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 第6期

时间:2022-06-28 05:41:05

二十四节气散文十

夏至/赵长春

《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虽然夏天的感觉早已到来,但节气上的夏天今天才来到。

今天夏至。

夏至早在公元前7世纪就被先人确定,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曾经的夏至,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如《周礼·春官》:“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即周人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在夏至祭神。如《史记·封禅书》:“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如宋人以夏至之日起,百官放假三天。如辽代“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很是雅致。直至清朝,夏至仍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

今天,于我,又是一个观察物候的日子。其间,有一条短信嗔我:“夏至?什么意思?大热天跑地里晒油?”

我的回复是:夏至,可以打一四字成语,天长地久。

我走进田间的时候是上午九时许,与一早流进房间的阳光相比,这个时候更显了火热和浓稠,一些花香于是就更浓烈,是一种烫香,缠裹着鼻尖热腾腾地缭绕。我蹲下拍那簇依然蓬勃的葛爬皮草时,草叶被阳光射透,透着青色的亮,片片轻盈。

麦子已经收罢,地里满是高高低低的麦茬,狼藉一片。与以往的用镰刀人工收割相比,现在的机收很粗糙。用镰刀收割,讲究的是茬口短、平、齐,还要有速度和质量,便于后面的人捆麦、运麦。所以,有一手好农活儿曾经是收获乡村爱情的好尺度。媒人都有一句常用语:“那孩儿(闺女)干活儿上不用说,手好着呢!”得用我们老家南阳的方言去读,才有味道。看着眼前的田地,想象着曾经的麦子们,感觉很复杂,特别是当年怕寻不到媳妇,我狠狠地学习割麦、打麦、扬场、犁地的那些活计。

农家仍是忙,有人在田间打药、浇水。苞谷苗刚挣出地面,热浪滚滚中一片喊渴,“看着心疼”。浇地的一位老人说。孩子们只是回来急急火火收了麦,就又出去打工了。老人说舍不得地,地里啥都长,只要人勤。多少辈子多少年了,人离不开地。“谁都离不开!”老人说,都去挣钱,地里没有粮食,吃啥喝啥!说着说着,有些激动。老人很勤快,他地头的荒地上,豆角爬架,茄子秀花,小葱叶直,辣椒吊蕾。正如赵本山说的:“土地是妈,劳动是爹,撒什么种子就把什么结……”

花生已经成行,绿油油的,给麦茬地绣出些许诗意。棉花顶出了五六片叶子,一拳高,谁能想象两三个月后能掩藏了一些浪漫故事。谷子看上去像草,一筷子高了。高粱比谷子稍高一点儿,根儿还不壮,未被土埋全的就显出紫色的须。还有一种桃子,俗称毛桃,掩映在叶子中,接受阳光和风,青中露黄,尖儿微红。柿子如婴儿半拳,像是怕热,头向下,藏在一片叶子下;一个柿子一片叶,很规矩很听话,不争不抢。

田头有几棵躲过端阳节的艾蒿,瘦瘦地立在热风中。说其瘦,不如说是老相了——因为端阳是艾成熟的最佳时节,叶子肥大,应被割下来,走到一家一家的门额上,药香辟邪——而此时,叶子瘦且枯皱着,有些伤春的意味,没有人欣赏,生命在寂寥中老去。

此时的艾确实有些伤春。古时,艾叫“相思草”,很早就飘香在《诗经》中表达着“爱”: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真盼望哪个女孩子此时来采艾!

可是,高天老日头下,大地苍茫,陪我的影子也极短……

上一篇:晚年的疯狂 下一篇:舌尖上的三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