构、情感态度等对学生各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新课程改革的颁布和实施,要求班主任树立新型的育人观、师生观和开展新型的教学活动。下面笔者就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谈几点看法。

一、班主任对班级的作用和影响力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生活,他的品行,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位特殊的教师,对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1.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德”放在首位。“学博为师,德高为范。”这句话就在向我们强调思想品德修养对于教师角色的重要性。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人格品质的影响更为重要。

2.班主任专业素质。教师首先承担的角色就是知识的传递者,因为班主任征服学生最大的资本就是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首先是以一个教师的角色,然后才是管理者的角色,进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孟子说:“资之深,则取其左右逢其源。”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精通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班级管理和其他相关理论。

3.班主任的情感态度对学生的影响。良好的情感素质包括积极的情绪态度、理智健康的情感表露和协调的情感控制能力,它是激励人的活动、提高活动效率的动力因素之一。我们教育面对的对象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情感的学生,思想的影响和情感的感化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占据的比重更大。大量的事实证明,学生健康的成长不能靠严苛的纪律约束,而是教师的思想引导,而这项工作是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必须有我们教师情感的投入。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情感是一种内在的动机力量,也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二、新课改对班主任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班主任素质的高低优劣,小而言之,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大而言之,关系到我们民族素质的提高。

1.新的育人观。班主任是学校基层管理的核心,伴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对于学校的教学和班级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班级管理育人理念。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很多班主任因为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班级管理的核心只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作为个体全面成长的需要,一切的一切都是成绩,导致学生除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其他方面可能都是“低能”。新课改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我们教育的目的除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那就是希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提高,积极向上、人格健全。班主任切实做到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和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平等的师生观。实施新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学习新知识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成为相互作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师生间的信息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和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新课程理念下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标志和基本要求。

3.丰富的教学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累,这导致教与学的严重脱节。新课改下学生是主体,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其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新课程下,教学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有学生小组活动、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大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新课程理念下优秀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

1.班主任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基础,对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有显著的影响,这将直接关系到教育工作的成效和学生素质的发展,是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力量,是教师与时俱进的内在动力,是教师提升素质的关键,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层次。

2.班主任要有专业精神。班主任的专业精神首先体现在对自己专业的忠诚,表现为一种敬业精神,表现为对自己职业的一种献身精神和负责精神。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任何的教育方案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也没有适合各种情况的教育方案,尤其是现代的班级集体授课制度要面对多样化的学生,要保证每位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班主任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是无论如何做不到的。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没有班主任充满热情、高度负责的配合,新课程就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3.班主任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班主任首先是一位教师,其次才是技师和导师。只有当班主任以优秀教师的姿态登上讲坛,用精深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娴熟的教育教学方法去指导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敬佩,而才能成为一位有威信的班主任,才能获得学生的钦佩和信赖。

总之,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当班主任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具备了优秀素质,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专业精神,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和高度的社会感,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学生,也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班级管理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鲁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1993

4.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概论》[M],伦敦:教科文组织出版社,1975

6.龚浩然、黄秀兰,《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7.徐辉,《当代国外基础教育改革》[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责编 田彩霞】

上一篇:农村班主任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下一篇:掷地有声蕴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