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8-19 03:18:14

对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校园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师生的心理情绪、工作学习效率和学生的交往沟通。因此,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应通过各种方法,努力创造适宜的环境设施,满足人本主义的需要。

【关键词】校园环境;功能性;多样性

1 引言

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大学教育仅仅还局限于教师在教室中的传道授业解惑,大学校园环境建设则很少被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的大学校园建设也逐步开始重视教室以外校园环境的整体设计。因此,把握校园文化的特质,深入研究校园环境特色,建立一个生态效益良好,景色优美的校园环境成为目前校园扩建、改造以及大学城规划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试在分析目前国内部分校园的基础上,思考并探索了校园环境建设的三个主要因素,即: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和建设的方法,以下将分别对这三个主要因素进行论述。

2 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早期大学校园基于治学育人的场所功能性考虑,选址比较讲究,依山林、择胜地,竭力营造浓郁的校园学术氛围。大学校园的功能性,首先表现为校园中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以及整合这些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环境空间,这些空间应能够尽可能多的激发师生的学习和交流。其次应表现为校园学术文化氛围的营造。校园环境就是学生的第二课堂。

大学校园是一群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的年轻人学习和生活的场所,这些年轻人将在这个空间里度过他们身心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可能四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所以,校园内的每一幢建筑、雕塑、树木都可能让他们驻足,以至于在他们毕业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仍能记忆犹新。大学校园环境是师生们的露天“起居室”,从课间休息、室外阅读,到聚会交往、散步休息等等都与之息息相关。时代的发展,现如今的大学生相比以往更加重视人际交流,更需要广阔的自然空间,而这些空间很大一部分是在校园建筑空间以外的,校园内的小树林、林荫路、湖泊池塘边,往往是学生停留的地方,因此,在现代大学校园建设中应该重视大学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以期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3 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几点问题

大学校园应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不同国家,不同地域应有其不同的校园风格以及特有的学术文化氛围,要因地制宜的进行校园环境整体建设,不要为盲目追求一些效果而将不适宜的校园元素搬入自己的校园,这样做不仅会使人产生抄袭之嫌,还淡化这些校园元素原有的美感。新颖、自然和符合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才具有活力。

为满足师生多样性的活动需求,校园外部空间应考虑其多样性和层次性。多样性首先体现在校园活动场所功能、形式和配置的多样性和使用时间上的多样性,以对应不同的活动需求和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营造出一个多层次结构的具有参与性和交流性的空间体系;同时各类空间应做到视觉形态的多样性,可采用不同的尺度、形状、界面、材质,给人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其次,多样性体现在每一处空间容纳活动的多样性,在同一场所满足师生的多种活动需求,校园空间适度的混合使用可以激发空间的活力,校园活动将会更加丰富多彩。多样性的校园空间还需要根据人的行为模式和心理需求确定等级体系,形成空间的层次性。即在校园中系统的安排大小不一、围合性不同的空间,并考虑各个空间之间的包含关系、并列关系及使用时段等问题,保证校园空间更具合理性、更富人情味。

4 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方法

校园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师生的心理情绪、工作学习效率和学生的交往沟通,因此,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应通过各种方法,努力创造适宜的环境设施,满足人本主义的需要。下面简单列举一些常用的建设方法,这些方法组合在一起使用更能创造出完美空间环境。

4.1 广场.现代的教学组团型的教学模式使得校园建筑大多有一个围合的空间,这个空间很适合建设一个小型的广场,供学生举办小型活动、休憩和交流使用。适当的校园广场建设,可以丰富校园内的院落感,满足现代大学生交流的需要。(见图1)

4.2 水景.自然状态湖泊和小的人工池塘,无论大(图1洛阳大学校园广场示例)

小,其中的水体都能给予环境以生气,相对于体型巨大的建筑,它可以软化环境,增添亲切感。无论动态和静态,水都能赋予空间灵气。池塘水表现为静,水体反射四周建筑,展现空间融合于自然的特点。喷泉水体表现为动,或面形、或线形、或点形。一动一静的结合,对比勾勒出丰富多彩的学习、休憩空间氛围。(见图2)

4.3 雕塑.无论在教育上、人文上和知(图2塔里木农垦大学校园水景示意)

识上,雕塑都可以作为一个标志性的景观,从中引出的寓意应该是积极向上的。

4.4 绿色植物.大面积草地、富有造型的灌木、成排的树木围合成一个又一个生态空间,绿色植物被人们称为“有生命的建筑材料”,绿色可以达到改善校园小环境、小气候的作用。随着冷季型植物的引入,现在大学校园也正在逐步形成四季长绿、三季有花的校园环境,为学习、教学、科研和生活在这里的师生员工营造了更宜人、自然的环境。(见图3)

5结语

大学校园环境设计是当前大学校园规划建设的一个新课题,要在不断探索中进行建设,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宜人的学习生活环境,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图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化示例)

参考文献

[1]艾志刚.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多样化[J].建筑学报,2005,6.

[2]江浩波,王立颖.知识经济时代个性化校园规划[M].理想空间,2005.

[3]何镜堂,郭卫宏,吴中华.现代教育理念与校园空间形态[J].建筑师,2004,2.

[4]霍光,霍维国.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新趋势[J].华中建筑,1999,4.

作者简介

石丽(1980―),女,1980年生,甘肃兰州人,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教师,硕士,助教,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理论研究及教学工作。

上一篇: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分析 下一篇:深基坑钢筋砼支护系统综合拆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