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专业用语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时间:2022-08-18 08:14:49

教师课堂专业用语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0—0194—02

摘要: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项信息传递,而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体是师生的课堂语言。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主要渠道。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面向的是接受知识和教育的学生,尤其是性格迥异,心理素质不是很成熟的中学生,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得体,运用是否恰当,会极大地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词:规范 启发 鲜活 简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我们的课堂已经逐步改变原来以教师讲为主体的模式,而注重以学生学为中心。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仍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扮演好这个角色必须做好多方面的努力,而这其中合理使用课堂用语无疑是重中之重,尤其对于旨在训练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学科而言,教师更应当重视课堂用语,这对提高课堂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教师自身素质的一个表现。目前,农村中学的课堂教学中,课堂用语存在着很多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将从课堂用语的规范性、启发性、鲜活性、简洁性四方面来阐述教师课堂专业用语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一、教师课堂用语的规范性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课堂用语的规范性,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用准确流畅的普通话教学,纠正方音土语。(二)用词造句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避免出现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颠三倒四等语病。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言习惯和语法。我们不可以任意改变或更改。教师的语言应该是严谨和规范的。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很大的示范性,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课堂用语是学生的样板,要培养学生养成规范使用语言的良好习惯,教师应以身作则。试想,如果我们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操一口浓重的地方方言,又怎能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来读课文或者回答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语音语调不准,势必会影响学习效果。

教师课堂用语的规范性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体现也是很明显的。农村初中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大部分英语教师并非英语专业出身,由于没有受到专业化的训练,教师的语音语调与专业的英语教师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师语言的不规范直接导致学生语言的不规范。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不能起到正面指导。更有甚者,教师课堂中的种种口误阻挠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如:宾语从句的语序问题。虽然教师能正确指导学生做题,但在课堂上会习惯地表达成Do you know what day is it today?(正确的说法是Do you know what day it is today?) 纵使学生能听懂指令,但长此以往,学生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又如: 当讲到单词或名字拼写时,不少教师会习惯性说How to spell it ?或How to say in English ? (正确的说法:How do you spell it? 或Can you spell it in English?) 英语课堂用语不规范还包括名词的单复数,动词短语的搭配等。英语课堂用语是外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应规范英语课堂用语。

教师课堂用语的规范性在逻辑性较强的数学学科中的体现尤为明显。数学语言必须准确——不能似是而非、含混不清、模棱两可。例如,在学习“约数和倍数”概念时,对于这组概念正确的表述是:“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数a就叫数b的倍数;数b就叫数a的约数。”而有些教师由于不注意数学语言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竟把概念说成:“如果数a能被数b除尽,那么数a就叫倍数;数b就叫约数。”这是极端错误的,首先除尽与整除是两个具有不同内容的数学概念;其次约数、倍数是成组出现的,具有密切联系的概念。当学生做题出现错误时,教师抱怨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做题不认真,而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表达不规范导致学生理解错误的。

由此可见,教师课堂用语的规范性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规范自己的教学用语,规范的教学语言是做一名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把握住这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才是课堂上真正的文明传递者、学生好榜样!

二、教师课堂用语的启发性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最根本的一条,就要用启发式,这是教学成功的根本保证。

以往的教学实行教师“一言堂”,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被调动起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开发。学生只是机械的接受教师灌输给她的现成的知识,并未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所以学生在实践时由于不理解而出错的现象时有发生。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用语一定要具有启发性,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事物规律,掌握知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实际是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的前提,“浅入深出”、恰当地设计问题是关键,加强检查,以奖为主、辅之以罚是其保证。经过这三个过程,在教学中我们便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大凡侍弄牲口,尤其是牛的人知道,你牵着牛走,长长的牛绳拴在牛鼻上,崩得直直的,越想往前走得快些,可牛越是不买帐,它总是慢慢地,亦步亦趋,令人着急。人走得累,牛也不情愿。当你处于牛的身旁或后侧,与牛同道,那只需将牛背轻轻地拍打一下(可以说是“抚弄”一下),牛便“得、得、得”地向前一溜小跑,甚至与牛同行的人也得加快脚步了。

因此,与学生“同道而行”,而不“死牵”“硬拉”,学生一定会乐意而且能够很好地接受的。这样,教与学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自然就会和睦友善,学生产生了乐学、愿学的喜悦的心理倾向。这样,学习起来就轻松愉快,从而也就会取得最佳的效果。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会得以充分发挥。

三、教师课堂专业用语的鲜活性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中,幽默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学语言艺术不可缺少的内容。教学中巧妙运用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风趣诙谐,睿智高雅,别具艺术魅力,还可以创造出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主动地去学习。它使学生如沐春风,享受语言艺术所带来的欢娱。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环境下接受知识。它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促进相互了解,进一步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它能寓教于乐,消除学生的紧张,不让学习成为一种巨大的压力。它是学生好奇心的激活剂,学生自信心的兴奋剂,学生注意力的点燃剂,学生想像力的催化剂。对于年少、好动、好奇心强的学生来说,每天一堂接一堂地上课,确实是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只有正确驾驭好课堂教学语言,尽量用生动、幽默的课堂语言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才能使学生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教学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为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切忌平铺直叙和平淡无奇,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并且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真正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与和谐动听,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进而在津津有味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

我认识一位历史老师,他的学生这样评价他的课“特爱上历史老师的课,就像听评书一样”这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调,把平淡的历史史实形象生动的展示给他的学生们。学生们学的开心,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习成绩自然也就很好。而有的教师虽然学历很高,知识渊博,然而讲课平淡无奇,学生听课就像喝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学生的情绪很难被调动起来,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成绩也就下去了。由此可见,教师课堂用语鲜活性的重要。

四、教师课堂用语的简洁性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教师的课堂用语必须是可接受性的语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科特点。课堂用语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人类获得语言的唯一方式是对信息的理解,也就是说人类是通过吸收可理解输入习得语言知识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如果是不可理解的输入,哪怕重复一百遍,也是无效的。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课堂语言必须是有效的可理解输入,学生才能成功地进行解码 。学生只有正确理解了教师的指令,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项练习,正确回答问题;只有正确理解了教学内容和老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才能正确掌握语言知识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并进而转化为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

我从事英语教学10年,我觉得对于外语教师来说,我们所讲的课堂用语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用学生熟悉的词汇来组织课堂教学。可是,我们有些教师为了显示自己深厚的英语功底,在课堂上说英语时往往使用一些生僻华丽的词藻,造成学生的理解困难。如在解释新词汇时:“relative” means relation or person to whom one is related by blood or marriage. If someone is your relative, they belong to the same family as you.“troubled” means “upset” or “not feel quiet.” If you are troubled, that means you are worried.

不用说,教师所使用的语言只会使学生觉得晦涩而难以理解。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的课堂用语超出了绝大部分学生的英文理解水平。教师解释词汇的语言是从原文辞典中照搬过来的。这种“像书本一样说话”的作法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如果我们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改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来解释单词,情况也许就会不一样。有一位老师在向学生解释“think”一词时,他的语言就值得我们借鉴:“I see with my eyes. I hear with my ears. I walk with my legs. I speak with my mouth. I think with my head.”这些单词简单,句式易于理解,学生很容易就能从上下文中猜出think的意思。学生对英语就不会有望而生畏的感觉,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自信。否则学生只会望而却步,逐渐丧失信心,并最终放弃。

总之,每一堂课都离不开教师的课堂用语,因此教师的课堂用语是否使用得当,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教师一方面要思考如何使用适当的课堂用语,另一方面教师还应不断地学习,大胆地尝试,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使用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素质,并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使课堂用语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尊.应重视中小学教师的语言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1—08—23.

[2]苏霍姆林斯基选集[N].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6—.

[3]黄中基.教学语言艺术[M].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5

[4]刘原.中学英语教学用语[J].97年5—9期.

上一篇:从刑法功能角度谈醉驾入刑之必要 下一篇: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