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志议论类文言文阅读练习

时间:2022-08-18 03:55:16

言志议论类文言文阅读练习

【锁定考点】

1.识记涉及的文学常识: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3.理解常见虚同在文中的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5.词类活用;6.理解作品的内容;7.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8.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的观点:9.理解论证方法、思路与写法;10.谈阅读感悟等。

【新题演练】

一、《鱼我所欲也》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②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①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_②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__

③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④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_________②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_________________

③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④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选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

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是以下哪种心?( )

A.恻隐之心 B.羞恶之心

C.恭敬之心 D.是非之心

5.选文第二段列举曾经宁死也不接受不合礼义的财物,而今却为“万钟”接受的现象,主要采用的是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论证了___________的道理。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_____

③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饿其体肤

C.行拂乱其所为 D.曾益其所不能

3.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劳其筋骨 B.空乏其身

C.所以动心忍性 D.百里奚举于市

4.翻译选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第一段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③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④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本文选自《_____》,该文体现了作者在政治上推行_____的思想。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

①委而去之_____ ②失道者寡助_____

③寡助之至_____ ④亲戚畔之_____

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二三里之城 行道之人弗受

B.环而攻之而不胜 呼尔而与之

c.然而不胜者 二者不可得兼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天下之所顺

5.翻译选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阐述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道”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失道”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答)

四、《出师表》阅读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一不求闻达干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③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这篇表是写给_______的。

2.解释加点的文言实词。

①身弓耕于南阳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

③恐托付不效_______ ④攘除奸凶_______

3.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都不同的一项是( )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 还于旧都

②咨臣以当世之事 以伤先帝之明

③治臣之罪 若无兴德之言

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故五月渡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翻译选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提到“出师”前的战争形势是什么?“出师”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五、《爱莲说》阅读

【甲】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①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尚节亭记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问,而名之日“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②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选自《明文在》)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

①可爱者甚蕃______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______

③故为亭竹间______ ④叶不易______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

①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______ ②有诸中,形于外______

③为能践其形也______ ④能以节立身者鲜矣______

3,翻译选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写作方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

5.乙文评价黄中立“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用米评价黄中立。

六、《陋室铭》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阔金经。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彤,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本篇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

①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加点的“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此之谓失其本心 B.舜发于畎亩之中

c.环而攻之而不胜 D.何陋之有

4.翻译选文中面线的文言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义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体现“陋室不陋”。

(本栏插图/王伟)

上一篇:谈谈物理复习教学 下一篇:戴尔软件:端到端解决方案的黏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