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时间:2022-08-18 09:25:31

浅谈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摘要:混凝土工程施工时,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很难根除,影响结构的安全,在施工时只能进行防治,本文就从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我们知道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工程包括混凝土的制备、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施工过程。无论哪一个环节控制不好就有可能出现一些对工程质量有不良影响的现象。这些弊病有表现在外部的也有表现在内部的, 它们给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施工中我们必须想办法预防处理。混凝土工程施工中,主要产生的质量通病有以下几类:(1)蜂窝、疏松;(2)孔洞;(3)露筋;(4)缺棱掉角;(5)裂缝。下面就结合自己在工作、学习中积累及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措施,谈一下我的认识。

1 蜂窝、疏松

1.1 现象

混凝土表面局部缺少水泥稀浆,形成蜂窝及疏松或石子。

1.2 原因分析

(1)由实验室出具的混凝土配合比与施工现场砂石级配不符,造成石子、水泥及加水计量不准确;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

(3)未按操作规程灌注混凝土,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混凝土离析;(4)混凝土浇筑时,一次下料过多,未分层浇筑,或振捣时间不够;造成振捣不密实;(5)模板孔隙封闭不严密,造成漏浆。

1.3 预防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必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骨料送检,根据实验室出具的配合比,适时调整现场混凝土拌制配合比(商品混凝土除外);(2)现场混凝土浇筑,严格控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在2m 以内,超过2m 时应使用串桶、溜槽;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3)支设模板时,应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内容,加强现场质检巡查,保证模板施工拼缝严密。

1.4 处理方法

可先用水冲洗、湿润,然后用1∶2 水泥砂浆修补,如蜂窝疏松部位面积稍大,则应先剔除突出、松动的石子颗粒,然后用水冲洗干净,采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填入,振捣密实,加强养护。

2 孔洞

2.1 现象

拆模后,在混凝土梁、板、柱等构件节点处、根部的表面,人们俗称的“狗洞”(孔洞)情况。

2.2 原因分析

(1)混凝土振捣手,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振捣混凝土,出现漏振;

(2)模板拼缝不严致使跑浆严重,石子成堆,造成混凝土离析;

(3)钢筋密集区域或预埋件处,浇筑的混凝土不能填充整个构件模板空间;

(4)未按规定下料,一次下料过多,有些部位无法振捣到位,从而形成松散状态。

(5)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2.3 预防措施

(1)加强技术交底工作,教育各班组操作工人严格执行工艺标准、操作流程,适当采取教育和处罚措施相结合的方式;

(2)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细石砼灌注,使砼充满模板间隙,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3)控制好下料量。保证混凝土倾落高度不大于2m。必要时,采取在侧面开口灌注的方式,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灌注;

(4)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

2.4 孔洞处理方法

对于较小的孔洞且位于受力较小的,可以先剔除松散部分后,采用提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入,振捣密实即可。对于孔洞较大、位于梁板节点受力较大部位,需报经监理、设计等单位共同研究,制定处理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处理。

3 露筋

3.1 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在结构构件表面。

3.2 原因分析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3.3 预防措施

(1)浇筑混凝土前,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2)钢筋较密集时,应注意调整混凝土中石子的粒径,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

(3)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用振捣棒撞击钢筋。严格执行技术交底;

(4)砼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 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

3.4 治理方法

将露筋部位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1∶2或1∶2.5 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将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加强养护。

4 缺棱掉角

4.1 现象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4.2 原因分析

(1)木模板在灌注砼前未湿润或湿润不够,灌注后混凝土养护不好,棱角部位的混凝土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致使砼水化不好,强度降低;

(2)常温施工时,过早拆除模板;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成品保护不好,碰掉棱角。

4.3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 /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需拆除模板时,应采用同条件混凝土试块强度,作为拆模依据,避免过早拆模损坏构件棱角;

(3)技术交底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教育工人拆模时不得野蛮操作,要注意混凝土成品的保护工作。

4.4 治理方法

先将不密实即将脱落的混凝土凿除,用清水冲洗并充分湿润后,用1∶2 或1∶2.5 的水泥砂浆补抹方正。如缺损棱角部位较大,则需采用比原混凝土提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补抹补好后,加强养护工作。

5 裂缝

5.1 现象

混凝土板梁(主要是板面)等构件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规则、不连贯细小裂缝。

5.2 原因分析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5.3 防治的措施

(1) 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5.4 处理方法

对于裂缝宽度较细小的(0.4mm 及以下)的裂缝可不做处理。对于宽度在0.4mm 以上的裂缝,可以采用环氧树脂进行涂刷、灌注;或者将缝隙适当剔宽,灌注环氧树脂,并采用金属“U”型钉加固,以达到修补裂缝的效果。

小 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的简单介绍,我们清楚了造成一些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我们就可以尽量减小、减少这些通病,造出高质量的房屋。虽然混凝土施工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但我们相信只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并加强施工各阶段人员的责任心,就会使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的控制和预防更上一个台阶。

上一篇:如何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 下一篇:浅析智能建筑中电源机房的设计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