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造像:顶级中国艺术品

时间:2022-10-09 09:48:49

石造像:顶级中国艺术品

如果石造像是“特级品”,那么,现在各大拍场上受追捧的铜佛像只能算得上是“三级品”。

距今大约1600年的中国北魏朝代,是我国古代佛教文化最兴盛的时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石造像文化遗产,如云岗、龙门石窟。而散落在民间的当时石造像作品,就成为一代代国内外的大藏家们竞相追捧的国宝级藏品。

玩家们都知道:如果有一件北宋钧窑的东西,那在收藏圈也就够份了;如果有一尊北魏的石造像,那么在收藏圈就可以傲视群雄了。石造像的珍贵程度可想而知,但如今石造像的数量已屈指可数。据说,收藏家、文物鉴赏家王世襄先生也只收藏了一尊唐代的石造像;一些国外的博物馆更是为能拥有一两尊中国的石造像而引以为荣。而张连志一人就收藏了北魏、北齐等朝代的200余尊石造像,称得上是全世界收藏石造像的NO.1。

对于目前有些过于喧嚣的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张连志很少关注,他认为“那里不好玩”。张连志也很少去国内的拍卖公司,因为他看中的东西只有两个地方可能有:像苏富比、佳士得那样的国际大拍卖行或者私人家里。张连志始终认为:高古的东西才是最美丽的。在他自己的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尊北魏时期的佛头,属于镇馆之宝。

“石造像是宫廷文化,它们雕刻精致,线条流畅,造型生动……总而言之,是语言所不能表达的。”在张连志的眼里,如果石造像是“特级品”,那么,现在各大拍场上受追捧的铜佛像只能算得上是“三级品”。

张连志最后告诉我们:大英博物馆就是因为拥有中国北魏时期的石造像,才能在世界收藏圈里当之无愧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知道北魏石造像的价值呢?

钱经 近几年的国内拍卖市场上,铜佛像频频露面并且不断创出高价,石造像为何很少上拍呢?

张连志:那是因为石造像的存世量比较小,而且“高处不胜寒”。其实,在国外,石造像很受藏家们的重视,一尊石造像拍到数百万美元、上千万美元,已是司空见惯。而在国内,石造像的价位就逊色许多。比如,一尊北魏的石造像,仅仅拍到近30 万元;一尊北齐的释迦牟尼石立像,也只拍到250 多万元。但我相信,在未来的5年内,石造像的价位一定会涨上去的。

钱经 国际买家很看重中国的石造像吗?

张连志:一些外国人太懂中国文化了。多年来,我坚持做的一件事就是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把那些石造像“抢”回来。

钱经 国内藏家与国际藏家们的口味有很大区别吗?

张连志:国际上的收藏家喜好千变万化,但还是有一些共同的喜好,比如普遍都喜欢收藏家具。因为可以使用。

钱经 听说您不常去国内的拍卖会买东西?

张连志:收藏,我还是主张:下山――去农村。这个过程是特别美丽的。在拍卖行竞买,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下山”则需要爱好和时间。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把这么多好东西收上来,而且没有假的,这其实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钱经 做生意与收藏冲突吗?

张连志:做生意看结果,收藏重在过程。收藏实际上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用语言无法表述的。

钱经 鉴别真伪的关键在哪里?

张连志:收藏就是手、眼、心、脑并用,有时候连鼻子都得用上。鉴定的关键是要见东西,而且是能见到真东西。看多了,熟能生巧。

古玩行水很深,而且是看不见水的那种深。很多朋友请我鉴定,他们很多都是门外汉,甚至有的人交了太多的学费。但我不能对他们说的太透,这样做太残忍了:他们会在一夜间苍老很多,甚至白了头发。买了假货,其实就是对古玩还没有“悟透”。鉴定就是一种感觉。这行里面的门槛是相当高的。你想读透它,需要知识――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实践中的知识。

钱经 收藏家是靠什么造就的?

张连志:环境可以造就出收藏家。这要看祖上是否有这个实力。原先人很讲究“住什么地方”,过去我爷爷是盐商,住在天津意大利租界,周围邻居都是非常显赫的商人,光总统先后就住过5位。另外,还有我国近代的一些名人如梁启超、曹禺,甚至还有戴笠,这样的环境能够造就人。现在被称为“收藏品”、在拍卖场上竞拍的那些东西,其实,在解放前就是我们家里常用的物件。

上一篇:影像:由技术走向艺术 下一篇:我们要做的是全球视野、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