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何以成为资源

时间:2022-08-18 12:05:30

信息何以成为资源

只有在最近几十年,人们才逐步认识到信息的重要作用,将信息看做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信息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栾 婕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助理研究员、规划研究室副处长。研究方向为信息化规划、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政策、信息资源产业研究、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等。

对信息的开发利用伴随着人类发展的整个历史,相传的“结绳记事”以及“烽火台”的运用就是人类早期探索信息符号化和信息长距离快速传递的成功尝试。但是,只有在最近几十年,人们才逐步认识到信息的重要作用,将信息看做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信息的资源性

“资源”是重要的经济范畴。就经济学意义而言,所谓“资源”是指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自然存在物,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石油资源、人力资源等。有用性、稀缺性、可开发性以及经济学意义上的成本、价值等属性都是资源性的具体表现。在现代社会中,信息已具备了“资源”的各种属性,因此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社会资源。

(一)有用性

信息的有用性体现在认知和实践两个层面。从认知层面上讲,信息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事物的状况和发展趋势;从实践层面上讲,信息可以影响主体的行为从而改变客观事物。

信息的有用性主要表现有: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信息能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使各种要素更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取得更大的直接效益。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物化于产品之中,提高产品本身的功能和效用,信息含量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信息还可以作为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之一,适时地各种经济动态信息、预测信息、决策信息可以引导宏观、微观经济的运行。信息在人们学习、娱乐等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稀缺性

信息也具有稀缺性,即对具体的使用者来说,有用信息总是稀缺的:一方面,有用信息必须从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提取,由于信息开发的费用限制和及时使用的时间限制,人们掌握的信息总是不完全的。另一方面,从实践的角度讲,一条有用信息被应用之后,该信息的效应或价值就可能发生变化,对其他使用者而言这条信息的效用就可能减少。

(三)可开发性

如同其他资源一样,信息在利用前也需有一系列的开发过程,比如: 要进行观测、调查、采集以获得原始信息,要进行汇总、整理、筛选、分类、分析等加工,有的还需要进行智力创意活动,以得到与需求相适应的信息产品; 另外还要通过一定的传输手段送至需求者的手中。只有经过加工开发才能提高信息的有用程度或利用效率。

(四)成本投入

在信息的开发过程中,作为开发者要支付各项开发费用(需求者自己进行开发也是如此)。这说明信息开发需要各种其他要素的投入,需要成本。因此,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信息的开发是一个生产过程。由于信息的时效性,以及需要维护、补充和更新等原因,已开发的信息资源还要不断地投入,因此,信息开发是一个持续的生产过程。

(五)价值和使用价值

同物质产品一样,已经开发的信息也凝结着抽象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因而信息除具有使用价值(包括其效用或其带来的效益)外,还具有价值或劳动价值。信息的价值决定了需求者必须有偿使用开发者所提供的信息产品。

现代资源观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显著成绩,但是与一些先进国家相比,从总体上看,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观念、管理、机制、投入等方面的现实原因。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观念方面的原因,即对“信息”作为“资源”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

我们在2002年参加“信息资源利用与信息安全”课题研究时提出了“现代资源观”问题,以期概括对信息资源的一些基本观点,概括信息资源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一)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资源观

人们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有观念问题。这里提出的“资源观”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资源”的总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不同资源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对资源体系构成的看法、开发资源的态度和方式,以及利用资源的途径和方法等。人们的行为可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一定的“资源观”支配。

在不同的生产力阶段,由于资源体系不同,人们的“资源观”也会有所不同。在农业社会人们认为土地和牲畜非常重要,如果那时有“资源”概念,人们肯定认为只有土地和牲畜等才是资源。在工业社会人们对资源的理解和认识才得到拓展。从这一意义上说,农业社会有农业社会的“资源观”,工业社会有工业社会的“资源观”。因此,人类对资源的认识是随着历史发展而变化的。在不同的生产力阶段人们有着不同的“资源观”。

(二)“现代资源观”的内涵

所谓“现代资源观”,主要是想体现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赖以支撑的资源体系的主要特征,体现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信息资源的地位,体现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所应采取的态度。

“现代资源观”的内涵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信息资源是现代社会资源体系中的重要资源,它与其他物质能量资源一起构成支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体系,在现代资源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2. 作为劳动对象或劳动条件,信息资源是生产要素,是现代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信息资源对其他资源起到节约、替代、拓展、创新等巨大作用。信息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利用水平决定了人们对其他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利用水平。

4.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信息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5. 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信息资源充分开发利用的前提,也是其他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条件。

6. 以信息资源为劳动对象的信息加工、生产和服务的广义信息资源产业将成为现代社会最庞大的产业。

7. 如同对待其他资源那样,要充分重视和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综合管理及统筹规划,要像对待其他资源那样加大全社会对信息资源开发的投入。

8. 现代资源观应该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现代资源观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上述表述中,我们强调了信息资源的突出地位,但并不意味着排斥或忽视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的作用。同时还要说明,“现代资源观”可能还涉及其他内容,比如,在资源开发方面的可持续开发的思想,在资源利用方面的综合利用、循环利用的思想等等。但是,“信息”作为资源进入了现代经济社会的资源体系,应该是“现代资源观” 区别以往历史上各种资源观的首要特征,或是本质性特征。

因此,人们的资源观念应该与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资源观进行调整。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更应重视信息资源的作用、地位,抓住历史性的机遇,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

上一篇:中小企业信息化要把握行业特点 下一篇:中小企业为什么不上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