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合作创新浅析

时间:2022-08-19 09:13:57

区域合作创新浅析

[摘要] 通过对区域合作创新的内容、动因、功能及意义还有应用上的分析,说明了目前在我国实现区域合作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对于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三大模式之一的合作创新模式是我国现阶段实现区域平衡发展的关键模式。

[关键词] 创新区域合作合作创新

区域合作创新是区域创新发展体系问题的三个创新模式之一。在我国现阶段实现区域合作创新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根据2006年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报告研究指出,中国区域经济在非均衡发展过程中,造成地区间的经济差异日益扩大,主要表现为沿海和内地、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拉大。尽管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性始终客观存在,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针对中国区域经济技术转移、扩散、产业升级的要求,中国区域经济的整合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为了进一步消除发展中的障碍,需要尽快正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问题。所以区域间的合作就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驱动器,研究区域合作创新问题就势在必行。

一、区域合作创新的内容分析

合作创新模式是指区域通过与其他区域的合作,优势互补,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和配置科学技术资源,壮大整体对外竞争能力,实现自己创新发展的模式。同时,其区域内部各企业与研究机构,政府机构之间有着明确的合作目标,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最终促使创新成果的发生,这也是合作创新内容的一部分。

其具体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的部分或全部:

1.企业、高等院校、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之间的跨区域合作,如进行联合与兼并,实施共同的R&D活动,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等。

2.服务机构的合作,尤其跨区域信息、金融、人才交流网络的相互对接与联合,如组织企事业家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招商学习等活动。

3.政府机构间的合作,除了指政府在创新管理方面的协调与合作,还有创造一个创新环境和创新网络。如政府间通过签订协议实现原材料和能源供给的合作。共同建设基础设施为区域间的沟通创造条件。

4.进行整体的创新合作,走向创新活动的区域一体化。区域创新发展的具体模式,如区域产业开发模式,区域空间布局模式,区域整体经营模式和区域整体管理模式等。企业的合作创新模式又有五种,即合同创新模式、项目合伙创新模式、基地合作创新模式、基金合作创新模式和研究公司创新模式。

二、区域合作创新的动因分析

我国通过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东西互动拉动中部,逐步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区域经济发展。经过20多年的对外开放,顺应全球制造业转移的趋势,以及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有了明显的增强,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并没有缩小,反而仍然在逐步拉大,区域与区域之间在区域经济建设上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如产业结构雷同;项目重复建设、重复引进;投资分散而形不成经济规模;区域保护主义出现,市场分割和经济摩擦加剧;收入分配和地区经济水平差距拉大。部分企业生产能力闲置,造成浪费等。这些都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经济信息不完全,渠道并不畅通,区域间的合作联合受到人为的分割。

从微观领域企业的角度,我国区域及企业现阶段的R&D的能力都不强,模仿创新的能力有限,更谈不上什么自主创新了,就算可以进行模仿创新那么合作创新应该是实现创新的基础。特别是实现产学研的合作创新是企业增强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

从协同经济理论的角度,在现代经济中,合作比竞争更重要,希望能够实现区域协同,并提出协同经济的思想,认为成功的创新越来越依赖于企业的协同能力。协同效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组合成一个企业以后,其产出比原先两个企业的产出之和还要大的情形,即“2+2>4”的效应。那么区域之间的协同效应也就促使两地区之间加强彼此的交流与合作,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另外由于“马太效应”的存在,也使得合作创新成为必要的选择。

从共生经济理论的角度,共生经济是指独立的经济组织之间以同类资源共享或异类资源互补为目的形成共生体,所导致的经济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直接或间接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合作创新可以改善资源结构、分散和降低风险、缩短创新周期、扩大创新空间、减少无效投资、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带来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合作创新是企业在任何时期都应积极谋求的,以使自己享受到共生经济。区域合作就可以带给企业实现共生经济的条件。

三、区域合作创新的功能及意义分析

区域合作创新是区域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世界产业结构变化的一项战略措施。在全球范围内,产业更替和新产业形成的速度不断加快,产业技术构成不断提高,产业转换和技术转换的成本不断上升。区域合作创新有助于区域之间打破产业壁垒, 消除重复研究和重复投资、实现知识的分配和共享、促使企业合作相互协作,从而产生更高的创新效率。由于我国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创新能力缺乏,单纯的依靠自主创新模式周期长,风险大,因此只在区域间和区域内部各机构企业间存在相互合作才能克服目前的区域资源约束,才能更进一步的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

区域合作创新打破了区域的界限,促进了技术、资金、人才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流动,使各种资源得到了更加优化的配置,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与国际上拥有强大经济实力和先进技术的区域合作,一方面可以通过紧密的协作关系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迅速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企业长期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合作对于区域创新与发展的意义在于:

1.合作提供了信息交流的条件,促进区域性生产要素和产成品的交流,使企业在合作中进行集体的学习和创新。

2.合作产生创新性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可以优化成本数量与结构,提高各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提高。

3.合作关系是知识溢出的渠道,溢出效益的核心是能在空间上接近信息源地,知识的溢出有利于加快技术创新的实现与转化。

4.合作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5.合作形成完善的市场,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外部条件,激活中小企业,有效利用资源,提高区域综合实力。

6.合作有利于实现制度与机制的创新,为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创新网络和创新环境。

7.合作有利于发挥区域间的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四、区域合作创新的应用现状

合作创新模式以欧洲的区域创新合作为典范。欧洲联盟委员会从20 世纪90年代开始,就启动了旨在进行合作创新发展的进程,实现了内部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发行了统一的货币,并且还制定了广泛的共同政策。以区域内部经济、政治、文化一致性与多边协调为特征的欧盟合作模式,是一种“积极”的一体化,其目的不仅在于拆除某种形式壁垒(“消极”的一体化),更在于建立广泛的共同调节和管理机构。其整体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各个国家自己的创新体系的建设;国家之间的双边或多边创新合作;欧洲联盟共同制定的整体合作计划与行动纲领。其中,国家间进行的创新合作主要包括:知识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与合作;鼓励创新交流体制的建设;创新活动支持系统的建设;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合作;政府技术政策的合作等。通过执行一系列的欧洲发展计划,使得欧洲是全球区域合作水平最高的地区,也为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域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GDP占到全国总量的37%,其中长三角地区占全国GDP的比重超过了20%,这些区域已经成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极,的确带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宏观发展。另外还有“泛珠三角9+2”计划、“振兴东北”计划和“长江卫星经济区”开发模式更加推动这几大区域经济的发展。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通过《长江三角洲人才开发一体化共同宣言》,建立了各种维护市场平行竞争及保护市场公平发展的机制,签订了很多协议大大推进了一体化的进程。而从“珠三角”到“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创新战略本身还是一项新的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同时泛珠三角还和东盟区域进行区域合作,互通有无,实现经济的全球化,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川渝之间也开始加强彼此合作都希望能引领西部大开发走一条发展壮大的路子,但具体的操作实践要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各方经验,以合作创新为基础,实现区域整体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2006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2]龙勇刘汉蓉:论区域合作创新体系.经济论坛,2005.7

[3]刘曙光田丽琴:区域创新发展的模式与国际案例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01.3

[4]张敦富傅晓东: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分工问题研究.长江论坛,2000.6

[5]胡继灵: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8

[6]罗炜唐元虎:国内外合作创新研究述评.科学管理研究,2000.8

[7]罗炜唐元虎:我国企业的创新战略选择.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4.1

[8]李青:区域创新下区域发展观念及政策的变化.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襄樊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下一篇: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