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多媒体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8 09:47:53

谈多媒体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中的应用

【摘要】教育手段进行教学主要体现于课堂教学形式上,即利用电化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电化教育设计,使教育信息能够高速、准确、全面地传授给学生。

【关键字】多媒体语文教学创设情境提高效率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但往往只是建立在老师语言讲解基础上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的教育必须是行为的动机,而不是行为本身。利用动机的教育达到对行为的教育。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结合课文内容,适时放一段描绘海滩和海岛美景的图片及海底世界的录像片。有静有动,有声有形又有色,学生时而当"导游",时而又当"潜水员"探索海底的秘密,嘴里还哼着《大海啊,故乡》的乐曲。其教学效果远远超过老师运用传统教学模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兴趣点的激发,变"单一语言激趣"为"多个感官体验",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真正获得探究的兴趣,认识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新的乐趣,积极向上的乐趣,并将这些乐趣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有一个阅读学习的良好开端。

多媒体进学生阅读课堂,开放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使各种学习兴趣真正成为学生本身的一种自我学习需要,在情感上表现出高涨的求知欲和愉悦的成功体验,将客体的教育学目标"内化"为自身素质,并不断引导学生向智商、情商的方面发展。

二、利用多媒体,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习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课件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1、化难为易,突破重点。

每堂课都有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讲练结合等途径,但效果不是很好。多媒体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比如学习古诗《枫桥夜泊》时,从诗的题目入手,分析诗的语言,讲解诗句含义,再现诗中形象,并感受诗人的感情,这些光从语言上讲,对于小学生而言,在理解上多多少少会存在一些困难。借助多媒体技术,先配乐朗诵,然后展示一组有关图片,创造一些相关的情景,古诗所描绘出的情景,已用不着我再怎样解释,学生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最后入境悟情,达到熟读成诵,体会到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可以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会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能弥补教师言传的不足,突出常规教学中的重点。

2、化文为图,巧解难点。

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化的思维为主,然而有些课文涉及的知识是比较专业、复杂,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理解是较为困难的,即使反复读也难以领会、感悟其中的知识意境。而这些难点往往是关键性的知识,也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如果难点不突破,学习不仅不能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标,而且还会降低学习热情。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掌握。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学生对"设计人字形铁路"极其陌生,所以对"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这一难点百思不得其解。教学中,我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繁琐地分析,而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将火车怎样通过"人"字形线路爬上陡坡的过程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亲眼看到北上的列车到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学生随着演示过程经历了形象性思维,形成了鲜明的表象,难点不攻而破。这时再来朗读,学生就会豁然领悟,从读中感悟到人字形铁路的巧妙之处。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把远的拉近了,把虚的变实了,把难的变易了,从而突破了语言训练的难点,实现了读中感悟。

三、利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大家知道,我们学习任何知识,都是离不开想象的。小学语文教学更是如此,我们必须重视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投影,可以帮助学生仔细、全面、深刻地体验课文内容,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为想象思维提供丰富的表象。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为了使学生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我利用下载的视频资料进行讲课,让学生清楚得看到漓江水平得像一面镜子,由眼前一直伸向远方。近处,小船荡游漓江上,水流无浪,倒影不曲,真可谓是静啊!接着指导学生继续观察,让学生说出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水底的沙石清楚可见,到映的树木像在镜子里一般……水真清啊!漓江的水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又从大屏幕的色彩中理解,"犹如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样通过视频资料的播放,使学生对桂林水"静、清、绿"的特点有了正确形象的认识,犹如身临漓江。紧接着我在大屏幕上展示一些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座座山排列着,一个个山峰耸立着,真是奇峰罗列。当演示出很陡的山时,学生脱口而出:"好险啊!""一不小心,准会栽倒下来。"从而也很好地理解了"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觉得像观光一样热闹有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记忆、注意等方面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 总之,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这无疑是信息时代,教学活动的一大进步。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化的社会,也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我们的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将会广泛地运用。

上一篇: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拓展英语课程资源 下一篇:对小学语文中阅读教学策略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