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找取舍点,长文短教”策略

时间:2022-08-19 12:43:34

摘要:省特级教师柳涟老师说:“我们现在看各种场合的阅读课,常常发现一堂课中有许多出彩闪光点,若出现在同一堂课中,就会显得琐碎而凌乱。”面对越来越多的“长文”,教师们如何在深入中避免琐碎而凌乱,避免烦琐和肢解,达到“长文短教”提高效率呢?

关键词:取舍;策略;长文短教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222-02

笔者认为既然是“长文短教”,那么着力点在“短”。要用“片言居要”、“要言不烦”作为处理教材的指导思想,切忌面面俱到。而如何才能做到正确、有效地取舍,结合教学实践与思考,谈谈“找取舍点,长文短教”的策略。

一、布局切入,突破教学

以《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为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以“作品梗概精彩片段“的新鲜形式呈现,基于文本形式的特殊性,我从分析课文的脉络与布局入手,进行短教,达到全新的视觉效果。

取舍点一:浏览梗概,梳理主要情节。

1.让我们快速打开课本第79页,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梗概部分,想一想:梗概介绍了小说中哪些大略的情节?(请你用小标题的形式在书上作好批注)

2.交流,梳理成这几组画面:

(1)遇险上岛(2)搬运东西(3)建房定居(4)养牧种植(5)防御外敌(6)救“星期五”(7)获救回国

3.那有同学读过这本书吗?印象最深的是哪幅画面?(介绍故事情节)没读过最想读哪个片段?为什么?(你可以来猜想这幅画面可能会描写些什么?)

取舍点二:阅读片段,探讨独特之处。

1.但是,鲁滨孙竟能独自在荒岛生存了28年之久,靠什么样的坚持生存了下来?请同学们快速走进书中的精彩片段,边浏览边寻找答案。

2.交流:你认为鲁滨孙靠的是什么,让他独自在荒岛上生存了28年之久?随机学习:“知足安命”。

3.鲁滨孙自己又是怎样认为的呢?读一读他的话。

(1)你怎么理解这句话?(2)理解:“聊以”什么意思?他聊以?

4.重点引导:学习“好处”和“坏处”对照表(对比出示)。

(1)先出示“坏处”部分,你看这是目前他所处的环境,自己去读一读,你读出了什么?(世界末日、可怕、绝望)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

(2)你看鲁滨孙又是怎么面对坏处,从中聊以的?再出示“好处”部分,自己去读一读,你又读出了什么?(乐观、知足安命、勇气等)。

(3)合作读对照表,去感受他这种独特的聊以的生存方式。

5.你认为作者的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作者的这种像商业簿一样对照来写的方式就叫――(板书:对照比较)。

6.语言实践中尝试解读鲁滨孙的内心世界。

(1)鲁滨孙的这种面对困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精彩片段的描写中还有具体的体现,我们猜猜他的想法!

(2)你能尝试把其他内容也用商业簿的形式把它罗列出来吗?填表并交流

长文短教之思索一:

略读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载体之一,它在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定位、目标以及阅读方法等,有别于精读课文。本课教学的容量应该是两课时,处理教材时我凭借“阅读提示”,从布局切入,突破教学,安排“精略交互”教学,促进学生阅读策略和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取舍点一:通过引导学生快速略读作品梗概,以画面形式整体把握情节,了解鲁滨孙非凡的人生经历,感受作品魅力,实现单元导语中把握作品内容的目标。

取舍点二:从第一版块到第二版块,实现由感知整体到深入部分。在学习精彩片段时,重点引导学生精读精彩片段中的”好处“与”坏处“对照表,它是本课最具特色的表达方式。通过这一形式,让学生感悟到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关注人物命运,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关注作者独特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一特殊的表达。

二、特点切入,语言教学

阅读教学的主要功能就是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它的凭借就是语言文字。对于长文,其丰富的语言是我们的训练着眼点。执教《景阳岗》之前,我发现这篇白话文作品篇幅较长,段落较多,语言难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面面俱到,两课时之内无法解决全文的完整教学。长文中也会出现一些关键字词,如果通过挖掘,能紧扣这些字词进行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执教《景阳岗》一文时,我从理解课文的语言特点切入,突出一个“语言训练点”,以落实一个“语言教学”的板块为目的取舍进行短教。

取舍点一:研究三“闪”,凸显词语表达。

课中面对大虫的凶猛招式,武松的“三闪”给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我不失时机地问学生:“作者重复使用‘闪’字,好吗?如果是你,你将用什么词代替?”学生发言后,我又故意惊喜地问:“作者为什么不用这些词替换?从这个‘闪’字,你能读出什么信息?”经过一番思辩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各自的认识。

速度方面:“我感受到武松速度快,动作敏捷”;

人物评价方面:“我觉得武松真是个沉着、机智、冷静的人”;

写作技巧方面:“我认为‘闪’字用词很准确,正所谓‘一字传千金’,比‘躲’字更具有主动性”;

朗读方法方面:“‘闪’字要读得重而快”;……

取舍点二:人物塑造,唤醒英雄形象

学完课文,孩子们谈得津津有味,我加入话题,唤醒武松除打虎英雄形象之外的其他英雄形象。如补充武松铲除恶霸西门庆,为哥哥报仇,为民除害等形象。发现孩子们的眼中放出兴趣的“火花”后,实施第三个环节――扩展批注。他们跃跃欲试,尽情地将自己的理解化作一个个美丽、生动的文字符号……

有结合文本抒发内心情感的:“武松的无所畏惧、知难而进、敢于和善于拼搏的精神以及豪爽的性格,使他的名字家喻户晓。”

有借助广告词表达独特感受的:“英雄,有着英雄的气概和英雄的事迹。武松是英雄的代言词,人们提到英雄,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武松!”

有联系课外知识谈认识的:“因为武松是打虎英雄,并且重情重义,为了兄弟,为了百姓,惩戒恶人,不惜自己的性命,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敬!”

……

长文短教之思索二:

像《景阳岗》一文重点是写武松这个人物,从实际出发,从语言表达方式入手,课文中寻找、发现、提炼出语言表达的某个方面的技巧进行教学,效果不错。

取舍点一:读懂重点内容,学习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专题或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疑点、难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取舍点二:学生学完课文,其思想、认识、情感比初读时必然会有新的提高和深化。此时的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改、巩固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以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

语言教学的切入点选取五花八门的,如或从词语表达,或从句式运用,或从段落写作,或从人物塑造,或从景物描写……的角度,积聚一个闪亮的语言学习与运用“点”,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有的放矢的突破。

三、题材切入,扎实教学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表达上,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审其文,略显枯燥,教与学的困难相对较大。如何进行取舍,将一篇枯燥的说明文上得扎实有趣呢?

最近聆听一位名师上《鲸》一课,我也尝试本课教学的重点从题材切入,以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为训练阅读技能为主,选取最有训练价值的内容――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表达效果,进行扎实教学为目的短教。

取舍点一:了解方法,训练阅读技能。

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具体的词句品读,了解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这三种说明方法。

(1)通过品读“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约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体会作者用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写出鲸的体型之大。

训练步骤: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就拿梅老师和最小的鲸比,梅老师体重约50公斤,相当于多少个老师这么重呀?能读出这种重?抽读,强调“最大、最小”;强调“数字”;强调“也有”。

(2)通过品读“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了解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突出了鲸的体型大。

训练步骤: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为什么不用小鸡小鸭比呢?那为什么不用远古时代的恐龙比呢?是呀,做比较的对象不仅要典型,还要是熟悉的事物。

(3)通过品读“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还显得很宽敞。”引导学生发现,多种说明方法一起使用的语言现象。

训练步骤:为了说明事物的特点,同一段话里还同时使用多种说明方法,那么,这段文字话里还藏着哪些说明方法?鲸是不是真的这么大,这段话还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就更具说服力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从字里行间感受。

取舍点二:聚焦范例,学习迁移运用。

课结尾,进行片段练习《鲸的自述》。

(1)激发习作兴趣,让学生说说,自述时要注意的问题。(2)提出要求:转换人称和创造性语言。(3)引用课内外资料,学生开始习作,教师巡视。(4)评价作品。

长文短教之思索三:

长文教学的侧重点是什么呢?其实是对教学内容的关注,是“教什么”的问题,是整个教学的中心。无论篇幅多长、什么文体的文章,教学目标最终是要落到实处,即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到了什么?

取舍点一:《鲸》这篇说明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描写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特点。因此,教学的侧重点定应在: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初步了解这些说明方法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取舍点二:通过片段练习《鲸的自述》,积累、内化文本语言,进一步体会说明文的特点,培养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采用以上策略处理长文,克服面面俱到,大胆取舍,突出重点。从整体入手,精心设计,引导学生精读细析,努力开拓思路;对于“长文”,找准取舍点,切入点,训练点,抓住全“神经中枢”,纲举则目张。这样,长文短教,老师“教”的时间压缩了,相应地,学生就有时间感受、理解、欣赏,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是快乐的、幸福的!

上一篇:分享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天地 下一篇: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学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