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大数据”顶层设计的典型借鉴

时间:2022-08-18 10:23:14

水运“大数据”顶层设计的典型借鉴

今年4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征求《全国水运行业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及推进思路(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意见的通知,要求全国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各主要港口企业,加强全国水运信息化建设指导,整合信息资源,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对水运发展的引领作用。应该说,这是一部水运局为主导的“大数据”顶层设计,具有典型借鉴意义。

水运“大数据”建设的初衷及原则

水运信息化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全国性的船舶、企业、港口等基础数据库尚未建立,信息化的整体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二是现有系统功能单一,主要是为行政许可、数据统计服务,在市场监管、安全和应急管理、公共服务、管理决策等方面的支撑远远不够;三是信息系统资源整合不够,各单位分散开发和使用,数据不能共享,严重缺乏行业综合性、区域性、带动性的项目;四是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难以实现区域协同应用。

因此,依托水运局行业管理职能,建立稳定、可靠的行业数据交换网络,加强行业数据采集和信息整合,形成集成共享的部级水运数据中心,并融入交通运输信息资源体系非常必要。

水运信息化建设将遵循“顶层设计、整合资源、统一标准、互联互通、分步实施”的原则。很显然,在建设原则中,把“顶层设计”置于首位。其顶层设计是由部水运局统一制订水运信息化总体架构和建设推进方案,各省区在推进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省情况,制订本省区的实施方案,可以统一建设或者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水运大数据”建设思路

《意见稿》显示,全国水运行业综合信息平台将建设一个数据中心、三个应用支撑平台、九个综合应用分平台和两个展示平台,建立并完善水运信息化标准规范和信息安全两个体系。

水运数据中心建设内容包括“建设两个平台,实现两个服务”。即建成统一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成行业基础数据的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基础数据质量管理服务,实现面向管理决策与综合应用的基础数据服务,以统一支撑全国水运行业综合信息平台在运输监管、行业协同、公共服务的职能。形成三个应用支撑平台是指形成数据交换平台、航道港口地理信息平台和视频监控服务平台。建设九个综合应用分平台,即行业管理类、全国水运经济预警与决策分析、业务协同类、集装箱海铁联运应用、水上重点物资运输监控、公共服务类、水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两岸交通物流信息服务、长三角港航信息服务等平台。建设两个综合展示平台,即建设成水运“一站式”综合门户平台和水运综合监控指挥平台。

此外,还必须建立及完善水运信息化数据标准规范和水运业务标准规范;建立并完善水运行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和信息安全运维体系。

水运“大数据”建设时间表

如此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建设内容和建设基础,水运信息化建设采用分期分批建设和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开展。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基础,尽量兼容已有信息系统。

《意见稿》指出了大数据实施的时间表。根据部“十二五”期间信息化有关规划以及水运局实际需求,并考虑到本方案实施时间长,建议实施方案按照“整体策划、分期建设”原则分三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为2013年~2014年。该阶段主要是提炼部四大重点工程建设内容,整合开展“水路运输与建设政务管理信息平台工程”,以“部省联网”为核心,在港政、运政、航政、建设市场、水运生产统计等业务线上完善“纵向到底”的业务系统。

第二阶段是2014年~2015年。该阶段启动全国交通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全国水运经济预警与决策分析平台等综合性应用平台建设,形成航道港口地理信息平台等应用支撑平台;全面推进全国危化品存储及水上运输动态监管平台、水上重点物资运输监控平台、国家集装箱铁水联运应用平台、水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两岸交通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等综合应用平台的建设,扩展系统的覆盖范围;全面推进长三角港航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设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对货物流动的全程跟踪,提高港航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和企业的经营效益,提高区域内物流效率。启动水运数据中心(二期)工程,数据资源整合成效进一步显著,成为部内、部与地方信息交换与共享的枢纽,水运信息集聚、智能分析与增值效益更加显现。

第三阶段是2016年~2017年。主要任务是完善启动“水路运输与建设政务管理信息平台工程”,深化应用港政、运政、航政、建设市场、水运生产统计等业务线的功能;启动水运数据中心(三期)工程,整合部省信息资源,建成水运行业“云数据中心”,建成水运行业与其它行业信息交换枢纽,实现信息汇聚与分发按需分配、高效及时。

上一篇:养育三个孩子的修行 下一篇:多姿多彩的数字印后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