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校本教研 打造精品课程

时间:2022-08-18 11:20:51

立足校本教研 打造精品课程

摘要:立足校本教研,打造精品课程,有利于解决培训中理论与教研实践相脱节的矛盾,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本身的文化修养,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校本;教育;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6-0016-03

2009年高考,福建省龙岩市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省普教室的领导给出了这样的评价:“龙岩无弱校”;但2010年高考很快又到了,龙岩高考开始全线溃败。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龙岩市高考成绩都不理想,这引发了诸众多的舆论,也引发了众多有识之士痛苦和深入的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普遍认为原因很多,如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步子迈得不大,思想解放不够,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新一轮课改实践中,我们的教育方式确实落伍了。

一、实施新课程的必要性

笔者参考了很多文献,不同研究者对课程的概念都给出自己的定义或界定。国内学者对课程概念的描述主要有:①课程是教学科目;②课程是教学内容及进程的总和;

③课程是学校的教学内容;④课程是有计划的教学活动;⑤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⑥课程是社会文化的再生产,等等。西方发达国家,课程概念的表述更多,如:①研制进行学习所需的产品、书籍和材料的一系列指南;②活动的教学大纲、学程设置、单元、课程和内容的编目;③由学校指导的所有活动;④决定教什么的过程;⑤学习者在学校里实际学习的东西;⑥为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

有学者认为,课程术语的运用实际上存在如下三种形式:

第一,课程是叙述学校制定的教育工作计划的范围和安排的书面文件。最理想的是它包括:①说明用这个文件作为指导规划教学策略的意图;②说明为学校提出的目的以及为此目的而设计的课程;③为实现这个目的可能需要的一批文化内容;④说明测定课程和课程体系的价值及效果的评价方案。

第二,课程是作为学校教育下位体系的课程体系。学校的课程体系是决定设置些什么课程,它将怎样落实,它将如何评价。

第三,课程是确定学科的领域。最关心作为学科领域的课程的是在学院、大学接受专业教育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课程论的教授和课程理论工作者。

简单地归纳,研究者定义课程时比较经常地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从探讨课程的本质属性定义课程,如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是学校指导的所有活动,等等。

2.从确定课程所具有的功能定义课程,如课程是社会文化的再生产,是预期的学习结果,等等。

3.从课程存在的物质形态定义课程,如课程是教育工作计划的范围和安排的书面文件,是活动的教学大纲、学程设置、单元、课程和内容的编目,等等。

为什么要实施新课程呢?认真阅读教育部制定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新课程的目的无非就是如下几点:第一,旧课程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第二,一个民族唯有创新才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转变高分低能现象,把创新能力培养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第三,重视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资源将变得更丰富,更得心应手,更有生命力,教育形态也将出现巨大变化,教育必将突破传统的时空限制,教育内容、教育形式都将发生深刻变革。因此,新课程改革不是要不要搞,而是一定要积极跟进,甚至要争取先行先试,为深入课改积累更多的经验。

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提高我校(此处指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下文同)教育教学质量,2013年1月份我校成功申报成为龙岩市首批化学教学科研基地校,应市普教室要求,科研基地校的科研课题就是怎样围绕校本教研打造精品课程。这个课题契合我校实际,也是我校目前需紧迫解决的问题,也是很长一段时期内广大化学教师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思考的问题。打造精品课程的动力在哪里?精品课程的打造有什么要求?怎样才能打造精品课程呢?打造精品课程如何实施?怎样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二、打造精品课程的动力来源

1.打造精品课程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近几年,人们越发感受到社会变革是如此的快,教育的使命也呈现多元化,教学内涵和目标也日趋丰富,教学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承,教学活动的外延拓展到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各个方面: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生存、学会沟通。未来的人才应该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说到这里不禁想起钱学森之问,国家的强大在于民族创新能力的提升,任何一个学校的任何一个教师都要以此为终极目标。

2.打造精品课程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一个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服从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决定了学校的生命力,学校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人才的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人才培养的途径是教学,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课程。学校如果在新课程改革中不积极跟进,不有所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办学风格、人才培养观必定都会出现偏差。学校教师也会适应不了形势的需要而落伍,学生也会因学习理念出现问题而出现学习困难。

3.打造精品课程是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古人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到一技之长,获得生存技能,往小处说能养家糊口,往大处说能报效祖国。据我们调查,学生也很喜欢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因为新课程教学模式:①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②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是奠基工程,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课程改革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到各地区的差异,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③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全面发展的人;④为了学生的个体发展,新课程体系不强调整齐划一、不搞规模效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发展的具体性、差异性。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承认学生是发展的、有潜力的、有差异的人,是活泼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这些理念与模式与学生的内心要求是一致的。

三、立足校本教研,打造精品课程的要求

1.对校长的要求。

(1)校长必须是一个专家和学者。打造精品课程的一个理念是教师即研究者,只有教师边实践边研究才能有效地进行精品课程打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要使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校长本人就得先成为一个研究者,否则会使自己变成一个有权而无威者。教师接受校长并不是基于校长的权力,而是对校长的专业认同。对此,校长一般应满足如下要求:①善于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不断提出更高、更新的目标;②善于思考,有自己的独特见解;③有革新意识,不怕挫折,有大无畏的精神;④有不满现状的心理状态,永远保持要求改革的创新精神;⑤努力为学校革新计划寻求各种资源和支持。这几个要求的实现一定要校长对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对人才真诚的尊重、对师生存有敬畏之心。

(2)校长要有一定的协调能力。精品课程打造需要校外课程专家、上级相关部门、家长、社区相关人员、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支持和通力合作,这就必然要求校长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也就是说,校长应具有与上级行政部门协调合作的能力;与教职工进行不断对话和鼓励合作的能力;与校外课程专家交往与合作的能力;与家长和学生沟通以取得家长和对学生对学校工作理解和支持的能力;促进学校内部人员之间和谐交往活动的能力。

总之,校长应有清晰的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积极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加强自己在课程领导方面的理论修养,提升业务能力,大胆实验,为打造精品课程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校长还应积极创设一种民主、参与、合作、向上的校园文化,提供教学改革所需的各种支持与服务,并协助师生解决困难,从而引导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成就的提升。

2.对教师的要求。教,《说文解字》的解释是上所施,下所效也。师生之间是上下级或上下辈关系;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仿效者,接受者;学生是吸收知识的容器,教师是传声器;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学习好坏由教师说了算。可见,教师一词本身就蕴藏有施教者之意。精品课程打造要求教师更多的却是导师而不是教师,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存在,重视他们的需要,他们的情感,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并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对话氛围;强调双边参与,需要师生之间坦诚的碰撞、交流和沟通。

(1)教师要加强学习。教师要不断学习,除了学习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需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对世界范围内的先进文化也要有所了解。要了解社会,放眼世界,积累知识,这样,在精品课程的打造过程中才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

(2)教师要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教师要善于把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反思自审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善于分析问题和现象,继而作出科学的判断。“没有思考的人,便会失去灵魂”。美国法律经济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通过自我反思,教师能使原始的经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得到提炼和升华。这样,教学经验就会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

(3)教师要勤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才会发现不足和缺点,检验我们的思路是否正确,以便及时纠正错误的做法。

(4)教师之间要加强合作交流。当今时代是一个需加强合作的时代,不懂合作就无法取得成功。在精品课程的打造过程中,要求教师加强合作,寻找共同研究的课题,团结协作进行研究,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共同提高,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许多教育资源稍纵即逝,每位教师都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及时捕捉身边的教育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四、学校现状及精品课程打造实施初步计划

1.学校现状分析。我校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名校,培养出了大批有用之才,2009年福建省文理科状元均出自我校。我校化学组有21位教师,其中高级教师12人,占57%,老中青教师各占三分之一,搭配合理。省市级骨干教师有4人,名校长一人,市级名师一人,师资力量比较强大。一段时间教研工作有些放松,但近几年痛定思痛,教研工作大力加强,开展了诸如说课、说题、主题教研、教研课题(《课堂有效性》《一堂好课的标准》《加强校本教研,打造高效课堂》等)等系列教研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打造精品课程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全校有60个行政班级,学生来源于全县各校,成绩参差不齐,个体差异巨大,迫切需要实施精品课程,让全体学生都有长足发展。

2.精品课程打造实施初步计划。

(1)理论学习阶段。从成功申请为市化学科研基地校到现在,笔者和教研组长参加了市局组织的启动会并接受了有关专家的培训,回来后对全组教师进行了培训。目前,全组教师都处于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知识阶段。

(2)调查研究阶段。充分调查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学习要求,摸清学生的底细,对学情了解透彻。

(3)实施阶段。初步计划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化学必修(1)、化学实验、化学反应原理等部分进行精品课程打造。

(4)反思阶段。

(5)汇报总结。

参考文献:

[1]从立新.课程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郭继东.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机制探究[J].天津教育,2004,(1).

[3]钟启泉,崔允,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治疗慢性肥... 下一篇:普米克都保治疗妊娠期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