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时间:2022-08-19 04:18:02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从课程标准精神可以理解,小学的习作活动要善于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采取多种形式的习作训练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从中获得丰富的习作素材,促使学生抒写心中的感受,张扬学生独特的个性;结合阅读教学挖掘文本中习作的训练点,进行仿写、续写、小练笔等习作的训练;引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领悟、训练习作方法,使学生在多渠道的习作活动中,不断地丰富习作素材,不断地提高习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如何培养;习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239-02

一、创设富有情趣的习作课堂,激发学生乐于习作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在习作课堂活动中采用有趣的内容、新奇的形式自然可以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这种创设富有情趣的习作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先做到心动,学生心一动,教师再让学生动笔习作,这时,学生习作就能做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描写的事物或活动才能做到具体、生动、有内容。如三年级上册习作活动《我的同桌》时,教师出示精心制作的课件,介绍一个同班同学的外貌,以及这位同学在帮助他人事件中的动作、神态、对话,课件的画外音辅以娓娓的解说,观赏课件后,教师让学生想一想这个同学的外貌、动作、语言以及做这件事的经过,学生整个身心都融入熟悉的情境,教师紧扣情趣,从命题、情境、合作等方面把学生引入熟悉的富有趣味的习作活动中,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的同桌平时的外貌、神态、动作,想象一下同桌帮助自己解决某一件困难的经过,应该运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同桌的性格特点,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大家通过交流,达到了启发、补充的目的,经过交流对话后,教师再要求学生调整自己要写的内容,由小组推荐选出有代表性、有新意的同学在全班交流,学生品尝获取成功的情绪体验,以更大的兴趣参与到习作活动中。在整个习作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在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中渗透习作的要求和方法,要不断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善于融奇思、妙想和情趣为一体,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自主习作。

二、挖掘阅读教学中的习作资源,强化习作训练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中有许多习作资源,教师要努力发现、挖掘和利用这些习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这种结合新闻记者教学活动的习作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地习作,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锤炼。因而教师善于结合阅读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具体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文本中的插图,让学生详细观察这些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填补文本的空白,把自己要填补的内容先在小组里交流,学生相互补充,然后动笔写出与课文各不相同的文章,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丰富文本的内容,又可以促进学生习作想象思维发展。教师教完一篇课文后,可以根据作者在文本中或结尾留下的空白处,引导学生对这些空白进行填补或续写,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后,教师可以抓住被压在废墟下的阿曼在达和其他13个同学怎样坚强地在漫长的黑暗中度过38个小时,这一文本空白处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经过教师点拨和学生的相互交流,《废墟下的等待》、《等待》、《坚强的阿曼达》等各种题目脱颖而出,学生以独特丰富的语言描述了阿曼达在废墟下,在漫长的黑暗中以坚强的信念鼓励其他同学克服种种困难,直至获救。又如教学《穷人》一文后,教师可以抓住文本在结尾处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一段空白这一特点,要求学生续写故事,把故事补充完整,学生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体验,联系了生活实际,《桑娜拉开帐子以后》、《渔夫和桑娜的关爱》、《桑娜的孩子与西蒙的孩子》等精美的小故事从学生的笔下流畅而出。学生在填补文本空白的习作活动中,想象力丰富了,对文本的体验也加深,习作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教师在教学一篇课文后还可以抓住课文的原型特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式的习作练习。如教学《慈母情深》一文后,可以让学生写《妈妈对我的爱》、《伟大的母爱》,也可以让学生写《读“慈母情深”有感》,这些习作训练方式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使学生的习作能力获得锻炼。

三、联系生活实际,拓宽习作视野

教师在习作课和阅读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拓宽学生习作的途径,同时,要在生活实际中经常性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努力拓展学生的习作视野。“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让学生细心地留意、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吸取丰富习作素材的同时,还要随时随机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活动,使学生往课外乃至生活实践活动中进行习作训练,让学生的习作视野得到开排遣。如在课间活动或放学后,教师引领学生在操场进行游戏,游戏之前,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并要求学生在游戏中认真观察游戏的经过,游戏后,教师及时布置学生习作《有趣的游戏》、《课间十分钟》,学生在这种玩中写,写中再现玩趣的习作能做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既提高习作能力又享受了游戏的快乐。教师带领学生到郊外踏青活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活动后让学生分小组谈一谈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见闻及感受,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习作《野外郊游》。又如,教师可以在班级的板报墙上开辟“读者之声”、“我的心里话”、“对与错”等栏目,引导学生对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学生也可以针对这个学生的观点加以评析,这种随机性的习作活动可以不拘一格,它为学生提供训练习作能力有效的方式。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读过的一本书或部影片,让学生写读写笔记、读后感、观后感,既可能提高学生领悟能力,又可以使学生获得习作的机会。只有拓宽学生的习作途径,学生的习作能力才能得到不断地训练,也才能使学生在习作中写真写实,真实地抒感,张扬学生自己独特的个性,习作能力得到逐步地生成。

上一篇:英语教学中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