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清明扫墓

时间:2022-08-18 02:50:19

刘邦清明扫墓

清明节到来时,最隆重的活动无疑就是全家人一起去祭祖了,祈求祖先保佑、无病无灾。可是清明祭祖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这还得从汉高祖刘邦说起。

秦朝末年,汉高祖刘邦历尽艰辛,终于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取得了天下。当了皇帝的刘邦衣锦还乡,因为常年在外征战,他已经好久没有去母亲的墓前祭拜了,所以他回乡后第一件事就是祭拜母亲。可是等他来到墓前,却发现由于连年不断的战争,所有的墓碑都变得东倒西歪,有的断落了,有的破裂了,墓碑上的字已经完全认不出来了。

刘邦和他的部下一起,翻遍了所有的墓碑,可是一直忙到黄昏,依然没有找到他母亲的坟墓。刘邦感到非常难过,无奈之下,他从衣袖里拿出一张纸,撕成很多小碎片,紧紧地攥在手上。然后向上天祷告说:“娘在天有灵,我把这些纸片抛向空中,如果纸片落在一个地方,风吹不走,那么那个地方就是娘的坟墓了。”说完后,刘邦将这些纸片使劲儿往空中一抛,神奇的是,有一片纸片真的落在一座坟墓上,不管风怎么吹都吹不动。刘邦激动地跑过去一看,果然有他母亲的名字,虽然已经变得很模糊了。

刘邦兴奋得不得了,他马上请人来重修母亲的坟墓。以后每年的清明节,必定会到母亲的墓前祭拜。后来,民间的百姓也效仿他,每年清明节都到祖先的坟墓前祭拜,而且还不忘记用小土块压几张纸片在坟上,好像在说:这座坟墓是有人祭扫的。

【博闻馆】

清明祭祖的演化

清明节虽然有各式各样的习俗和活动,可是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祭祖扫墓,祭祖扫墓也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

在秦汉以前,只有贵族才有墓,老百姓是没有墓的。秦汉时期,老百姓允许有墓地,但那时老百姓的墓地不能叫“墓”,只能叫“坟”,是一个土包。贵族的墓地才叫“墓”,是有墓碑的。那时候,去墓地祭祀只是贵族的活动,老百姓不进行墓祭,只进行家祭,在家里凭吊祖先。

汉代以后,墓祭逐渐形成风俗,并且备受重视。到唐代,清明节祭祖的习俗已经非常盛行了。墓祭分为春秋两祭,春祭一般在清明节,秋祭一般在寒衣节,有春祈秋报之说。历来老百姓都十分看重清明节祭祖扫墓,如果清明节不祭祖,就会被认为是断后。所以无论家里多么贫困,这一天都要到祖坟上去给祖先烧纸钱,表达缅怀思念之情。《汉书・严延年传》中也记载过,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仍会在清明那天“还归东海扫墓地”。

清明祭祖的主要方式就是“烧包袱”。所谓的“包袱”,也叫“包裹”,是家属从阳间寄给阴间祖先的邮包,即祭祖扫墓时烧的纸钱冥币。祭祖那天,人们带着香火纸钱和酒食瓜果等物品来到墓地,先将坟墓周围的杂草清理干净,然后供上食物和酒,点上香,烧纸钱,之后行叩头跪拜之礼,祈求祖先保佑。祭祖结束后,人们会吃一些供品,讨个吉利。

而现在,提倡火葬,人们祭祖的方式自然也发生了变化,去墓园送花悼念逐渐代替了上山扫墓。

上一篇:烟草商业企业“大数据营销战”全面打响 下一篇:祝枝山巧断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