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层次化教学探究

时间:2022-08-19 09:35:20

初中化学层次化教学探究

我国是最早重视分层教学的国家。大教育家孔子早在春秋时代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教师只有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才能促进有差异的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在多年的化学教学中,笔者深切体会到,采取层次化教学是化学教学取得成就的有效途径。学生在知识储备、学习策略、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是可以改变的,考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信心,应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进行分层。

一、有效教学目标层次化

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和要求,即改变教学任务的性质。

A级初层目标:能辨认、认知和知道知识要点和所给素材。

B级中层目标:能领会重要的化学术语和定律的基本含义,能说明、判断、搜集和整理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C级高层目标:能以化学的视角观察分析和理解源自学生生活或社会生产或科学研究等所涉及到的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能从给出的情景中总结出一些规律。

例如在确定《酸和碱的反应》这一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时,分成这样三个层次:A标: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含义、pH变化和热量变化,知道复分解反应类型;B标:在A层的基础上能通过实验探究,练习实验基本操作,会用图像理解中和反应;C标:在前两层的基础上掌握酸碱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从分层目标可看出,体现学生认知规律的递进性,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逐层深入,让每位学生都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向之努力着。

二、有效教学方式层次化

以学生的可接受性为基础,充分注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化学素养的提高,为学生设计出最佳的学习知识的顺序,逐层推进;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把分层思想贯穿交织于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例如,本节的中和反应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学生认知顺序过程如下:1、提出问题:酸溶液和碱溶液是具有不同性质的两种物质,混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溶液的PH又如何变化?用什么试剂确定酸碱确实反应了?反应是否放热?2、建立猜想和假设: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与问题有关的推测与假设。3、制定计划:如是在酸溶液里不断滴加碱溶液还是在碱溶液里滴加酸,是选择紫色石蕊试液还是选择无色酚酞试液?根据化学原理分组制定探究方案。4、进行实验探究:每组学生自己动手按各组的设计进行实验,在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不断滴加稀HCl,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并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情况,以获得事实和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正确与否。5、合作与交流:通过各小组之间的交流归纳,得出合理的结论和问题的答案。最终获得酸和碱中和反应、pH会发生改变、反应放热等一些知识。

这样通过有层次的教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自主活动、主动探究,学有所得。

三、作业练习层次化

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根据不同化学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选择,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按学生基础分层布置作业的具体做法:

1.作业量分层。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作业量,减轻其课业负担。必不可少的基础性练习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设计一些可做可不做的拓展性练习供选择。

2.作业难度分层。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使不同学生在不同层次上都能实现相应的基础目标完成基础作业。

3.完成作业时间分层。从作业量和难易度上就已经对完成作业时间进行了分层。

由于分层作业的分量、难度适宜,选择自由,完成的时间灵活,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

四、分类指导层次化

实施分层辅导,给学生们提供适当形式的帮助,帮助学生们尽可能地补习好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作好必要的认知准备。优秀生辅导有计划性,学困生辅导有针对性,加强经常性的个别辅导,帮困提中培优,使其平衡发展。

五、有效评价层次化

评价激励是寻找学生成功和进步,既强调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坚持表扬、激励,对学生的不足要宽容。

有效分层评价可通过有效的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层次化评价,在教学中随时进行,在练习、提问、讨论和作业后都要及时评价,并对达到本层目标,特别是对取得递进的学生加以鼓励。分层评价重在多元评价,因层而异,重在激励,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对C层次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促使他们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对A层次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既要揭示其不足,又要指明其努力的方向,以促使他们积极进取。

层次化教学注重发展每一位学生的潜力,为不同层次学生创造各种尝试、探索、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实施分层教学模式,让所有的学生学有所得,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海通初级中学)

上一篇:例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下一篇: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一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