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分制”对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强化作用

时间:2022-08-19 01:00:58

浅谈“学分制”对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强化作用

【摘要】目前,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与学分挂钩,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学分制”的实施,在政策层面上有导向,在教师管理中有必要,在教师培训工作中有需求。特别是对调动教师参培的积极性具有强化作用。本文对“学分制”的实施与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积极性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学分制教师培训积极性

该文系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十二五”时期资助课题[《学分制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施路径与策略研究》(课题编号XJKZJJZB036)]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国分类号:G632

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教师培训培训迎来了新一轮的高峰期,从国家教育部到地方的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把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从政策层面上看:一是出台了许多文件和管理办法;二是逐年加大了对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从组织实施的具体措施来看:采取了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五位一体的多样化培训模式。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从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自主性与“学分制”之间关联性出发,努力探索教师培训的新思路。

一、“学分制”实施的政策导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了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2010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指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加快继续教育法制建设,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要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1)。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每五年为一个周期,在一个周期内,每一位教师要参加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2)。随后,省教育厅下发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试行办法》(3),对我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市教育局在转发该文时将学分登记管理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4)。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提起到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对顺利完成“十二五”期间的教师培训任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学分制”实施的价值分析

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制”,即参培教师通过自主选择培训时间段、选择学习形式、选择培训内容,按照培训部门的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完成规定的任务,从而获得一定的学分。在周期内(五年)完成360学分。学分登记管理部门对教师的学分按年度进行登记并上传到省教师学分管理平台,实行统一管理。

(一)“学分制”的实施对教师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

“十二五”期间,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的共同配合下,对教师开展了全员培训。从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方法、培训形式、培训要求等进行了重大改革。培训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有学科知识主题研训、班主任技能培训、心理健康培训、教师职业道德培训等培训,由参培教师在“学分制”的总体规范下自由选择。培训方法不拘一格,主要有专家讲座、师生互动、现场观摩、案例探讨、小组专题讨论、学员示范课教学后的交流等,由培训机构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培训形式灵活多样,主要有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集中学习和网上学习相结合等,培训要求从宏观上讲,管理部门以“学分制”政策为导向,对教师提出要求;从微观上讲,培训部门主要做好培训策划、抓好培训纪律、提升培训质量。

(二)“学分制”的推行彰显了制度的威严。

“学分制”的推行,是教育系统内部设立的并且带有强制性的行规,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一种地方性法令,对教师具有较大的震慑作用。只有当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获得相应的学分,才能享受相应的待遇。否则,将会影响到教师切身利益。因此,谁也不愿以身犯险。所有的教师必须在“学分制”这个框架下,自主地参加培训。在这种制度的约束下,完全改变了过去教师培训的那种无序、自由、懒散的局面。所以,“学分制”的推行,是进一步规范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基本素养的重要抓手,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法宝。

(三)“学分制”的实施为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提供了量化管理的平台。

“学分制”明确规定,每个教师在一个周期(五年)内,必须完成360个学分的培训任务。其中专项培训160分,校本研训120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或提升)80分。专项培训学分是硬指标,必须是各级培训机构举办的培训,才是有效的。可以选择国培、省培、市培或县培中的短期集中培训或远程网络培训。校本研训学分由学校如实呈报,这一部分学分与教师在学校所参加的教研活动直接挂钩。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分是通过学习、考证而获得,其获取的过程难度相对要高一点。以上三个方面的学分不能相互冲抵,在职称评审过程中,要求参评教师学分总量要等于或大于年度的平均分(72分)乘以周期中的年度数。否则一票否决。周期结束后,按学分总量来重新认定教师资格证。“学分制”的这种分块量化,不但均衡了教师参加培训的内容,更为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管理提供了操作性很强的依据。

三、“学分制”的实施对教师参培积极性的推动作用

(一)“学分制”是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的重要举措

教师应根据“学分制”的要求,制订个人专业发展5年规划和年度参培计划。结合教学与专业发展的需要,选定培训课程、形式和时间,并及时向学校提出参培申请,当学校认定后报县(市)教育局,审核通过后再将名单转发给培训机构。然后由培训机构统一组织安排培训。这种模式,对教师培训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学分制”的推行是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的重要举措。

(二)“学分制”是调动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学习的重要手段。

“学分制”相关文件指出:“教师完成培训学分和培训考核登记情况作为年度绩效考核、职务评聘、特级教师申报、评优晋级和教师资格定期登记制度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对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进行登记管理,即将教师培训与学分进行三方面的挂钩:一是学分与教师资格定期认证注册挂钩;二是学分与教师的职称评聘挂钩;三是学分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目前虽然没有全部到位,但对教师仍然有着很大的刺激作用。很多教师都争着要参培指标,就是有了高级职称的教师,都积极报名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这是以往任何时候都不曾出现的现象。这就把曾经的“要我学”变成了现在的“我要学”。这确实是教师培训史上的大动作,体现了教师培训史上的伟大进步。

注释:

[1]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02

[2]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2011.03

[3] 省教育厅《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试行办法》2011.11

[4] 市教育局《关于实行邵阳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的通知》2012.05

上一篇:再买一袋爸爸味儿 下一篇:“商界木兰”李静:女人经商拼的是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