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他的“疯投”们

时间:2022-08-15 03:09:42

在大汉企业成功IPO的庆功会上,刘邦总结成功的原因时,认为成败关键,就在他引入的三驾风投“马车”:治理公司,安抚员工,平衡协调,唯有萧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当属张良;统帅团队,市场攻坚,就看韩信。

这三只基金都是当时顶尖的风投,刘邦能大胆引入,并且游刃有余地驾驭平衡,可见其超乎常人的能力和魅力。相比之下,项羽虽然也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但连一个范增都不敢用,事必躬亲、一分钱一分钱地攒,孰高孰低一眼可见。最后的结局,刘邦不仅将项羽集团一锅端,整体兼并,还顺利上市,实现了大龙头股之梦。

萧何缘何投刘邦?

自司马迁之后,汉高祖刘邦几乎成了“厚黑学”的代名词。加上阮籍登广武战场叹曰“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就更叫人疑惑了:不学无术的“竖子”刘邦,是怎么把风投忽悠来的?

列位看官,客观来曰,刘邦还真没去忽悠,风投就自己找上了他。不信?就以萧何为证。萧何和刘邦是老乡兼发小,沛县人(今江苏徐州境内)。萧何大学毕业,书生气质浓厚,当时任沛县管理人事和文书的官员。

刘邦则游手好闲,整天无所事事。不过,相对于赋税劳役繁重、整天愁眉苦脸、“苦秦久矣”的秦朝人民来说,刘邦有一种游离于现实之外的潇洒,他慷慨好施,善恶兼收,洒脱不羁,散发着一种超乎常人的气场。

或许就是这样的另类,像磁石一样吸引了风投的注意。不过敢投这么另类的,自然也非“善类”,所以统称为“疯投”。萧何就是其中之一。萧何一边勤勤恳恳地工作,一边羡慕嫉妒恨着刘邦的悠闲,这就好比看着自己的梦在另一个人身上每天重复上演。

逮住机会,萧何给邦同学介绍了泗水亭长的差事。秦朝实行郡县制,郡相当于省,下面依次是县、乡、亭,亭即邮政交通站和派出所,刘邦就这样混上了入门公务员。

一天,县令家来了位贵客,同县令穿过一条开裆裤的发小,吕公。吕公新到沛县,像欧洲的贵族一样,很有情调地宣布:我们要开一个上流社会的Party!

既然是上流社会,派头自然十足。参加宴会的人必须非富即贵,具体的门槛就是礼金:礼金一千以下只能在院子里头喝点二锅头就花生米,礼金一千以上才有资格进别墅喝茅台吃肉。

刘邦一个小小的乡镇公务员,把家里翻个个儿也凑不出一千礼金。换了别人,早就有多远滚多远了,邦同学偏不。他直接开了张支票(当然是空头的),大摇大摆踱到负责收礼金的萧何面前,大喊一声:“献礼一万钱!”然后便径直走进客厅享受五星级自助餐了。

直把萧何看傻了眼:“乖乖,邦同学,你不愧是我的偶像!”萧何还在心里膜拜着,那边厢又蹦出来一个“邦粉”:“哎呀呀,见过面相好的,还没见过面相这么好的!”吕公一边“呀”,一边冲上来把刘邦抱了个结实。话说邦同学究竟长啥样?司马迁先生曰过:“高祖为人隆准和龙眼,美须髯。”也就是说,刘邦高鼻梁,方正面庞,还有一把乌黑亮丽的长……胡须。

吕公越看越欢喜,这辈子相人无数,还没见过如此极品和奇葩!我家有女初长成,不如就嫁给你?就这样,天上掉下个吕妹妹,砸中了光棍节司令—四十多岁的刘邦。

邦同学如同用一枚绣花针捅开了一座要塞城门,这般行云流水、举重若轻,又如此所向披靡,萧何大叹佩服,就此认准这一“邦”。

被历史推上创业板

要是大秦集团安安稳稳地守业,也就没刘邦什么事了。但巧得很,历史跟萧何一样看上了邦同学,大手一挥,便把他牢牢地摁在了创业板上,想下都下不来。

这天,公务员刘邦接到一个任务:领着劳役们去骊山修建秦始皇陵。临行,萧何给刘邦送去五百钱零花。别看钱不多,最后还真被刘邦拿去创了业,成了萧何天使第一投。

秦始皇陵地球人都知道。骊山陵墓保守估计总共征集了72万人力,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工程浩大,加上恶劣的劳动环境,导致劳工大批累死,很难有人幸免。因此,被征调修陵几乎就等于宣判死刑。于是,“死刑犯”们各种策划并实施越狱。

刘邦也很矛盾,让乡亲们去送死,他于心不忍,干脆消极怠工,给逃跑的人大开方便之门。一路走来,人越走越少,根本没法交差。刘邦心一横,老子也跑路了!这一跑路不要紧,讲义气、够哥们、有魄力……各魅力指数直线上升,随行的人马上响应要跟着邦同学去创业。

去哪儿创业?还是老家地利人和,刘邦带着草头帮回到沛县,成立了自己的第一个根据地,自己也荣升“沛公”。比起萧何,刘邦的文化水平最多是个小学生,但不知者无畏,反倒没那么多弯弯绕绕,思维呈一条直线,表现出来就成了勇于担当。刘邦就这样起了家,创业团队里包括曹参、夏侯婴、樊哙等一众明星经理人。

上一篇:中国财富家族“1.0”时代 下一篇:易方达高端消费品领跑QD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