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尝试教学中的“学生讨论”

时间:2022-08-19 01:21:11

论尝试教学中的“学生讨论”

摘 要:在尝试教学中,不要把学生的讨论当作课堂上的点缀,要真正发挥讨论的功能作用。它要求教师辩证地处理好课堂讨论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解放思想、自由争鸣、畅所欲言。

关键词:见解;思维;集思广益;互助合作;学习主体

一、选择好讨论的内容

1.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展开讨论

教材中一些新旧知识联系密切,如果教师能够把新旧知识进行联系比较,找准新旧知识的突破口进行讨论,便能得到新知识。

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因为“比”同除法、分数联系密切,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中类比推导出来的,所以我出示如下讨论题:

①“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②除法有什么重要性质?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可推出“比”有什么性质?

③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能不能推出“比”的基本性质?

在讨论的基础上再投影:

类别:同时扩大,同时缩小,值不变。

除法3÷4=(3×2)÷(4×2)=(3÷2)÷(4÷2)=

分数===

推出比3:4=(3×2):(4×2)=(3÷2):(4÷2)=

通过讨论,学生发现了比的基本性质,同时使新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旧知识得到顺利的迁移。

2.在知识的重点,关键处展开讨论

每节数学课中,总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都是值得讨论的。

如,教学“工程问题”的应用题时,它的解题思路与整数应用题基本相同,只是题中没有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解答时要把工作问题看作单位“1”,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工作效率。这样,由于计算的不是具体数量,学生往往感到抽象,不易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采取如下做法:

准备题:加工1200个零件,甲单独做要12小时,乙单独做要10小时。两人合做几小时完成?

尝试题: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做要12小时,乙单独做要10小时。两人合做几小时完成?

我先出示准备题,学生解答完后,再出示尝试题,并让学生

讨论:

①两题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又是什么?

②要求两队合修的时间,必须找出哪些量?

③它们的工作效率各是怎样表示的?

④尝试题怎样,并说说解题思路。

通过讨论,学生掌握了问题的关键和重点,有利于灵活掌握和运用。

3.在知识的难点处展开讨论

几何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知识的难点,通过讨论,就可以化难为易。

如,第九册“梯形面积的计算”,由于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已经有了动手转化的基础。因此,在进行本节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动手把图形转化后,出示如下讨

论题:

①通过实验可以看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②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什么?高等于什么?

③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何关系?

④梯形的面积公式怎样?并说说推导过程。

4.在知识的易混易错处展开讨论

有些数学知识,使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做错。如果在易混易错处展开讨论,就可以避免错误的产生。

如,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这种应用题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因为它在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混合练习中,难以判断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解答。为了使学生分清这两种类型的分数应用题,我采取了让学生把准备题改编成尝试题,在尝试练习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讨论。

准备题:小林身高1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小强身高多少米?

尝试题:小强身高1米,是小林身高的,小林身高多

少米?

讨论:

比较异同点:①准备题和尝试题的数量关系怎样?相同吗?

②准备题和尝试题把什么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

分别说说准备题和尝试题的解题思路。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了这两题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准备题的单位“1”是已知的,要求的不是单位“1”的量,所以用乘法计算;尝试题的单位“1”是未知的,要求的产单位“1”的量,所以用除法计算。

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教师尽管精心设计了讨论内容,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总是不尽如人意,没有讨论气氛,更没有效果。这就关系到教师组织讨论的能力问题,那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呢?

1.鼓励学生敢于讨论

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敢于发言讨论,教师就要努力创设和谐的情境。

(1)要创设爱的气氛,教师不要以权威者、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

(2)师生之间必须民主、平等。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观点持不同的看法。

(3)尊重学生的人格,尽管学生说错了,但还是先给予鼓励,再适当给予点拨和启发。

2.引导学生学会讨论

(1)学生讨论要充分体现互帮、互学、互教的合作精神。讨论一般都以小组的形式出现,如果小组中的学生轮流独自说,这就不能发挥讨论的功能。当一位学生说得不全面时,另一位学生可以补充说;当一位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请其他同学帮助;当一位学生说错时,另一位学生可以帮助他纠正过来;当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时,可以各抒己见。这样,课堂才能呈现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合作场面,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学生的讨论要结合教师的诱导进行。当学生分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巡回观察,当发现哪个小组讨论有困难时,要及时给予引导。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在一些容易忽视、容易混淆的地方,注意努力创设问题的情境,恰当地诱使学生意识到所学的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矛盾,形成认识冲突,从而使学生讨论得出新知识。

(3)学生的讨论要进行汇总。学生讨论完毕后,要及时反馈讨论情况,可以选几个代表进行发言,最后教师再加以总结和整理。

3.培养学生善于讨论

培养学生讨论问题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应该坚持不懈。

总之,在尝试教学中,不要把学生的讨论当作课堂上的点缀,要真正发挥讨论的功能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辩证地处理好课堂讨论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解放思想,自由争鸣,畅所欲言。

参考文献:

[1]邱学华.邱学华尝试教学课堂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4.

[2]季素月.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

[3]任勇.数学学习指导与教学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

上一篇:从阶段测评中得到的启发 下一篇:小小剪纸乐 剪出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