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运行中的激励问题研究

时间:2022-08-19 04:12:59

组织运行中的激励问题研究

[摘 要]建立和实施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当代的企业激励机制已经被赋予了全新的内容。激励机制已经以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对于企业发展、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至关重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激励机制。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可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实现组织目标,提高绩效。同时也能使企业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吸引和保留住一支素质良好、具有竞争力的员工队伍。

[关键词]组织运行;激励机制;忠诚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044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55-01

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对于优秀的人才不能给与充分的激励,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员工之间没有一种机制,让优秀员工脱颖而出,阻碍了优秀员工的自我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建立具有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发挥企业各类人才的绩效水平、能力素质和潜力,对于企业的发展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 现行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1 与绩效不挂钩

根据期望理论,当员工对通过努力高效的工作换得工资的晋升的效价值很小的时候,工资对员工的激励值必然是湫〉摹T谠惫すぷ适窃惫ぴ率杖氲闹饕来源的岁月中,这种工资晋升体制,极大的消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强化了员工“混日子,熬出头”的行为。只是近两年,由于月度奖金的增加已经超过了员工的月工资,工资的这种强化作用也有点减弱。但遗留下的那种氛围,对公司的影响还是非常长远的。在这个分配制度下,个人技能因素被完全忽略,简单体力劳动所得比相对需要较高技能的岗位劳动所得还要高。

薪酬的激励作用也受边际效应规律的制约。随着某些需要逐步得到满足,薪酬,特别是工资等物质的、外在的薪酬所带来的满意感效用会越来越小。在某些公司,特别是近两年,由于市场发展形势很好,生产工作量大幅增加。员工月度奖金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个增长,带来了员工对工作满意度的较大增加,但员工缺乏激情的现象并未见好转。

1.2 缺乏系统性

在某些公司管理层中,一般认为激励就是奖励。而在管理科学中,激励不等于奖励。负强化做为一种强化激励模式是最基本的激励措施之一。它通过运用批评、惩罚、降职降薪等强化物手段,使员工感受到物质利益的损失和精神的痛苦,从而抑制不良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只强调利益引导,偏重考虑正面的奖励措施,轻视或不考虑约束和惩罚措施,或虽然制定了一些约束和惩罚措施,但碍于各种原因,执行不坚决而使之流于形式,都不利于实现预期目的。

1.3 激励机制不公平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在企业环境中,员工更为关注的不是报酬的绝对值的大小,而是报酬的分配是否公平合理,以及自己是否受到公平的对待。公司员工在将自己在工作中所付出的代价(技能、经验、资历、工作绩效等)与所得报酬(工资报酬、组织对其承认和尊重的程度、提升、人际关系等)进行权衡和比较后发现,员工的收入不能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步进行,自己所付出的代价与所得报酬之比同他人所得报酬之比 不相等,因而产生不公平感,严重挫伤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员工在企业的价值被低估,使得企业留不住人才。

2 针对现行激励机制采取的措施

2.1 通过企业文化增加对员工的精神激励

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企业文化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只有当企业文化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因此企业应当注重塑造企业文化,并使之成为企业和员工共同的目标,增加对员工的精神激励。

2.2 通过培训来加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培训是企业获得高质量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员工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员工来讲,接受教育培训是终生的需要,自身知识不断更新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激励,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接受培训,提高自身技能的同时,也就使他们获得了一种“终身就业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形成一种学习型组织。

2.3 通过授予荣誉来对员工进行精神激励

由于人不但需要物质激励,同时也非常希望得到精神激励,对于表现突出的员工可以给与一定的精神奖励,对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员工给予必要的荣誉奖励,比如说,优秀称号、荣誉证书、团体奖等,使之与物质激励相结合,从而强化激励效果。这种激励也是对表现好、素质高的员工的一种肯定。

3 结 语

企业可以采用多种组合,如金钱激励、目标激励、尊重激励、参与激励、工作激励、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荣誉和提升激励、负激励等相互组合,以此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这些激励形式对于不同企业所产生影响的排序也不同,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俊峰.论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建设[J].科技创业月刊,2008(1):116-117.

[2]刘毅娃,陈学益.企业激励员工的几种方法[J].中国机电工业,2009(24):40-42.

[3]吕嵘,侯章良.人力资源最重要的100个管理法则[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0.

[4]王荻,陈巍.几种激励理论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5(24):64-65.

上一篇: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组织学习对于知识创新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