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由技术走向艺术

时间:2022-08-19 09:30:32

影像:由技术走向艺术

“收藏后来者老问我,机会没了,你过去买的瓷器、家具,我们没有那个机会了,我告诉他们,今天有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就是摄影作品。”

影像作品的收藏上世纪70 年代在海外兴起,历尽30 余年,其平均回报率高达30% ,远远超过有价证券和不动产。近几年来,影像艺术品的投资和收藏在海外更是达到了高潮。2005~2006 年,纽约苏富比影像艺术品的成交量从4300 万美元增至6500 万美元,年增幅40% 。摄影发明时是技术不是艺术。法国人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Louis Jacques Mande Daguerre )执著地将眼睛所看到的景象固定在镀银的铜板上,实际上,他当时的身份还是个风景画家。1839 年8月19 日,法国科学院与法国研究所对达盖尔这项划时代的发明予以承认,这一天就成为了世界公认的摄影术发明日。

其实,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的照片还要早上十余年。这样算来,摄影已有180 年的历史了。在摄影术得以社会确认并迅速应用的初期,它对欧洲的绘画艺术曾产生过巨大冲击,迫使很多肖像画家改行成为了职业摄影家,并安享这项技术给他们带来的福利。

摄影作为艺术领域中最后一块处女地,大规模地开垦还是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西方重要的博物馆、艺术馆开始有意识入藏摄影作品。许多摄影大师逐渐冲出自己的专业领域,闯入大众的视野,他们的作品不仅仅在展览上出现,还在拍卖会上出现,以缓慢攀升的价格吸引了藏家的注意力。

我们目前知道的摄影作品最高价格是2006 年2月14 日在纽约苏富比创下,已故的美国摄影家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Steichen)的作品《池塘月光》卖了293 万美元。另外,在世的德国摄影家安德列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 )的作品《99 美分》也连续创下近250 万美元一幅的佳绩。

资本作为艺术的赞助人,推动着艺术的发展。艺术虽然在金钱面前常常不自信,但它总是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一部当代艺术史,实际上仍是一部由金钱(或曰资本)推动的历史。社会的信息传播速度及半径的改变,深深地影响了当代艺术的价值观。

德国著名的东方艺术学者雷德侯(Lothar Ledderose )认为中国艺术的构成源于汉字的模件(类似偏旁部首)结构。所以,中国的艺术家们对模件化的创作非常感兴趣,继而久之,中国的收藏家们也对模件化的艺术品追捧。青铜器、陶瓷、玉器就不用说了,连绘画模式化创作也变得非常普遍。凡是有大量存世作品的画家凸显这一特点。四王的山水、郑板桥的竹子、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鱼虾等等,无论多少,都可以视为是一幅画。创作者已在不停地重复自己,激情成了日常的锻炼。

由于信息业的发达,催熟了当代艺术。尤其中国的当代艺术中模件化倾向严重,凡在国际市场赢得资本关注的画家无一不是这类画家,张晓刚带有印记的同志,岳敏君的大白牙,方力钧的光头,曾梵志的面具,等等。这种模件化的艺术倾向,恰恰迎合了当代社会对艺术品要求量化的潜在心理。而摄影,正是将艺术品量化的标准品种。

绝大部分艺术的初期创作一直苦苦追求其原真性(Echtheit)。这个过程长达万年。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古罗马时期具有极强原真性的雕塑,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所有的艺术家们都极尽能事强调技巧,再现原真性的艺术创作。可当摄影术发明之后,绘画艺术家们不再强调原真性,印象派、野兽派、达达主义等等作品从观念上改变了人类对艺术的万年追求。摄影作品的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

上一篇:珠宝:投资理念要向国际靠拢 下一篇:石造像:顶级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