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收藏世界

时间:2022-08-18 09:56:59

济南,收藏世界

自济南承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以来,艺术大展成为美术圈最盼望的盛事。十艺节果然不负众望,推出大型"欧美经典美术大展"。由国际著名策划人温琴佐・桑弗和本地著名艺术家曾毅策展,分文艺复兴、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三个单元,展出包括达・芬奇、毕加索、沃霍尔等西方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超过180件。

这是国内近年来在政府部门支持下,私人筹办的规模最大、最全面的西方艺术展。正因为大师和作品早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经典,展览才更有意义。更何况,展览地点在济南――一个鲜有如此规模西方艺术展的城市。

珍贵的文化输出

自1979年中国美术馆的"法国19世纪农村风景画展"开始,国内大型西方艺术展览已有30多年展史。从展览模式上看,基本都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类似法国文化年的重要活动"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2004),几乎没有这般由民间力量完成的"巨作"。这在几年前还不敢想的事,即将在济南实现。

策展人之一的曾毅,是活跃在济南的知名艺术家、策展人,他发起并策展的这次展览,时间线索之长、题材之广泛都前所未见。他的参与足以表达济南文化交流的意愿之强。在一个儒家文化浸染的城市,中西艺术的碰撞显得格外有意义。这是一次珍贵的文化输出,也是一次艺术的"荣耀之战",足以让世界关注济南。

当世界关注济南的时候,也是济南文化价值和文化坐标走出去的时候。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济南拥有4600余年人文发展史,地域文脉早已渗透到艺术血液中,形成了独特的传统艺术风格,并得以完善传承。国外名作流入、地域文化输出,这是一次契机,也一个新的传播机遇,更是一次反思、一次话语权的把握。

孔子对话达・芬奇

中西文化的对话早在19世纪末"西学东渐"就已经展开。中国的近代文化艺术,不可否认地受到西方艺术文化的影响。这就是百年来中国艺术的格局。

因此,这不是中西第一次文化碰撞和对话,当孔孟遇见达・芬奇,却是最特别的一次。

"仁者爱人",是孔孟文化的核心,也是近似中国文化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济南是孔孟之乡,也是儒家文化重要的传播地,用孔孟文化对话达・芬奇,这是一份使命。

而本次展览即将展出达・芬奇的《自画像》,与孔子"人"的意味不谋而合。达・芬奇《自画像》,是目前唯一一件被公认为达・芬奇自画像的作品,画中的人物戴黑帽置身于阴影中,表情严肃、眉毛微蹙,目光中透露着信仰和渴求,这种对"人"的关注让达・芬奇成为文艺复兴最伟大的画家,也成为西方人文复兴的最伟大艺术家。

这些和而不同的文化碰撞,有可能处处存在,而这样的可能性对话也让这次展览更耐人寻味。

共鸣与自觉

早期的西方艺术展,如"波士顿博物馆美国名画原作展"(1981)、"法国毕加索绘画原作展"(1983)等,对艺术界和普通大众来说只是一种思想震动,它让中国艺术走向现当代进程,这时候的展览是一种影响和被影响的关系。但今天的展览却已完全不同。

这场展览是济南收藏世界的演习,他们平等对话、交流,观众与艺术家在不同时代产生共鸣,艺术不再有上世纪的焦虑,而成为一种倾听、欣赏和反观。

据统计,201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总交易额位居全球第二,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民间收藏参与其中,艺术正成为日常生活。在这个过程中,艺术逐渐自觉。而近年来,济南的艺术市场也超越了任何一个时代,处于不断繁盛的黄金期,它已有足够的实力和眼界承接大规模西方艺术展览。

而且,与常见传播方式的所见不同,当西方艺术作品实实在在落到济南,对济南的艺术、文化、思想,甚至生活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才是更加令人期待的。

这是一桩中国艺术节的盛事,对整个美术界来说,是足以被记载的艺术交流和碰撞。

济南,作为传统艺术传承之地,儒家文化深刻影响的地域,更是一个稍显保守的城市,因此次展览,却表现了其大气、包容和收藏世界的情怀。

上一篇:东营,谁之城? 下一篇:让奢华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