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水画临摹与写生的转化问题

时间:2022-08-18 07:34:41

浅谈山水画临摹与写生的转化问题

摘 要:本文针对当今美术院校的学生在山水画临摹与写生的课程学习中所存在的一些困惑与问题,并结合自己在这方面的感受与实践经历,来谈谈关于山水画临摹与写生之间的转化问题,以此来解决或者说认清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并指导、纠正下一步的绘画实践。

关键词:山水画;临摹;写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035-01

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它所特有的艺术风格与审美情趣,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技法系统。那么,面对如此厚重而博大的山水画历史,我们该如何来传承与发展中国山水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给我们后来者的一个巨大挑战。

中国画以笔、墨、纸和水等为媒介,并通过一系列的用笔用墨的方式来传达画者的思想意图。可以说,中国画工具材料的单纯性、表现性和技法的丰富性、复杂性决定了中国画艺术创作的一个难度。对于水墨山水画来说,其写意性和主观性就大大加强了它的难度。那么,生活在当今的我们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去正确的传承和发展山水画,如何在短时间内掌握山水画用笔用墨的方法,只有对经典进行临摹,除此之外别无它法。写生的目的除了搜集素材,更重要的是在写生中检验我们在临摹中所掌握的笔墨运用、转化能力。

然而,当我们在进行临摹与写生的实际转化当中,临摹所掌握的勾、皴、擦、点、染跟自然物象并不完全对应,这就导致我们在面对生活中所熟悉的树石时反而感到无从下手。我们在临摹中所掌握的一套基础技能,在进行写生的时候几乎起不了作用,这就造成了临摹与写生普遍存在的脱节现象。一方面原因取决于时代及审美的差异性。古人画的山水是从真山水中高度提炼出来的一套笔墨样式,不仅有个人风格还有画家所处时代的时代风格。我们当代人有自身的审美趣味,在面对真山真水时很难用古人的笔墨样式表达出来,或者说古人的笔墨样式已不满足于当今时代审美及表现的需要。另一方面原因涉及到美术院校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问题,还有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和态度问题。当今大多数美术院校的水墨山水画教学通常分临摹、写生、创作三个阶段学习。教师在临摹课的教学当中,除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的用笔用墨的方法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联系写生,体验现实山水中的表达方式,而不单纯为了临好、临像为目的。另外,在课程的设置当中也应当采取临摹与写生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进行交叉式学习。通过临摹,掌握基础;再去写生,产生问题;再回到临摹,进行有针对性的临摹学习,解决问题后再回到写生。这样不断的交叉式学习方式,反而更有益于培养学生联系能力,避免脱节现象的产生。另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采取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及是否掌握了学习的要领和方法也是取得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

从个人的实践经验来看,如何在临摹与写生当中进行转化与衔接,这是一个长期而又缓慢的过程。先来谈谈临摹问题,临摹是带着目的去学习,临摹之前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选择清晰的范本,相应的纸张及毛笔等工具,这关系着临摹质量的好坏。开始临摹前先读范本,而不是盲目的一拿笔就开始画,那么如何“读”?主要从物象的笔墨关系、笔墨规律来分析。比如各种杂树画法及石头的用笔用墨方式,画面中虚实的分布、留白的分布等来进行详细而理性的观察与分析,经过一番分析判断做到心中大体有数后,就可以带着古人这种笔墨意识动笔临摹。那么,怎么临?先从局部开始再到整体,以《庐山高》为例,前面的三棵松树是前景重点刻画对象,以稍干的笔触大致画出松树的主体形象,在画的过程中注意树的外形及与背景石头的留白,把树形塑造好,这可以联系到在大自然的写生中,树的形状与周围物象之间的联系。前景的石头,看得出是分层次来进行刻画的,首先是用淡墨以干、毛的笔触画出石头的外轮廓与内在结构,再经过二、三遍的刻画,最后才是染和点苔。通过对这组石头的描绘,我们可以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石头也是分出轮廓内部的结构,以一定方向的笔触和虚实来表现的。总之,无论是山石还是树木,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抓住物象与物象之间的微妙的联系,体会古人的意图。其次,谈谈写生问题,写生是检验临摹成效最直接的手段,并不是说把古人的那一套完完全全搬过来用,而是要懂得古人处理物象之间关系的笔墨运用能力,比如,通过用笔的表现性及用墨的干湿浓淡来统一、和谐画面的整体关系等。在具体的对景写生当中,要联系临摹时古人用笔的节奏、变化及用墨的干湿浓淡及对画面虚实对比关系的统筹能力,这些都是要我们在写生中去考虑的因素。

综上所述,解决山水画临摹与写生的转化问题,更多的是为我们在今后的山水画创作中找到符合新时期山水画审美需要的笔墨语言表达方式。如何使水墨山水画的临摹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更好的通过写生的方式去服务于我们今后的山水画创作,需要我们认真、理性的去思考,并在不厌其烦的实践当中去探寻一条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黄宾虹.山高水长:黄宾虹山水画艺术论.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2.

上一篇: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混合应用下的会计计量模... 下一篇:白雪公主的中国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