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11期

时间:2022-08-18 10:39:15

“愚公移山”是一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名叫愚公的老者,因为门前有两座大山挡路,出入十分不便,决心毕力平险,他不畏“智者”嘲笑,带领子孙叩石垦壤,寒暑不息,感动天帝,于是天帝命夸娥氏二子搬走了这两座大山。这个故事于今人而言,多数耳熟能详,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它却并不为人所知,个中原因还要从其出身说起。“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作者列子,名寇,又名御寇,今河南郑州市人,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人,列子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他的活动时期约于战国早中期间,与郑繻公同时,晚于孔子而早于庄子。列子一生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结集成《列子》一书。但不幸的是,这本书多数篇目后来都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列子》这本书是晋代张湛编注的,但张湛的《列子》很多内容有从《庄子》、《说苑》等古书摘撰之嫌,所以后来很多人都将张湛的《列子》打入伪书之列,“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受到出身的连累,不入主流,不为所知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前期。1918年,历史学家、学术领导人、学生领袖之一的傅斯年先生,在《新潮》杂志发表了著名的《人生问题发端》一文,这篇文章批评了老庄阮籍,宣扬积极的人生观,文中引用了愚公移山全文,并这样评述道“:这段小说把努力、为公两层意思,形容的极明白了,‘子子孙孙。无穷溃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为乎’一句话,尤其好。我们可以从这里透彻的悟到,人类的文化和福利,是一层一层堆积起来的,群众是不灭的,不灭的群众力量,是可以战胜一切自然界的。末一节话虽荒唐,意思乃是说明努力的报酬。但能群众永远努力做去,没有不‘事竟成’的。我们想象人生,总应当遵从愚公的精神。我的人生观念就是‘愚公移山论’。简截说罢,人类的进化,恰合了愚公的办法。人类所以能据有现在的文化和福利,都因为从古以来的人类,不知不觉的慢慢移山上的石头土块;人类不灭,因而渐渐平下去了。然则愚公的移山论,竟是合乎人生的真义,断断乎无可疑了。”傅斯年对愚公移山的重新解读,特别是他提出的“努力”和“为公”两层意思,在中国文化界引起了一定反响,从这以后,大家也慢慢开始抛掉出身论,而从故事本身蕴含的意思去审视理解它,这样这则寓言故事也逐步从历史沉厚的故纸堆中走了出来。可以说在愚公移山这个故事的宣传上,傅斯年先生开了好头,但真正让这个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妇孺能详,并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结下不解之缘的是同志。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失陷,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相持阶段,为鼓舞抗战士气,12月1日,在抗大第4期第一、三、四大队15个队毕业典礼大会上,对抗大学员发表了重要讲话,告诫大家不要因失掉武汉、广州这些城市而哭泣,他说:“今天失掉个把城市是不要紧的,因为我们是长期战争,那些城市总归要失掉的。我们的办法就是打下去,一直到胡子白了,于是把枪交给儿子,儿子的胡子又白了,再把枪交给孙子,孙子再交给孙子的儿子,再交给孙子的孙子……总要打下去,日本帝国主义不倒也差不多了。”他要求抗大学员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做到“不开小差,坚持长期斗争,长期学习,不怕艰苦,与我们的朋友长期合作下去”。1939年1月28日,在抗大第5期开学典礼上,又重申:“现在同志们都没有长胡子,等长了胡子了,抗战还未胜利,就交枪给儿子。儿子长胡子了,就交枪给儿子的儿子,儿子再给儿子,再给儿子……这样下去,何愁抗战不胜,建国不成?这条道理是中国古代一个老头发明的。他家门前有座山,要把山移掉。有人笑他为愚公,他回答说:‘我死有子,子死有孙,孙有曾孙,山不能高,何愁山之不平乎?’”讲了这个故事之后,又把话题引到抗日的问题上,他说:“我们打日本帝国主义,也是这条道理。我们是经过艰难困苦的,过去红军五团到了一个地方,那里一没有小米,二没有高粱,三没有包谷,更没有大米、白面,就吃了五十天的树皮。这是实际经过了的。现在日本要封锁我们,我们就自己生产,种小米、种菜、喂猪、做鞋、打袜子,党政军民学大家一齐动手,衣食住都由自己来解决,艰苦奋斗,不怕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有了这一条,抗战一定能够坚持下去,有了这一条,一定能达到我们的政治方向,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的这段话就是号召抗大学员,在抗日战争中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1945年春,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关键时期,在欧洲,反法西斯战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在亚洲,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在国内,虽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已经开始了局部反攻,但国统区,为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争夺胜利果实,刻意保存实力,消极抗日,导致节节败退。这时中共内部,悲观心理、疲劳情绪或对前途过度乐观等各种错误思想也在滋生蔓延,如何争取抗战的胜利、如何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准备条件,就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艰巨任务。这个背景下,一次至关重要的会议——七大召开了,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对“愚公移山精神”进行了完整的理论论述。4月24日的“口头政治报告”中,在讲到自卫与反击的时候,他引用了“愚公移山”,向大家复述了这个寓言故事。5月31日的“结论”中,在谈到大会团结精神时,他指出:“我多次讲愚公移山的故事,就是要大家学习愚公的精神,我们要把中国反革命的山挖掉,把日本帝国主义这座山挖掉。”6月11日的七大闭幕式上,致闭幕词时说:“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说是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这个闭幕词就是著名的《愚公移山》。汲古纳今,把《愚公移山》诠释熔铸成一篇史诗,讴歌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勇敢的优秀品德,贯穿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决心,阐明了群众路线是我们的根本政治路线,强调了先锋队必须有高度的自觉性。从此,愚公移山的故事便被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时代精神,使愚公移山精神一跃成为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这种坚韧不拔、不懈奋斗的精神鼓舞下,中国人民迅速消灭了日本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之后几年时间,又完成了消灭封建势力的目标。没有等到长胡子,更没有等到传给儿子,传给孙子,两座大山就这样被了,这个速度相对于当初的设想来说,来的太快,如有神助,和愚公移山的寓言完美契合。

两座大山“尚且如此”迅速,那站起来的中国人,在“赶英超美”的路上为何不能再造奇迹?1957年10月9日,一份来自山东莒南县的关于农业生产的报告送到了的办公桌上,报告的题目是“山东莒南县厉家寨大山农业社千方百计争取丰收再丰收”,叙述新中国建立以后,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厉家寨掀起热气腾腾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高潮的事迹。看后很高兴,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这个批语使厉家寨名播全国,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此后,“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口号,伴随着“多快好省”的总路线,大行于天下,成为后来二十年间国家建设的主题之一。所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的时代口号都是由愚公移山的故事延伸开来的。中国大地到处是“战天斗地”的“大好形势”。人们发现,现实中改造山河的故事变得简单起来,有些就像愚公移山这则寓言中描述的那样,你只需要挑几担土,就会有人把山“背走”,愿望就能实现,目标就能达成。一时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勇创“神话”的浮夸之风盛行,中国开始了“”的进程。

“”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残酷的现实让人们重归清醒,神永远只存在于神话之中,现实中是没有的,我们的建设还得靠亿万劳动者一砖一瓦来搞,这点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天梯可循,违背生产规律的“”破产了,愚公移山的神话原本也应该慢慢收敛,但是随着的发生,这个故事不仅没有淡化,反而再度兴盛起来。初期,为捞取政治资本,积极提倡学习著作,除编辑《语录》外,还提出重点学习写于抗战期间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三篇文章,这就是所谓的“老三篇”。1966年《报》先后发表了政治教员学习这三篇著作的辅导材料,指出《愚公移山》“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教育的经典文献,是我们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最根本的必修课”。之后又通过各种文艺形式宣传“老三篇”,尤其是启用了传统的民间文艺形式,如三句半、对口词、数来宝、快板书,进行宣传。此时,《愚公移山》一文在中国的“知名度”和地位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程度。

抛开的有心之为,单就这个故事和的这篇文章而言,其积极意义还是显而易见的,的再解读,赋予了它新的涵义,那就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种愚公精神所富含的理性与坚韧,在抗战时期鼓舞和激励着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大众不畏艰险、不惧牺牲,齐心协力、勇往直前,了压在身上的两座大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后来的时期,我们在建设中虽然走了些弯路,造成了一定的灾难,但那主要是因为当时脱离了客观实际,不尊重科学规律造成的。在立足现实,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继续提倡和发扬的。正是因为这样,中共中央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再次申明《愚公移山》这一名著“至今仍有重要意义”,并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阳狮锐奇、腾讯:技术重构营销DNA 下一篇:强捍 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