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军垦黄埔人

时间:2022-08-19 11:51:39

父亲齐树声于1912年11月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因病于2001年4月去逝,享年89岁。他自幼勤奋好学,因家境贫寒,断断续续读完了小学、初中,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 1937年高中毕业。抗战爆发,为报效祖国,他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十五期, 1938年毕业。1944年随部队进疆, 1949年10 月随陶峙岳将军在南疆光荣起义。

参加革命工作以后,父亲几十年如一日,全身心地投入到军垦事业的开发建设中,经受住了艰苦条件的考验。他长期任师团领导,主管水利、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在每一项工程建设施工中,他都善于倾听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专家技术人员的意见。他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每个工程环节上严把质量关。他努力钻研水利工程技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成为行家里手。由他亲自领导施工的水利工程项目,质量都达到了优质工程的要求。

父亲先后领导兴修了石河子垦区的大泉沟等四座水库、东岸大渠、凉州户渠等水利工程。特别是1959年开工修建的玛纳斯河渠首工程,由当时的苏联专家帮助设计,工程规模宏大,为节约费用,降低成本,保证工程质量,全体参战人员就地取材,其中部分防渗渠采用戈壁滩上的鹅卵石干砌而成,约有18 公里。当时的施工条件极差,机械化程度又很低,工程难度大,质量要求高,军垦战士全靠人抬肩挑。工作条件异常艰苦,住的是地窝子,吃的是粗粮窝窝头,零下20多度仍坚持在外施工,没有人打退堂鼓,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了施工任务。王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玛纳斯渠首工程现场视察。半个世纪以来,此项工程经受住了历史上多次大水的考验,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赞扬。如今在石河子垦区仍然可以看到它雄伟的身姿,在天山的衬托下大气磅礴,奔流不息。它仍然为石河子垦区、玛纳斯县、农六师新湖农场100多万亩良田灌溉、植树造林等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965年到1967年,在修建南疆铁门关水电站的施工建设中,兵团党委委任父亲为此项工程的主要负责人。当时他虽已50多岁,仍然坚持长年和部队一起吃住在工地,亲自指挥施工,在工作中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时常手推独轮车奔跑在沸腾的工地上。他平易近人,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在群众之中,他十分关心群众的疾苦,深受大家的爱戴和尊敬。

“”期间,父亲和许多老干部一样遭受了迫害,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始终坚信党的领导,对未来充满信心。1970年因原单位解散,他被下放到农六师一五团任副团长,由副师降到副团,仍然负责农田水利建设。他没有计较个人名利和得失,仍然以一个老军垦战士的胸怀尽职尽责,长年累月奔波在农田水利建设的第一线,得到了农场职工群众的尊重和信赖。父亲一直坚持到67岁才离休。离开农场时,许多职工自发为他送行,场面十分感人。晚年生活中的父亲仍然十分关心六师、农场事业的发展。当从电视、报纸上看到洪水和地震给垦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时,他都主动积极参加捐款活动,以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后来,父亲的先进事迹被编入新疆自治区水利志,并被授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建设事业“十大”杰出贡献人物称号。

2001年4月13日,对我们一家来说是一个非常悲痛的日子,父亲带着对兵团事业的热爱,对六师垦区这片热土的眷恋,对亲朋好友的挚爱,对美好生活的留恋离开了我们。他没有留给我们殷实的家业,却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要正直为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工作;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工作上要向高标准看齐,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奋斗,去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上一篇:印缅战场回忆 下一篇:地震灾区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