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课堂的诗意教学

时间:2022-08-19 02:12:39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的诗意教学

【摘 要】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充满诗意美,其实质就是让语文课堂能富有节奏美、能激情四溢、能诗意横生和韵律流转。很多中学语文老师因为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语文课堂照本宣科、语言枯燥单调等现象仍然非常普遍。鉴于此,中学语文教师当前要不失时机地予以关注与引导,让学生在语文教学和语文生活中切入诗意栖息,必将是加强语文审美教育和完善素质教育的重要对策,从而让中学语文课堂真正能充满诗意和人文魅力,切实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 诗意教学 情感 智慧 生活

当今中学生鉴赏、评价能力十分薄弱,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语文素养和思想修养的提升。语文教师普遍认为其病源在于审美教育的缺失。美育,作为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失时机地予以关注与引导。让学生在语文教学和语文生活中切入诗意栖息,必将是加强语文审美教育和完善素质教育的重要对策。

诗意的课堂,其主旨在于教师能用诗画般唯美的语言演绎课堂,用诗画般精致的匠心锻造课堂,用诗画般丰富的意蕴经营课堂,用诗画般澎湃的旋律激情课堂。诗情画意的课堂既是追求唯美的课堂,更是追求迸发智慧、传递真理、彰显人性的课堂。学生在富于诗情画意的课堂里浸润,收获的是人格修养的熏陶、语文素养的发展、丰厚语感的提升、人生智慧的开发,更获得了生命发展的动力。

那么如何来营造诗意的语文课堂氛围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用情感和语言打造诗意课堂

语文是一门充满感性和人文色彩的学科,它是播撒关爱、书写心灵、调节情志、放飞梦想、施展才华的精神驿站和心灵小屋。那一篇篇饱含深情的作品,引领我们进入到庄严、尊严、高贵、高傲的精神殿堂,和无数伟人、大师进行无声对话,得到善美优雅的精神熏染。语文老师,就是开启这扇门的领路人。课堂,就是最好的展示舞台。正因为这样,现代中国语文教育才越来越强调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对语文和文学审美形成一种敬仰感、膜拜感和神奇感,充满饱满的探索意识、创造意识、表达意识和写作意识。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教育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她的情和美。营造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领略作品的艺术情感,提高语文素养和生命品味,这才是诗意语文的终极关怀。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文明最精细的表现在情感文明里。”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情”,有了“情”,便有了阳光温暖、生机活力。一个情感真挚充沛的老师,不仅能让课堂熏染上浓浓的情意,更能把学生的心灵陶冶得圣洁、美丽。饱蘸的语言主要靠隽永、生动的语言来传达。因此,教师要善于用诗化语言来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享受生命的愉悦。

二、用智慧引领诗意课堂

解读文本需要智慧,构建课堂需要智慧,引导学生需要智慧,促使学生发展更需要智慧。缺少智慧的课堂无疑是“空洞”的,缺少内涵的。一个充满智慧的老师,能够从尴尬中捕捉契机,化平庸为精彩,化腐朽为神奇,描绘出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演奏出和谐温馨的育人旋律。当课堂中出现这样那样始料未及的意外尴尬时,教师若装聋作哑,则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严词斥责,将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若敷衍搪塞,将使学生疑窦倍增,如坠云雾。于是这就需要教师能直面尴尬,冷静思考,巧妙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并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这样才会使课堂在不断“生成”中绽放美丽。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精彩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等都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对世界的独特感受,也是十分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善于在课堂上捕捉学生这些智慧的火花,我们教师便可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精彩诗意的课堂。

三、在生活中挖掘诗意课堂

诗情画意存在于生活中,蕴藏于文本中,语文教师就应当做一个采矿工,将散落于文本中的诗情画意“因子”拾收,并串连成精美的项链,涌现于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的博襟,《爱莲说》中称颂的君子风姿,《天净沙・秋思》中透示的怀乡情愫,《孔雀东南飞》中追求自由爱情的勇敢叛逆……一篇篇精美的诗文,都是丰盛的文化大餐,都值得用心灵去解读,去体悟。教师领悟了,才能以此引导、启发学生,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品味人类文化的经典,夯实学生文化素养的大厦根基,使语文学习走出单纯的知识传授,进入一个充斥诗意的、散发着文化馨香的意境。

语文教学应当立足课堂,延伸课外,扩充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体验,为其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创造条件。在充满诗意的教师的引领下,带领学生扩充诗意的学习视野。德国思想家席勒说,感性的人只有经过审美教育才能最终成为审美的人、全面的人。通过充满诗情画意语文教学,唤起学生的想象力,探索的热情和浪漫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敏锐感知力、丰富情感力、独特想象力和深刻理解力。在新课改的春风下,我们应该自觉追求语文教学的审美化,让语文教学流淌着诗意的美。

【参考文献】

[1]李晓倩.建构诗意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2(04) .

[2]王月根.中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例证[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0(01).

[3]王学华.语文课堂教学的诗意美――兼谈语文教学中的诗词引用[J].教学与管理,2002(27).

上一篇:初中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 下一篇:试析小学数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