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时间:2022-08-19 06:59:05

论教师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一切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对阅读方法的传授”“对阅读兴趣的培养”“对自己角色的扮演”等方面,有利于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关键词:阅读教学;理念;兴趣;方法;角色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0-0096-01

阅读教学,从宏观来说,指的是学生在学校期间的阅读训练;从微观来说,通常指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教学。阅读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包含有多种因素、各种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大系统。在现代“以人为本”思想和对话理论的基础上,人们认同了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那么,如何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一切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现代“以人为本”思想和对话理论的基础上,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自主行为更是语文课习得的一种最高境界,因而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督促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他们的知识观念或已有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的任务并不是授业,而是传道,传授方法。教师常常要准备好话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自由发言。教师简短的启发性的语言,要能激起同学们热烈的讨论,不仅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推理和表达的能力,无形中培养了实践能力。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曾经说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点燃学生追求真理思想的火焰。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阅读方法的传授上

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单位。阅读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篇篇课文的教学。当师生共同面对一篇课文,如何解读、把握,怎样设计教学方案,怎样进行钻研、分析与评价,怎样进行教学操作,才能完成三维目标,才能使阅读教学效率高效化,这些都是教师需要考虑的范畴。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阅读知识的传授,注重阅读方式、方法的传授,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形成真正的阅读能力。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传授多种阅读方法:加强朗读,重视默读,学习略读和浏览,强化诵读等。(2)传授阅读的知识:词语与句子,标点符号,语文常识等。(3)讲清阅读目标,提升阅读能力。阅读目标概括起来大致包括以下三方面:1)关于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2)关于文章篇章结构方面的。3)关于文章表达方面的。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阅读兴趣的培养上

学校的阅读教学应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使他们感受到经由阅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性情、激发创造的愉快。所以,阅读教学,不仅要努力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与技巧,具备独立阅读课文乃至一切读物的能力,而且要引发他们对一切读物产生兴趣。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他们的阅读行为就会变得更加主动、积极,会使其在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阅读数量会大幅度增加,阅读的效率也会稳步提升。所以,语文教师不可放弃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引发。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鼓励学生有发现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寻找新问题与已有知识的联系,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启发学生进行对比,使教学过程合乎规律地依存于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

四、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自己角色的扮演上

首先,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了解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让教育教学工作在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进行,这样,方法会更加便捷,质量会更加高效,技能会更加娴熟。其次,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姿态、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这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第三,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教师要把首要精力放在检查、督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促进者、辅导者、协调者,以及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初中语文教师既引领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更要自觉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并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视角来摸索语文学习的规律,发现语文学习的难点,寻找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理想。

参考文献:

[1]朱绍禹.美日苏语文教学[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2]张良田.初中语文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兰呈辉.当代优秀教师论文汇编[C].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1.

上一篇: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探析 下一篇:信息化时代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