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师生互动在高中数学教育系统的地位和作用

时间:2022-06-24 02:38:36

论师生互动在高中数学教育系统的地位和作用

师生互动是新课标实施以来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要求教师和学生进行双边合作。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灌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积极讨论以及和教师的互助过程中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拉近教师和学生的情感。通过师生互动,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高中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和初中相比有了进一步的难度,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难度也增加了。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开发学生的脑力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条件,通过不断的互动活动,使教师和学生的合作越来越和谐,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也能获得快乐。

一、师生互动,首先要强调师生的平等

在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不再是课堂上高高在上的传授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负责制定课堂学习计划,引导学生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获得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学生可以质疑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论,也可以大胆和教师进行问题的讨论,通过互相讨论来共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各项能力。

二、变“教”为“导”,变“接受”为“自学”

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作为讲授者主宰课堂,而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把知识详细地讲解给学生,而是鼓励和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通过学生对自己知识库和新知识的互相融合来理解和获取知识,新旧知识通过重新组合,建立起新的知识体系。这种利用学生的主动性进行的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体系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快速地从知识库中调取有效知识,从而快速地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知识的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时方向的指引者和知识的启发者。在学生学习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方向,在学生进行讨论偏离了课堂目标时及时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方向。在学生遇到难题时,不再给学生解释答案,而是通过提示进行引导让学生主动探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从各个角度来分析问题,最终独立地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的合作与交流

师生互动不是空喊出来的口号,要实现师生间的互动就要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要和学生进行不断地交流,从学习上了解和帮助学生,在生活上主动关心学生。通过和学生的情感距离的拉近,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会更自然、更和谐。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刻意地开展师生互动,这种互动应该是随机发生的,而不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在进行到课堂的某一个环节,师生互动会自然地发生,师生互动的方式也不局限在一种模式下,可以是教师和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讨论,也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鼓励等。

四、师生互动,还应该建立在师生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是一种双边(或多边)交往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指点,学生思考;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师生共同探讨问题,互相交流,互相倾听、感悟、期待。这些活动的实质,是师生间相互的沟通,实现这种沟通,理解是基础。

有人把理解称为交往沟通的“生态条件”,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的。研究表明,在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以重大影响。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难以发生又难以持久。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超过智力因素的作用。因此,新课程实施中,情感因素和过程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可以这么说,增进相互理解的过程,其实也是丰富、发展交往双方情感因素的过程。

教学实践显示,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间的关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建立在互相切磋、相互帮助的基础之上的。

五、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师生互动”获得积极的作用,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加强双方的双边合作,只有教师或学生一边的积极作用是不够的。如果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创设的情境丰富多样,但是远离学生的生活和认知,那么这些情境就起不到真正的作用,学生的反应也就不积极,师生互动就不能起作用。同样,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很高,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面无表情,不运用任何的激励形式,这样不仅师生的互动没有作用,还会大大打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动时,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合理创设,使师生互动环节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教师在进行“师生互动”时要把握好师生互动的程度,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不是教师和学生交流得越多,用的时间越长就好,而是要看进行师生互动的环节。如果一个较简单的问题,在进行师生互动时要在较少的时间内解决。由于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设计师生互动的环节时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创设,使师生互动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师生互动环节,学生和教师要积极交流,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以师为尊的观念,和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只有教师真正放下架子,倾听学生的心声,感受学生的思维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进步。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浅谈化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 下一篇:浅述政治教学中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