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语文教学法的运用

时间:2022-08-19 05:12:45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语文教学法的运用

当代的学科发展已益呈现出多样化与综合化的趋势,各学科在向专业化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相互融合的现象。特别在高中学习和教学中,各大学科已很难对彼此作出绝对的划分,尤其在高考中,学科间的综合已然成为高考的重点。对于政治来说,在学习和考试中,除了存在学科内综合、政史地学科综合,在更多的领域更与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概念的把握、基本原理的理解、教材段落结构的划分,到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再到答题中的读材料、审题意、答案语言的组织,在政治科学习中,到处充斥着语文的元素。可以说学好了语文等于学好了政治的一半。

因此,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要改变只注重本学科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而忽略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教学模式。政治教师由于所教科目的特殊性,尤其要做到这一点。那么如何才能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之中融进语文教学方法,使之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提高政治课教学的语言艺术,做到逻辑有序,生动流畅,幽默风趣

古人云:“言为心声”、“慧于心而秀于言”。优美而又精确的语言可以要使政治课洋溢着激情与活力,充满美感,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产生突出的教学效果。

首先,要用普通话授课,讲究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富于变化。“没有情感的语言是一杯水,而融进了情味之后,奔流的则是鲜红的血液,它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情感的共鸣,具有振魂摄魄的效果。”所以,政治课的教学语言就犹如写文章,有铺垫、有发展、有高潮、有低谷,这样才能引人人胜,勾起学生探究知识的强烈兴趣。

其次,借助修辞与文学增强政治课的美感。我国的古诗文名句、成语、典故不仅言语精辟,而且内容丰富。在政治课教学中恰当的引用一些诗词文赋,能调动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知识的深刻内涵。这一点在高二的哲学常识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譬如,用“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说明矛盾的特殊性;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发展的必然;用“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说明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等等。

再次,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幽默是一种智慧,更是一道兴奋剂。在政治教学中使用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笑话,普通话和地方方言甚至是英语的交叉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如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说成“如此easy的一个question”往往可以使学生倍感新奇。

二、用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来阐明政治概念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政治课中的概念是政治课中最抽象又最枯燥的一部分。而任何概念、原理,都是借助和依赖于一定的字、词、句,并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从而表达一层或几层明确的意思。运用语文知识将句子解构,还原成部分,有利于学生将定义分层理解,对概念的整体有更深层次的把握。例如“价值”一词的定义:“价值是指凝聚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从句子主干看,价值其实就是一种人类劳动,因而它是反映了商品的社会属性;从宾语“人类劳动”的两个限定语可以看出:1、“无差别的”说明这里的人类劳动是不是指具体劳动,而是指抽象劳动2、“凝聚在商品中”说明并非所有劳动都能形成价值,因而价值是商品的特性。学生记忆时可先记住句子主干,再根据理解为其加上定状补成分,一个定义就这样简单而又透彻的弄懂了。

与此类似,哲学和政治常识中的一些复杂的概念也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用划分段落层次的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材料的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它可以使学生在对段落大意的把握和作者思路的扩展上都有更深的认识。在政治课教学中,也可适当运用此类方法。例如经济常识上册讲到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时,学生可将这一段话分成三层:第一句是总述“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接着课文通过三层递进的步骤证明了第一句的观点,阐明了从商品到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最后再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作为总结。一个总――分――总的层次,将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一览无余,清清楚楚。

层次分析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学生的答题过程。如四川09高考文综28题:2008年5月,居民徐某欲购摩托车,因在政府网站末查到养路纲征收标准和办理程序等相关资料,便以快递方式去函所在区交通局申请告知与购车相关的政府信息,并注明自己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该局签收后在法定期限内无回复。II为此,徐某向该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裁定该局“行政不作为”并诉求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法定责任。II区法院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最终判定被告行为违法,原告胜诉。II上述事例说明:

①政府严格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②司法机关公正执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③立机关严格立法程序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条件④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增强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该材料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分三个层次,共涉及到公民、政府、司法机关三大主体。第一层次:诉讼原因体现了政府过失,说明应做到依法行政;第二层:次徐某提起行政诉讼行为说明了公民意识增强;第三层次:裁定结果说明应做到公正司法,而立法机关未在材料中体现,且该项说法错误,故该题根据材料应选B。

总之,在中小学教育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原来各学科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自我封闭状态都将被一一打破。合理的架起学科间相互沟通的桥梁,使各学科的知识、语言和教学方法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是非常重要而且必须的。当然,政治课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语文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为政治课教学服务的,切不可喧宾夺主,适得其反。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出一套更科学、更高效的教学方法,才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张耀山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国南方出版社08年版《唐诗宋词》

3、四川09高考文综28题

4、2005年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经济常识》上册第―课

上一篇:英语情景教学法的运用 下一篇:班主任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