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的“宝丰模式”

时间:2022-08-18 10:24:56

农村养老的“宝丰模式”

目前,宝丰县新农村互助家园的养老模式仍然处于摸索阶段,这种模式将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完善,逐步提高,有望在2~3年内在全县各个村实现全覆盖。

从今年4月开始,短短4个月时间,河南省宝丰县在12个村庄分别建立了新农村互助家园。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互帮互助的生活方式,深受老年人的欢迎。从此,在实现“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道路上,宝丰县迈出了开创性的步伐。在人们的赞叹声中,“互助家园”被称为农村养老的“宝丰模式”。

村级主办,群众自愿

宝丰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北宋年间,因境内矿藏丰富而得名。现在,享有“曲艺之乡、魔术之乡、美酒之乡”美誉的宝丰,更是名扬全国。宝丰县面积不大,72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大约50万人。虽然这里物阜民丰、文化荟萃,但占总人口14.06%的60岁以上老人,也让宝丰和全国一起步入老龄化时代。

独特的区域优势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促进了宝丰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给更多的农民提供了外出务工和经商的机会,但大量农民外出,也使农村空巢老人不断增多。“子女常年不在身边,老人的生活自然受到影响,比如万一出现突发疾病,身边连个施救的人都没有。”宝丰县民政局副局长范小欣说:“今年宝丰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为老年人搭建平台,计划一年内先建30个新农村互助家园试点,让他们有吃、有玩、有住,生活开心快乐,让外出务工子女无后顾之忧。”

农村养老,在宝丰历来被视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河南范围来看,宝丰县农村养老工作一直走在前列。“从2010年开始,我们县百岁以上老人每月领取200元高龄补贴,90岁以上老人每月领取100元高龄补贴。” 范小欣自豪地介绍说:“这样的标准,在平顶山可以说是第一家。此外,在‘五保’老人供养标准上,我们也走在前列,几乎所有的敬老院都实现了冬暖夏凉。”

建设新农村互助家园,是宝丰县在无数次考察和思考之后,量体裁衣探索出的养老模式。“最初听到全国其他地方有类似的做法,但并不适合我们,互助家园是在别人做法的基础上,我们经过了反复总结和论证的结果。”

宝丰县新农村互助家园按照“村级主办、群众自愿、互助服务、政府支持”的原则,建设地点一般选在村里闲置的学校、村部、厂房或者私人的房子等,每个村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建设;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有村民捐助、个人投资、村集体出资等,此外,每个互助家园政府拿出3万到5万元作为扶持资金,对水、电、暖等日常开支,政府也予以适当补贴;根据条件的不同,每个互助家园的收费标准也不尽相同,入住的老人,每月有收200元的,也有收300元的,还有按天收费的。

“新农村互助家园的原则一定要是非盈利性的,目标就是群众和政府一起,给老年人搭建一个生活平台,让他们抱团养老。这其实也是一个奉献爱心的平台。”范小欣说,“谁家都有老人,谁都会变老,每一个人都应该为养老事业作贡献”。

众人拾柴

万事开头难,范小欣坦言,能不能成功建设起新农村互助家园,最初她自己心里也没底。农村养老,毕竟是一个全社会都在寻求破解的民生难题。“这是一个全新的工作,当时我天天下乡”。

“一开始我担心这个事能不能做成,会不会中途夭折。”范小欣说,“即便和民政所的同志谈起这件事时,他们也是这个摇摇头,那个说不可行”。

但让范小欣欣慰的是,实际工作起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我越来越发现自己所做的是一件深受群众欢迎、很有意义的事情。”范小欣说,“农村真的很需要这样的养老机构,爱护老人,让老年人有个好的归宿,是大多数村民的心愿”。

最初,范小欣把目光瞄向经济状况相对好的商酒务镇商酒务村和赵庄乡大黄村,反响好得出乎意料。商酒务村为镇政府所在地,大黄村位于魔术之乡,这两个村不但经济相对发达,外出务工人员也很多。听说要建新农村互助家园,许多空巢老人都喜出望外。

为了建设新农村互助家园,商酒务村党支部书记郭建新特意将村里100亩耕地的收入全部划拨出来,专门用于新农村互助家园的开支。此外,他还一边多方筹备资金,一边将村主任和一位村委委员的日常工作转移到新农村互助家园上来。“对建设新农村互助家园,村民们都很支持,他们有的从家里拿来米面,有的出钱,村里的企业也资助了不少。”郭建新高兴地说,“现在,新农村互助家园里住有一二十位老人,他们每月只需交200元钱。这些钱显然不够他们的开支,多出的部分村里垫付。以后,如果外来的资金多了,还要降低收费标准”。

范小欣告诉记者,商酒务村有5000多人,空巢老人很多,新农村互助家园里现在之所以才有一二十位老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农民养老的思想观念不统一,有的觉得住进新农村互助家园很好,有的说啥也不来。”范小欣说,“现在,许多空巢老人正在被新农村互助家园里温馨舒适、开心快乐的生活所吸引,今后,住进来的老人会越来越多”。

作为闻名全国的魔术专业村,大黄村村民思想意识开放得多。大黄庄村新农村互助家园建在闲置的学校,这个昔日孩子们的学习之地成了老年人的幸福乐园。每天,都有三四十位老人聚集在这里谈古论今,吹拉弹唱。村党支部书记马豹子曾经多次带着魔术队外出表演,从21岁起,逢年过节他都要为村里的老年人发放节日礼物。“我们村里1500多口人,虽然人数不多,但很富裕,光小轿车就有一二百辆。”马豹子说:“由于村民经常外出表演魔术,空巢老人的比例很高,建设新农村互助家园,对我们村来说真是太及时了。”为了让老年人拥有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马豹子自己拿出约20万元用于床、空调、冰箱等物品的购置。

现在,说起新农村互助家园,许多老人都兴奋不已。“有一次我们去调研,老人们不知道说啥好了,竟然激动得高喊‘万岁’。”范小欣说,如今,建设新农村互助家园已经深入人心。

幸福乐园

8月24日下午3时,当记者来到商酒务村新农村互助家园的时候,老人们刚午休过。在其中一个房间内,整整齐齐地摆放着4个床位,几位老人衣着整洁,精神矍铄,正开心地坐在床上聊天。

上一篇:大斜面结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下一篇: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形成与防反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