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早教,当心欲速则不达

时间:2022-08-18 04:02:58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父母培养孩子的满心期望,早期教育应运而生,五花八门的早教机构也如雨后春笋。作为家长朋友,选择早教应慎重,早教应因材施教、操之有度,应注重智力开发和人格培养并重,切莫拔苗助长、一味灌输!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成了很多家长的共识,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引导之下,不惜血本的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成了许多家长不二的选择。而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早教中心”、“儿童潜能开发中心”等也应运而生。在这些早教机构的大力攻势下,3岁以下幼儿背着书包去“上课”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以下两个案例足以说明问题:

案例一:《广州日报》曾报道过这样一个家长的焦虑:李小姐的女儿楠楠现在一岁三个多月,可在同事看来,李小姐已经快变成“祥林嫂”了。遇见有宝宝的同事,李小姐便打听:“你家孩子上早教了吗?去的哪一家?多少钱?好不好?值不值?教学方法有什么特色……”李小姐对记者说,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去上早教,虽然自己拿不准还没给孩子报名,可心里总是不踏实。

案例二:据《中国妇女报》报道:离9月份开学还有多半年的时候,郭女士便开始给孩子“加压”,每天从幼儿园回家后先跟着DVD学幼儿数学,晚上要坚持识一到两个字,读一段儿歌或童话故事,每周还要在一本田字格练习簿上写满一页字。十来个月后,郭女士的宝贝儿子对两位数的加减法已能运算自如,识的字也足足有四五百个了。

这两个案例很能说明问题,也具有极大的普遍性。一项对小学一年级新生的调查发现,识字最少的仅认识六七个字,最多的已经识了七八百个字,同样,有的孩子连数数也刚刚学会,但有的孩子对20以内的加减法早已能脱口而出。

但这些早教对孩子的成长有没有必要的作用呢?一些专家却对此抱否定态度。这或许能给那些急切的家长一针清醒剂。

过度早教会造成孩子后劲不足。美国有关调查发现,受过早期教育的孩子中小学的升学率是那些没有受过类似教育儿童的10倍,智商平均高出15分。但是这些学者们当时就告诫说:“现在就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后来,许多心理学家发现,接受早期教育时过于紧张的儿童,一般在小学四年级时学习成绩就开始下降,逐渐失去以前的优势。过于紧张的幼儿早期教育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还会阻碍孩子其他技能的发展。虽然现在还不能确切知道各种知识信息是怎样进入儿童大脑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当儿童心情不愉快时,记忆的大门是不可能打开的。

过度早教会让孩子负重成长。国外研究显示:在过去的十年里,世界范围内从很小就开始学习的孩子增加了四倍。一些年仅6个月大的婴儿被送到早教中心,更是有超过35%的父母在孩子两岁后就把他们交给托儿所。“父母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不惜一切培养孩子成长,吃、穿、住、行等自不在话下,教育上也不遗余力地进行投资,教育真是到了疯狂的地步。”对于这种时代压力造成的父母心态,专家用“superman心理”来形容。但专家提醒:“追求完美成了惯性,会使孩子在生命中负重前行。”

过度早教有碍孩子身心健康。现在一些早教机构专门在认知能力上下工夫,尤其是认字,因为“很小就能认很多字”非常容易打动家长。有些甚至自己制定了所谓孩子智力发展的“参考指标”,指导家长遵循这种指标来培养孩子。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占兰表示:“如果家长根据这种未必科学的‘指标’观察孩子的发展情况,往往容易发现孩子的不足和问题,从而产生让孩子进行早教的需要。但实际上很可能变成超前教育。”

据专家介绍,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与脑部结构发育密切相关,过早的训练违反身心发展规律,会造成不良后果。有幼儿园老师发现,班里认字能力超前的小朋友表现出了“不合群”、“口语交流能力滞后”等现象,专家认为这是由于对于孩子大脑的某些部分过度刺激导致。专家警告说,早教要有尺度,一味强调教育而忽视了孩子天性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把年龄不足三岁的孩子交给托儿所会增加损害其正常心理发育的危险。

过度早教会让孩子情感冷漠。“0~3岁的早教重点是养育孩子。三岁以前,对孩子最重要的并不是教育,而是让孩子得到充分的爱和安全感。”专家提醒,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们越来越早把孩子带到陌生环境,还常常觉得“是不是孩子胆子不够大”,却忽视了0~3岁宝宝对父母的情感依恋。华东师大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教授、博导朱家雄表示:“0~3岁孩子需要和父母‘捆绑’在一起,获得充分的安全感。面对陌生环境、陌生人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和早教比起来,让孩子与父母待在一起更为重要。”现在很多青少年表现出“情感冷漠”,其实和早年“爱的缺乏”有关。专家提醒:如果想让三岁以前孩子的大脑健康发育,就需要对其进行“爱的刺激”,家庭与朋友的关爱对孩子发育来说是最迫切的需要。

虽然早教有诸多的弊端,但也不是说在幼儿期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应采取听之任之的方法或不作为的态度。适当的早教还是有作用的,但早期教育应该遵循孩子发育的客观规律,不能忽略不管,也不能急于求成。我们在施行早教时要注意如下方面:

一是辩证看待早教,避免陷入误区。依据笔者对早教这一现象长期的跟踪观察和调查研究,发现现代家长对早教认识的误区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对教育对象的误解。早期教育不只是对婴幼儿的教育,更是对父母与养育者的教育,父母与养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心理素质,很容易将早教导向更大的误区。对教育目的的误解。调研发现,70.5%的家长以为早教就是提前学习英语、识字与数学,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厌倦上学。调查表明,我国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呈低龄化,厌学率年年增高。厌学者大都过早接受知识教育,而且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方法。早期教育是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教育,开发智力是应该的,但学知识还不是它的目标。对教育内容的误解。目的的失足必须导致学习内容的偏失。有些家长让孩子很早就读英语、学画画、学钢琴,但反观那些学习十八般武艺的孩子,长大了有几个学有所成了?反而不少孩子一看到钢琴就想离开。对教育方式的误解。中国人长期习惯了灌输式教育,80后父母们自己是被灌过来的,也无形中接受了这些模式。

二是早教要坚持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原则。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孩子的智力发育也有一定的规律,故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应遵循生长发育规律和知识本身的顺序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不能超过他们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反会防碍儿童智力的发展。不同的孩子,由于遗传素质、生活环境、接受教育及个人努力程度不同,在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差异,其兴趣、能力、性格也都不同,即使是双胞胎其智力水平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实施不同的教育,而且家长不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在孩子身上,对智力落后的孩子,更要善于发掘他们各自的特长,激发孩子的兴趣及增强他们的信心,以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三是坚持早教寓教育于游戏、讲故事之中的原则。做游戏和讲故事是最生动具体的教育形式,适合孩子智力发育,各种游戏活动有利于智力的发展,组织孩子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活动性、创造性、知识性和角色性。也就是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孩子的动作、技能的发展,言语的发育,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促进思维能力及想象力的发展。讲故事、听故事具有培养儿童表达力、注意力、思维力及想象力的综合作用,但应注意故事内容要适合孩子的智力水平,言语要生动,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四是杜绝过度教育和养成习惯原则。对儿童危害最大的一种教育方式是过度教育。过分的保护包办代替,会剥夺孩子练习正常动作的权利和机会,以至限制了智能的发展;好奇好动是儿童的天性,过多的干涉会使孩子胆小、怕事,也会助长他们的反抗心理,过分保护和干涉培养出来的孩子缺乏独立性、自立性。过度期望会给孩子造成压力,使孩子出现神经衰弱、恐惧、逃学、旷课等。许多小学老师在接受访谈时无不表示,家长完全没必要在学龄前给孩子太多的“知识灌输”,会做多少算术题、能识多少个字或者能背多少首唐诗,这些都不是很重要的。相反,家长要做的是能启蒙好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让他们把一个感兴趣的故事复述清楚。有的老师则更强调,进入小学前家长要着重培养孩子的一件事就是能大胆地表现自己,善于与人沟通,并且要能养成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的良好习惯,这些能力才是基础中的基础,远比单纯地学“知识”重要得多。

相关链接 专家视点

最好的早期教育是经历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院长 桑标

“从我们心理学角度,有一个关键期概念,只有把握这样的关键期,就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早期的教育有必要性,但问题是何时教?我的美国朋友曾经告诉我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天她接幼儿园的小孩子放学回家,看见家里的桌子上放着一个礼品盒,礼品盒的开口处写着“OPEN”。这个时候她跟妈妈讲,妈妈,我认识这个。妈妈问她这是什么,她说这是字母“O”。这位母亲很惊讶,你是怎么认识的? 孩子说是幼儿园的维拉小姐教的。

按照目前我们对幼儿园教育的评判,这位母亲应该感到很开心。但是没想到,这位母亲却是一纸诉状把维拉小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这个幼儿园剥夺了女儿的想象力。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女儿没认识“O”之前,可以把“O”说成苹果,说成太阳,说成鸡蛋……凡是圆形的东西,孩子都可以想象,但是自从幼儿园教会她认识了这个“O”字后,“O”在她女儿的心中就只有这个“O”了。这份诉状在当地掀起了轩然大波,3个月以后,案子在法院开庭,最后的结果是幼儿园败诉。

早期教育内容不是知识教育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

“早教的内容不能是知识教育,而应该是行为习惯养成和人格教育。如果早教变为知识教育,简单的说就是拔苗助长。”

德国是明确禁止学前教育进行知识教育的国家。一位在德国生活多年的朋友告诉我:她曾陪同内地一名教育局长去参观德国幼儿园,这名局长看到德国幼儿园的游乐园,问德方园长,要是出现安全事故怎么办?因为在他看来,这个幼儿园的游乐园有些游戏是很危险的,小孩子们搞不好就会弄伤。

德方园长对教育局长解释说:一是每个幼儿都有保险,出了安全事故,学校不需承担多大的赔偿责任;二是他们的游戏是一批幼儿教育研究者开发的,对于每个游戏所起的教育作用,都有实验数据,他们的实验显示,把幼儿放在适当“危险”的环境中,反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幼儿学会处理“危险”,反而降低安全事故,这也是学生生命教育的一部分。

对于中国幼儿园和德国幼儿园的差异,有专家认为,两者都走了极端,中国幼儿园太重视知识教育,德国幼儿园对孩子们则“太放纵”。但是德国之所以采取禁止进行“学前教育”,是有科学实验依据的,它有助于孩子们保持天性,而不是让孩子在过早的知识教育中,被局限在模式里。

快进的人生其实很实际

妇婴保健院医生 沈琪

“如果以后孩子有幸能跳级或者进入少年班,我们求之不得,每个人的人生时间都是有限的,快进的人生,未必不好?”曾经在一本专业杂志上看到过这样的案例,亚拉巴马大学心理学教授克雷格・雷米将一批贫困家庭的4个月婴儿分成两组:一组送进早教中心,那里有老师教他们做游戏和唱歌;而另一组不进行早期教育,只给他们提供足够的营养。到学龄前期,第一组儿童的智商比第二组高10~20分。到15岁时,第一组孩子的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均高于第二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其实,就是早期教育促进了大脑发育,尤其是在孩子大脑的发育阶段,父母的培养,哪怕只是玩捉迷藏等简单的游戏,都有促进孩子智力发育的作用。

我和我妻子都是医科大学毕业,我们很早就为孩子安排了一系列的早教班,比如做操、看图、行为模仿、听音乐、玩玩具、互动游戏等系统的头脑开发项目,等到孩子年龄稍微大些,我也会安排孩子读些简单的小学课程,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虽然有些无奈,但也很实际。

另外,现在的家庭都是四个人带一个孩子,虽然看上去人蛮多的,但是真正使上力的却不多,所以还是需要一些机构来进行帮助培训。

上一篇:老人营养不良的征兆/莫用热水发木耳/四种人少... 下一篇:拿什么告慰我们的青春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