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艺术的巧用

时间:2022-08-19 02:12:00

课堂教学艺术的巧用

所谓课堂教学艺术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方法、技能、技巧得到艺术化的运用。通过这种艺术的影响,学生乐于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点有所通、启有所发、导有所悟的最佳教学效果。那么,构成课堂教学艺术化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创造艺术化的课堂教学呢?

一、善教者精于备课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备的内容有教材、学生、自身经验等方面。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要认真备课,在头脑里写好演讲稿,巧妙设计各个教学环节。生物是一门贴近生活的自然科学,教师在教学时应以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巧设引人入胜的开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巧设引人入胜的开头,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这是实现教学整体艺术效应关键的一步。比如,在引入《蒸腾作用》一节时,可以先说一下常见的现象“水向低处流”。这显然是受重力的影响,然后提问:你们见过水向高处流吗?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兴趣大增,很想知道个究竟。之后再把蒸腾作用的有关知识一一道来,学生学起来既有条理又很轻松。

三、巧妙活化课堂,让学生在动中学

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成生物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之一。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实验教学强调学生通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与感悟,即“动中学”。实验教学因开展的场地不同,活动的方式不同,更能发挥其情景性、行动性、探究性的优势,对改善学生思维习惯,促进学生关注生活,接近大自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探究,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安排好探究的过程及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散而不乱,有序学习。比如,在学习鲫鱼的鱼鳍与运动的关系时,学生自己实践,通过观察,之后进行分组讨论,在小组长带领下,既轻松又科学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四、充分发挥语言的艺术魅力

教师需要重视教学语言的感情交流性,使教学语言“言为心声、声情并茂”,体现出教师爱的精神力量和个人魅力。教师运用教学语言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自己独立分析、解决问题。教学语言的艺术,是教师针对特定的对象、为达到特定的教学要求而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技能和技巧的总和。艺术化的课堂教学要求生动形象地反映事物的鲜明个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激发他们打开形象思维的闸门,创造令人入迷入痴的情境,只有语言才能保证教学信息在转输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

五、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艺术化的课堂教学结构,需要艺术的教学手段。而这种艺术手段的优化组合,将会为课堂教学产生高效低耗的效应创造得天独厚的条件。只有探索教学手段运用的艺术性,才能使学生从进入课堂开始,就仿佛徜徉在语言形象的园林之中,走上一条充满轻松、愉快的学习之路。在生物教学中要尽量寓教于乐,充分展示挂图、模型、教具,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在此基础上自制教具,比如,结合教材讲述植入人工心脏时说:“人的心脏每分钟跳动70次,十年就得跳动几亿次。这种长期受血液冲击的人工心脏瓣膜,用什么材料才合适?动力怎么办?这牵涉到冶金、塑料等一系列科学技术问题,需要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我的讲述使学生深感生物学科领域之广,慨叹自己知识的贫乏,从而更努力地学习。

六、设计具有审美价值的板书

板书是教学中教材思路、教师教路和学生学路三者熔铸的艺术结晶,是教学过程的主旋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创造板书的形式美和情感美,可以增添课堂教学中的强化效应和思索效应。画图在教学中的作用也很重要,恰当的运用简笔画进行教学,不仅能弥补挂图的空缺,而且还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并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构成课堂教学艺术化的因素很多,这需要教师不断在教学中摸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面对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的教学,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探索,结合学生实际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就能成功地把握课堂教学艺术,让学生在良好氛围中主动地学习知识,轻松愉快地把握课堂时间,创造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快速记忆英语单词十法 下一篇:合作学习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