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之邦 文明之举,从见面开始

时间:2022-05-17 09:30:26

礼仪之邦 文明之举,从见面开始

摘要:幼儿的礼仪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 良好的个人礼仪、规模的处世行为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短期效果。本文立足于实践,以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幼儿见面礼仪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园;见面礼仪

一、中国礼仪文化,礼仪的重要性

“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东方文明,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铸就的辉煌。幼儿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礼仪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部分。学前心理揭示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是身心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礼仪教育只有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育的规律,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才能形成养成教育科学的梯度序列。在《纲要》及《幼儿园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前教育着重抓好礼仪启蒙教育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通过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可以清楚地罗列出学前儿童的礼仪目标和内容,形成一个由低到高的梯度序列的完整体系。所以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礼仪的关键期。

二、什么是见面礼仪,幼儿现状

中国的见面礼仪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古代就有作揖之礼。近百年来,随着文化的变迁,中国的见面之礼变成了握手礼。而今,我们的孩子又如何行见面礼仪的呢?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大部分幼儿知道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也了解在学校、社会、家庭生活中如何做到讲文明、懂礼貌,但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时常能听到家长反映,“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爱叫人?”为此在设计的情景中,随机测查了32名幼儿,“主动问好”的占40.6%,一半都不到,“不爱叫人,不主动问好”已成为当今中国幼儿的现状。

三、 幼儿见面礼仪的培养策略

策略一:班级活动培养幼儿认同性

1.创设社交情景,学会“叫人”。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因而我们努力创设一个视觉的礼仪氛围。师幼共同布置了“礼仪墙”,有相关的生活礼仪图片,孩子们也动手绘画了“我心中的礼貌达人”,以评选、绘画的形式形成潜移默化地感染。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辨清对方应该如何称呼。如:同学的爸爸、妈妈可以称为叔叔、阿姨,遇到年纪大的可以称呼爷爷、奶奶等。

2.在游戏中,学会“主动问好”。游戏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幼儿的一项基本活动。孩子们已学会用称谓打招呼了,但是他们却不愿主动问好。为此通过创设了角色区角:“爱心医院”、“扮家家”、“咨询处”,角色游戏中蕴含着许多不同身份的角色待幼儿去体验,更富含着多种教育环境与教育因素,有效地利用好这些教育内容可以使幼儿进入更广泛社会生活境界,让他们一方面了解到社会上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行为规范、职业道德、生活技能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让幼儿通过彼此协商,谦让和合作才能解决游戏中角色分配和各种争执,共同完成游戏的任务。幼儿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在游戏中学习主动向别人问好,帮助幼儿提高主动问好的意识。其次,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如:大班社会活动《我是小客人》、语言活动《有礼貌的好孩子》、音乐活动《礼貌歌》等,在活动中让幼儿感受主动问好能给别人特别有礼貌的感觉,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幼儿从了解见面礼仪到学习见面礼仪再到学会运用见面礼仪。

3.以身作则,感染幼儿。每天早上幼儿来园时,保安叔叔和保健老师在幼儿园的大门口,用热情的微笑、真诚的问候,迎接幼儿的到来。幼儿来到班里,班里的老师、阿姨热情地接待、问早。一声声亲切的问候,都会感染身边的家长,影响着身边的孩子。在幼儿来园、离园期间,整个幼儿园洋溢着问候声、道别声,这就是在传播浓浓的“见面礼仪”气息。

策略二:利用“兰精灵小广播”培养幼儿发展性

“兰精灵小广播”是我园立足于园本课程中的一项活动,利用这个良好地平台,让大班幼儿将“见面礼仪”的知识向全园幼儿进行普及。

1.“说礼仪”新闻。每周一次的“说新闻”打破传统家长、老师找素材,幼儿背稿子、播报新闻的形式。让幼儿发现身边同伴之间、师生之间有关礼仪的小事情,以此让幼儿在“说新闻”栏目中说一说这些文明礼仪的事情。把幼儿被动接受转化成主动探索,当大班幼儿播报“见面礼仪”新闻时,全园的幼儿也通过“兰精灵小广播”获得“见面礼仪”的相关信息。

2.“讲礼仪”故事。“讲故事”栏目中,大班的幼儿将语言活动《有礼貌的好孩子》、《夸夸自己和别人》中的故事,以及区域活动中自主阅读的有关“礼仪”的小故事向全园的幼儿进行分享。较好地将“文明礼仪”活动得以发展。

3.“唱礼仪”歌曲。“唱礼仪”歌曲是整个“兰精灵小广播”的高潮栏目,耳熟能详的《礼貌歌》从孩子的口中唱出来,通过“小广播”传出去。不仅在大班段产生共鸣,其他年龄段的幼儿也随着哼唱,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策略三:家庭教育培养幼儿自律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所以要培养一名懂礼貌的孩子,家长必须能自己做到礼貌待人。与人交往中做到“礼”字在先,努力以自己的文明礼貌言行去感染幼儿,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良好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多让家长关注着孩子的行为,积极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反馈,做到:该引导的引导,该责备的责备,让孩子懂得礼貌的重要性。同时还应通过家长会、家园小报等加强家园联系,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礼仪教育,在家庭中为幼儿做好榜样和示范,使家园教育协调同步。

上一篇:对新时期中职学生管理的新思路探讨 下一篇:浅谈中学生语文阅读教学及读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