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山东民间美术拓展高中美术课堂教学

时间:2022-08-19 04:56:16

结合山东民间美术拓展高中美术课堂教学

摘要:中国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各个民族和地区都具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传统。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加入民间美术,既丰富了高中美术教学的内容和题材,又使民间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可谓是互利双赢。

关键字:山东民间艺术;美术拓展;高中美术

一、山东民间艺术的现状及发展

山东作为齐鲁文化的故地,其民间艺术资源积淀深厚。山东民间艺术家在历史的长河中用双手创造了数不尽的艺术珍品,他们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传统文化艺术的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其中有许多被称为“华夏一绝”的民间艺术杰作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积累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结晶,民间艺术作品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反映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思想情感,审美情趣,具有朴素自然的艺术特点和艺术价值;散发着浓郁馥香的民族艺术生命气息,因此民间美术被纳入到美术教育课程当中尤为重要。荟萃于山东地区的民间美术教育资源种类繁多,有胶东剪纸、临沂剪纸、枣庄皮影、杨家埠年画及风筝、高密扑灰年画及泥塑、日照农民画、菏泽木板年画、滕州印染等。

由于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多以言传身教,师徒传授的形式代代相传,其工艺技巧,制作方法并未有具体详细的记载方法。再加上工业科技的进步使得民间艺术品大批量的生产,简化了民间艺术的制作过程,降低了民间艺术品的制作成本。因此,民间美术逐渐被现代化科技取代,甚至有些民间艺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濒临失传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才使得民间美术迎来了复苏和发展的契机。

二、高中美术课堂开展民间美术教育的意义及现状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我国中学美术教育具有“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的教育责任,引导学生能够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民间美术教育恰恰迎合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高中的美术教学只注重美术理论和绘画技法的传授,致使课堂枯燥乏味,加上高中课业压力大,美术课常常被认为是副科,得不到重视。在高中开展民间美术教育不仅可以使民间艺术被保留和传承下来,还可以通过民间美术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同学们正确认识了解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人文地理等知识,以及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获得一些生活的技巧。在美术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教育,不仅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欣赏民间美术的社会价值,还可以通过学习民间美术,调动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和喜爱的热情,从而进行民间艺术系统教育,使民族、民间文化纳入学校课程教育。达到‘重点保护,与时俱进’民间艺术的发展目标,是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的有效可行的手段。因此,美术教育与民间艺术的融合不失为一种互利双赢的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为了丰富学校的美术课程,复兴我国的本土特色文化。我国在国家和地方教材中普遍加入了民间文化的内容和题材,比如湘版高中美术教材在“欣赏与评述”模块中安排了《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一课等。但作为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实施中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其中包括课程资源、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体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掌握方面的制约。过于拘泥于教材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或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忽略了民间美术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特点,因此,民间美术教育在高中课程的实际实施中正面临着举步维艰的状况。但我们不应忽视其所具备的艺术特点,艺术风格和教育功能。深信广大的美术教育者们,可以根据当地的地域特征和独特资源,秉承新课程的教育标准,认识到民间艺术的审美价值及社会价值,进行多姿多彩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美术教学。

三、民间艺术渗入到高中美术教育中所面临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将民间艺术完全融合到课堂教学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民间美术书面记载较少,甚至有些民间工艺面临失传的危机。工序复杂的民间艺术很难被掌握,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探究当地的民间艺术的相关资料,走访当地有名的民间手工艺人,为民间艺术走进课堂教学作充足的准备。同时,学校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聘请当地的民间艺术家的进行学校讲座,或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参观民间美术展览等活动。另一方面,中国地域广阔,民间美术种类不尽其数,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寓意及多姿多彩的形式语言和表现技法所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如果教师的民间美术素养薄弱,在讲授时往往会顾此失彼,喧宾夺主,弱化了课堂的教学目标。或者不能正确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精髓,一味的教学生临摹仿效美术作品,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广博的文化知识,这样才会使美术教学与民间艺术有效整合,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并引导启发学生创作兴趣和灵感,使民间艺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焕发新的生命。其次,大多数学生家长对民间美术有一定的偏见和误解,认为民间美术及民间艺术是低层次的手工制作,不具有教育功能,从而打消学生学习民间美术的兴趣。

地域化的民间美术蕴含着地方的文化,经济,政治,历史等内容,是浓缩了的文化形态。民间美术有着独特的生命色彩,是值得我们下一代保护和发扬的民间文化,美术教育也为民间美术,民间工艺做出了积极地探索。在“全球化”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目标的背景下,我国美术教育在对世界大同文化认可的同时,注重民族文化,民间文化,本土文化的发扬已成为我国美术教育发展的趋势,应从不同民族,地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各民族文化与各国民间文化艺术;我们的美术教育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锻炼.浅谈高色美术教学.现代阅读,2012

[2] 刘永奎.民族美术教育的构想.民族教育研究,2002(3)

[3] 魏英哲.乡土文化与美术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实践与思考.教育在线,2010

[4] 廖少华.民间美术教育之忧.美术报,2007

上一篇:孩子拼爹,有没有你的影子? 下一篇:浅谈利用多媒体集体备课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