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三个中国

时间:2022-08-18 06:51:33

舌尖上的三个中国

当全世界都在试图重新定义中国的时候,一部深夜播出的纪录片将中华美食摆上台面。在口舌之间展示着中国的饮食流变,而它本身就是一个传统与变化着的中国。

“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冒着白花花的蒸气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驮着黄馍馍的大伯朴素的笑,都让人激动得落泪,多可爱的中国!”——看过《舌尖上的中国》,有网友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对中国人而言,吃,大概是最能把所有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了。《舌尖上的中国》用普通劳动者的故事串起了民族饮食文化积淀的整个根脉。

然而去掉书名号后,现实中的那第二个“舌尖上的中国”,却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不仅毒奶粉、毒胶囊、毒蔬菜、地沟油等安全事故频发,农民不吃自己卖的东西已经成了普遍现象,魔幻现实主义正在上演,我们被高速发展的现实活生生剥夺了太多的东西,包括味觉,而这一切仅仅是短短十几年的事情。

无道德的经济与政治又相互勾结起来,堂而皇之地撕开了一切道德面纱,这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易粪相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

为什么食品安全问题让人痛心不已,而实际上监管部门却只能做到隔靴搔痒呢?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官民待遇不同。普通百姓食用的是地沟油、苏丹红、瘦肉精等有害食品,而官员们则吃喝有特供。

正当国人在为千奇百怪的食品添加剂怒不可遏、口诛笔伐时,在另外一些将近被遗忘的角落,吃饱饭才是人们的渴望——这是舌尖上的第三个中国。

《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2)》显示,在贫困地区,农村学生普遍“营养贫困”。近一半的学生一日三餐没有保证,47.6%的农村学生每天只能吃到两顿饭,其中有66.4%的学生不吃早餐;在一个月内,有1/3的学生吃不到肉,2/3的学生吃不到鸡蛋,80%的学生喝不到奶,35%的学生每天只吃一种蔬菜,主要是土豆、白菜和萝卜等,多数靠自带的咸菜、辣椒酱,甚至盐拌饭。

占据家庭最优资源的儿童,饮食状况已经如此糟糕,成人的困苦可想而知。农民原本最贴近土壤,最靠近食物来源,但触摸却不意味着拥有,食物采集者往往处于食物供应链的最底层。2011年《人权蓝皮书》指出:“中国最大的人权问题是大量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但过低的标准难以改变难堪的现实。

有人说,从一个民族的餐桌上可以看出这个民族的所有。在中国的餐桌上可以看到经济的腾飞,也可以看到生活的艰难。让山区孩子不再用瘦弱的身躯背着锅和柴草到学校生火做饭,更能体现国家发展所散发的温暖。

28餐桌的两极

在一些将近被遗忘的角落,吃饱饭才是人们的追求。有人食不果腹,有人暴殄天物,饥肠辘辘与钟鸣鼎食总是并存。这正是中国日趋严重的两极分化在舌尖上的演绎。

31舌尖上的恐怖中国

《舌尖上的中国》迅速走红,同样走红的还有漫画《舌尖上的元素周期表》,以及姊妹篇《舌尖上的食面埋伏》。在这里,一个是梦幻的中国,一个是现实的中国,或者说是“有味的中国”和“有毒的中国”。

34 舌尖上的中国味道

当全世界都在试图命名中国的时候,一部深夜播出的纪录片将中华美食摆上台面,口舌之间不仅展示着中国的饮食流变,它本身就是一个传统与变化着的中国。

上一篇:节气 第6期 下一篇:大宗商品QDII基金仔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