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破解金融危机并在世界低谷中提升自己的经济实力

时间:2022-08-18 11:53:31

中国如何破解金融危机并在世界低谷中提升自己的经济实力

自2008年暴发的次代危机来,世界经济似乎进入了这么一个经济怪圈,几年,十几年,金融危机就周而复始的来来回回进行循环,这就是科学家们所说的经济周期吧。从经济周期的动力机制与发展规律看,真正决定经济周期的是新兴技术、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特征、投入要素结构特征等根本性因素。面对全球金融动荡不断升级的趋势,我国应该转向更为坚决的结构性转变,将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问题的解决统一起来,在结构性调整与周期性调整中需求突破点,全方位思考和整合经济发展模式变革的总架构,对金融风险进行化解分散,通过创业型经济的大发展开启未来中国新一轮的经济增长。

一、金融危机与经济转型双重压力奠定中国转型变局

全球金融危机的恶化升级,虽然给全球带来痛苦的调整,然而这也恰恰是打破当前经济动态均衡体系的一大契机。可以预期的是全球力量格局很可能向快速增长的国家和经济体转移,下一轮增长的强大驱动力,将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国家。

格局之变让我们重新审视和调整未来的增长之路,中国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当传统比较优势下降,经济内生原动力明显不足时,关键在于寻找到启动新经济增长的发展引擎。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趋势主要取决于影响长期总供给方面的因素。决定一个国家长期总供给也就是决定潜在产出的因素包括生产要素投入与效率、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方面。事实上,眼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全球外部的冲击而是自身结构不合理的影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是中国根本利益所在。 笔者的想法是:中国既不想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者,也不想成为跟随者,在如何抵御全球性金融危机时,中国要建立起自己的防护墙和设立必要的杀毒软件。因为这种游戏中国人玩不起,中国目前只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尚不具备在国际金融游戏场里耍上几把的资格。中国所持有的外汇和储备不能代表什么,中国的人口也是全世界最多的,什么资源和优势只要一平均,就无法与人相比,综上所述,中国要走中国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要创新,要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和解决问题。

经济结构的转型包括三个层次:需求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转型和投入要素结构转型,而这些也恰恰是决定经济周期的内在驱动力。从国际环境看,全球金融危机升级打破了原来由美国等西方国家消费,新兴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全球均衡体系,世界五大经济体中的美国、欧元区、英国和日本都处于经济衰退边缘。在外部经济恶化导致外需萎缩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必须从外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我们已经认识到应对外部金融风暴和内部不利因素双重压力,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运行和成功转型,启动内需是关键。在全球经济进入下行阶段、通货紧缩阴影笼罩,人们普遍悲观预期以及社保体系、分配体系尚待完善的复杂情况下,启动内需的第一步不是消费而应该是创业经济领域的生产性投资,增加新兴生产领域的供给比刺激需求更有效。

经过多年积累,中国创业型经济已成为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目前,我国65%的新增专利、6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由创业企业完成的。从创业活跃程度来看,根据全球创业观察(GEM)研究报告,中国全员创业活动指数从2002年的12.3%逐步上升到2007年的16.4%。立足于全球视野下观察,中国的全员创业活动指数一直名列前茅居第6位,处于高度活跃的国家之列。2007年我国的创业活动活跃程度高于创业GDP曲线,表明我国的创业活动对GDP贡献的潜力在增加,对未来经济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创业型经济破解转型期的反周期难题

预见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创造未来。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可以利用引进外资和技术的驱动,在赶超中实现财富的原始积累,缩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收入上的差距。但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导入模式的局限性和潜在的风险性。如果说前30年中国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外延式的外循环(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外资拉动),那么未来中国的发展必须走出一条内涵式的内循环发展之路(依靠本土创业企业、本土资本的壮大)。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周期回落和结构调整的压力集聚期。多年来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背后,为了追求经济增长指标,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出现了亚健康经济状态。无论是从环境约束还是从产业结构发展内在需求的角度,中国经济增长都将面临着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或知识依赖型的转型。创业经济是促进经济增长,降低经济转型中的阵痛和成本,实现平滑转型的最佳路径。

用经济转型的产业角度衡量,创业是企业价值创造和产业发展的起点,更是产业内生式增长的永恒动力。大力发展以科技型、知识型、服务创新型、创意型新兴创业企业为主导的创业经济可以从源头上遏制对资本等的大量投入,必然推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重点服务于成长性创业企业、重点支持自主创新企业,包括“五新、三高企业”(“五新”也即“新经济”、“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服务”;“三高”也即“高技术”、“高成长”、“高增值”)。

我国处在工业化深入发展过程中,大工业的就业能力也呈下降趋势,“高增长低就业”开始显现,只靠输血式的就业扶持政策难以缓解就业压力,依靠发展创业型经济,打造自主创业的造血机制才是突破就业瓶颈的根本之道。因此创业型经济不但能够破解中国转型期反周期的难题,也对促进产业升级,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国家竞争力、增加就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必将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和发展引擎。

如何利用全球抵御金融危机的最佳时机,提升中国的经济实力和软实力,更重要的是提升中国在亚洲和全球走经济发展多极化的倡导者重要角色。不单是要大力提倡经济全球化,更要提倡世界政治全球化,要搞多极世界和新的共担金融风险的机制和模式。要彻底打破现有的以美国为首的经济发展模式,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是故步自封,闭关锁国,而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中国经济建设领域,在中国建设一个或几个类似香港,美国华尔街等金融中心,要让中国重新获得全世界的尊重,走科学发展,走中国特色的道路是最佳选择。

上一篇:学习科学发展观 推进思想大解放 努力开创经济... 下一篇:浅谈编制现金流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