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配合局部封闭治疗跟痛症56例疗效分析

时间:2022-08-19 02:57:43

推拿手法配合局部封闭治疗跟痛症56例疗效分析

摘 要 目的 推拿手法配合局部封闭法治疗跟痛症的疗效观察 方法 用拿法,一指禅手法治疗跟痛症,并对患部作局部封闭治疗,共计56例,以单纯局部封闭资料39例为对照组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92.86%和66.67%。两组比较,治愈率和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合 运用推拿手法配合局部封闭法治疗跟痛症,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跟痛症 一指禅 滚法 封闭疗法

“跟痛症”又称“足跟痛”,是以足跟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证候群,该病症名始见于清,刘恒端《经历杂论诸痛论》。患者表现为足跟不敢着地,主诉跟骨底部疼痛,特别是在长时间站立及行走时症状更为明显。经休息后好转,跟骨结节及周围压痛明显。偶见足底轻微肿胀,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患者常跛行或踮起足尖行走,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笔者自1997年至2005年运用手法配合局封治疗足跟症75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部患者来自门诊,其中治疗组56例,男性36例,女20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62,3岁;病程1个月至3年,平均17.2个月;左足者25例,右足者21例,双足者10例。对照组39例,男性25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49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64.2岁;病程1个月至2年,平均11.3个月;左足12例,右足者19例,双足者8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骨科学》及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骨伤学》的跟痛症诊断标准。诊断标准有:①跟部跖侧疼痛,站立或行走时加重,休息时疼痛可缓解;②压痛点在足跟负重区偏内侧,或跟骨负重点的微前方跖腱膜处;③局部无红肿热等炎症反应;④有时可触及肿胀,囊样感,或皮下的脂肪纤维块;⑤X片可出现跟骨骨刺。其中前4点为必备条件。

1.3 观察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案,根据诊断标准,以上病例全部符合足跟症诊断,按诊病先后次序随机编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停止使用其他任何治疗方法。连续治疗1个月,并追踪疗效2个月。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患者俯卧位,小腿及踝部垫软枕,医生立于患侧,先用揉、捏、拿等手法使小腿后部肌肉放松,重点拿捏跟部周围。再以痛点为中心,施一指禅法手法5~6分钟,力度由轻到重,由浅到深,反复数次。以明显酸胀感为度,并点按昆仑穴约半分钟。令患者两腿伸直,医生用拇指按揉承山、太溪及昆仑等穴;然后使患者足跟向上,在压痛点用拇指施屈指点法或弹拨法,同时用掌揉法加速局部肌肉血液循环。患者仰卧位,医生用攘法或按揉膝外侧至外踝,再用拇指按揉三阴交、照海、中封、申脉、解溪等穴,每穴0.5min,最后医生一手握跟骨处,另一手握足趾,分别向内或向外旋转踝关节,反复操作数次医生手将踝关节摇动数次结束。

2.2 局封法 推拿治疗后即用注射器抽2%的利多卡因3ml、盐酸泼尼松混合液50mg,混合液疼点做四周封闭(双侧同样)。嘱患者隔日作1次推拿治疗,15次为1个疗程。每推拿5次后作1次局封治疗。共计3次。

2.3 对照组治疗方法 用注射器抽2%的利多卡因3ml、盐酸泼尼松混合液50mg、混合液疼点做四周封闭(双0同样),10日1次,共3次为1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临床疗效标准 治愈:跟部疼痛及局部压痛消失,行走正常;有效:跟部疼痛及局部压痛减轻,站立及行走时跟部仅轻微疼痛;无效:症状无减轻,站立或行走时跟部疼痛如前。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Ridit检验分析。

3.3 结果 两组痊愈率分别为58,93%、30,77%,经统计学分析,X2=7.86,P<0.05。两组痊愈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2.86%、66.67%,经统计学检验,X2=5.78,P<0.05,两组有效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如表1。

4 讨论

跟痛症主要由跟骨骨刺或跖筋膜炎所致。跟骨骨刺的生长部位在跖长韧带和跟腱膜的跟骨结节附着点处,跟长韧带和跖筋膜后端均附着在跟骨关节的上下缘与跟骨质节处易长骨刺。由此可见产生骨刺的原因是跟长韧带和跖膜挛缩。跖长韧带和跟筋膜挛缩引起的跟骨附着点处持续性的牵扯拉损伤,韧带和筋膜的纤维也就不断地被撕裂。人体为加强此处的强度防止拉断就使附着点不断钙化而形成骨刺。推拿术可以改善骨刺与软组织的关系,疏通经络松解粘连,加快新陈代谢,对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也起到积极作用,手法促进了局部血液及淋巴循环,加速炎症的吸收,改善组织的营养代谢,促进变性组织的改善和恢复,并可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活血散瘀,而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具有其它疗法不可替代的作用。陈扬荣用推、揉、拿、拨、弹等轻揉手法以缓解痉挛及足跟部疼痛,结果有效率为98.13%。范炳华明推击法即通过推、滚、点、按、揉等手法治疗增生性跟痛症23例,结果优良率为92.6%,均认为推拿手法治疗无需特殊条件、且无明显副作用。中医学认为跟痛症的病因之一跟骨刺多因老年肾气日渐虚衰、肝肾虚损、筋骨失养、感受风寒湿邪,或因损伤筋骨,导致气血瘀滞,气血亏损致损伤筋骨而引发本病,治宜补肾壮骨,舒筋活络为主,因此按揉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舒筋通络,补肝益肾而通畅气血。现代医学研究本病多与骨刺跟骨高压,跟下软组织炎症慢性劳损等有关。有报道认为足踝部细小神经,特别是足底小趾展肌神经支受卡压是引起足跟痛的主要原因,跟骨刺跟下软织炎及慢性劳损等无菌性炎症刺激和增生性压迫足跟部皮神经,便可引发本病,在最痛处进针,使药效直接作用于患部,药物吸收从而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炎症水肿的吸收,使粘连僵硬的组织变软,达到治疗的目的,利用局部封闭治疗就可取得良好效果。两者配合使用,相得益彰。注意由于药的刺激,第2天封闭点较疼痛,一般局部热敷后可缓解。相比足跟痛的其他治疗方法,如足跟钻孔减压术等,手法配合局部封闭治疗跟痛症临床疗效确切,创伤性小,疗效较为显著,更易被患者接受。

上一篇:微波加频谱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下一篇:按摩导引配合经方治疗退休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