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段落教学中情感体悟探讨

时间:2022-07-23 06:41:46

初中语文段落教学中情感体悟探讨

【摘 要】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在当前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地学习。本文对初中语文段落教学中的情感体悟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段落教学 情感体悟

一、引言

初中语文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主的学科,对于引导学生成长,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洞察社会,理解人生,学会思考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采取的教学方法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课堂气氛就会索然无味,缺乏激情。相反,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恰当得体,学生不仅对这门课会充满兴趣,更会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地学习。文章是由段落组成的,段落的安排会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对学生学习语文很重要。

二、掌握划段的依据,把握内在规律

在初中语文教材的文章中,特别是记叙文、议论文、散文、随笔等,都可以将一篇课文分成几个大的模块,这样便是所谓的由整体到部分的理解课文。掌握划段的依据是在学生对文章现有一个认识的基础上,学会对课文分层,在归纳层意的基础上进行划段。众所周知,一篇好的文章,如果说是体现在形式上,那么,这个形式就是文章的结构。我们以记述为例,在授课中,教师会经常和学生提及,记叙文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不开具体的事件和材料。因此,可以把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或事件及材料的性质作为依据来划分段落。正如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例如课文《少年闰土》,文章可以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自己认识闰土的经过,第二部分是与闰土一起捕鸟,第三部分是听闰土讲农村的事情,第四部分是与闰土分手。我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首次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先将这四个部分列出,让学生掌握划段的依据。因为有了提示,所以学生很快划分出来。但是也有的学生划分的和我所想的不一样,我询问他们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如果学生回答的言之有理,我则鼓励他们按照他们的思维进行划分。在授课中,学生认清了文章的内在规律,也就是他们能够按照文章的方位布局来指出每一段所要讲的具体内容,这对于他们理解这篇文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 体会重要段落的意味,揣测作者的表达含义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的好文章,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体会,去思考。特别是一些散文、随笔,能够起到激励人上进的作用,很值得教师和学生进行研究。一些散文、随笔中的精彩段落,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对于促进学生的情感体悟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海伦・凯勒的文章《再塑生命的人》,讲的是家教老师来到她家教她学习的第一天的情景。文章写得很细腻,富有情感,是进行初中语文段落教学中情感体悟探讨的经典文章。我在授课的时候,先让学生自读一遍,然后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悟,这样我对学生的情况就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再对文章进行细致的讲解。其中有一个段落这样描述道:“下午的阳光穿透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会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我问学生:作者通过描写风景,是想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一开始学生有点不敢回答,因为他们对海伦・凯勒这个人不是很了解。我告诉他们,海伦・凯勒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她从小又聋又哑,但是她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她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最终成为受人尊重的女作家。学生对海伦的史记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开始思考我的问题。有的学生说,通过这段景物描写,表现了我当时既好奇又紧张的心情;也有的学生说,这段景色描写从侧面反映了家教老师是一个安详、善良的人等。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但是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就是让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体会重要段落的意味,揣测作者的表达含义。

四、让学生通过段落分析,学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会写作。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对学生的写作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善于教学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对文章中一些比较好的段落进行重点分析,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从中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技巧,以便在将来为自己所用。这就是学以致用,正是当前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学习方法。

例如鲁迅先生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这一段可以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有描写景象最值得让学生学习的一段。作者通过百草园的各种植物的描写,展示了小时候百草园的兴盛,反映了那个年代的儿童无忧无虑的情景。在授课过程中,我带领学生对这个自然段进行了重点分析。先是问他们这段文章都描写了哪些植物?因为问题很简单,所以学生都能回答上。然后我问他们,这段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并且让大家讨论,找出依据等。通过对这段文章的重点分析和讲解,我又问学生:“如果你们在描写景色,这段文章落对你们会有什么启发?”学生必然会从中学习写作技巧,毕竟这段文章对他们来讲,记忆已经是很深刻的了。

五、结束语

初中语文段落教学中,情感体悟的探讨需要师生共同互动才能进行下去。在此过程中,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尽量不要有标准统一的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教师认为可以就行,不能将教师的意志强加在学生的头上。除此之外,教师在采取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也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安排适当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继坤.现代阅读学教程[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9.

[2]阎国利,吕勇.阅读策略[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3.

上一篇:浅谈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及培养的方式方法 下一篇:浅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