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移民”第一案

时间:2022-08-18 03:06:00

“高考移民”第一案

有人认为这是为了保护当地考生的利益,有人认为这是户籍政策与招生政策在“打架”,有人质疑教育部门认定“高考移民”的法律依据。

2008年6月7日、8日,在教育部的协调下,西安市12名“高考移民”终于得以回原籍河南南阳参加高考。

可就在一个多月前,根据西安市“在小城镇买房落户”政策合法落户西安的12名考生,因涉嫌“高考移民”,在西安被取消了高考资格。

自认为自己是合法考生的他们,为维护自身权益,便一纸诉状将西安市招办、灞桥区招办和灞桥区教育局告上了法庭。然而,5月26日,西安市灞桥区法院一审判决驳回了考生的诉讼请求。

得知这一结果时,所有考生、家长都万念俱灰,因为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输掉了一场官司,还将可能因此输掉了孩子的前程。幸亏,教育部的及时协调才没让这一悲剧发生。

这起在国内引起广泛争议的“高考移民”诉讼案,被称为中国“高考移民诉讼第一案”。专家们对陕西省教育部门认定“高考移民”的法律依据提出了质疑,并认为即使这一政策程序及实体合法,也应对这些作为特殊群体的考生施以法律救济。

那到底该如何认定“高考移民”?政府各部门的招生政策为何出现了冲突?这起“高考移民”诉讼案,无疑是对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的一场考验。

合法落户,竟成“非法高考移民”

老潘是这次“西安高考移民诉讼案”中的考生家长之一,原籍河南南阳,老婆在南阳油田提前退休后,2006年2月在灞桥区一个小区买了房,儿子的户口是在2006年9月25日迁过来的。

之所以选择落户西安,老潘说他在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在西安有很多朋友,对西安环境比较熟悉。“我们在油田工作,流动性很大,一般退休的时候都会选择到大城市购房落户。当初开发商也是看中了我们这种心理,才到很多油田都设了办事处。”老潘现在居住的小区,外来人口占了一半以上,有不少人和他来自同一单位。

来西安之前,就有同学提醒他,外地考生在陕西参加高考要户籍、学籍满3年。他从开发商那里看了西安市的招生文件,后来又去了西安市和灞桥区招生办,“两个地方都说得比较原则,说按现在的政策落户不受影响,只要政策没有大的变化就没问题。我当时的理解就是按现在政策是没有问题的。”

后来,他又从《西安市教育考试中心关于做好2008年西安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和西安市各区县关于2008年高考报名的通知中,看到这样一条信息:在西安常住户口不满3年、高级中等教育学籍在西安不满3年者不得报名参加高考,但考生本人跟随父亲或母亲户口迁入我市、安置、工作调动等正常落户者不受户籍、学籍年限限制。

“跟随父亲或母亲户口迁入我市等正常落户者不受户籍、学籍年限限制”,这犹如让老潘吃了颗定心丸。随后,他跟其他正常购房者落户一样,在西安市公安部门顺利办理了户籍,成了西安市民。

2007年12月底,西安市及其各区对高考考生进行了严格的报名资格审查。在采集数码照片前,为了慎重起见,各区招办和西安市招办再次对户籍不满3年的考生资格进行了审查,确认后再给这些考生采集了数码照片,并编排了准考证号。

可意想不到的是,2008年1月31日,老潘却突然接到学校通知:他儿子被取消了高考资格。这犹如一个晴天霹雳,让他们一家整个春节都处于恐慌之中。跟他儿子一样,西安市共有88名考生一起被取消了高考资格。年后,他与其他家长便一直为此事奔波于学校和各级招生部门之间,可问题却一直未能得到解决。

令老潘疑惑的是,明明是根据西安市的户籍制度落户和招生政策报考的,怎么到最后成了“非法高考移民”呢?

他和其他家长发现,在陕西省和西安市的高考报名规定中,有一个关键的细节差异:西安市和灞桥区均规定“跟随父亲或母亲户口迁入我市、安置、工作调动等正常落户者,不受户籍、学籍年限限制”;而陕西省的规定则是,“考生本人跟随父亲(母亲)因安置、工作调动等正常迁移在陕落户者,不受户籍、学籍年限限制”。后者的表述中,比前者少了一条“跟随父亲或母亲户口迁入我市”。

对此,陕西省招生办一位负责人解释:西安市的高考招生政策是错误的,不符合省里的精神,他们将追究有关方面的责任;不受户籍、学籍年限限制的特殊情况,省招办只承认“调到党政机关及国有企事业单位”这两种。

无奈之下,走上法庭

老潘和其他家长都认为,西安市和灞桥区的招生文件与陕西省的政策发生冲突,它所造成的后果不应该让考生来承担,况且他们的孩子也已经通过西安市的两次高考资格审查。

“海南高考移民事件”发生之后,教育部提出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高考报考资格的认定措施。陕西省招生委员会研究决定:在陕西省报名参加高考,户籍在当地必须满3年。

而参与调查此事的西安市公安局户籍管理科的何胜利警官表示:“我们给这些居民办理户籍是符合规定的,是合理合法的。”《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里明确规定,经批准在小城镇落户的人员,在入学、参军、就业等方面与当地原有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不得对其实行歧视性政策。他认为,教育部门设置“户籍满3年才能参加高考”这个门槛,与大政方针相矛盾。从法律效力上来看,教育部的规定也应该与国务院的规定相衔接。

陕西省招生办公室新闻发言人郝春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陕西省教育厅对西安市招办提出了批评,认为他们应该依法行政。可西安市招办只在业务上归陕西省教育厅领导,在行政上归西安市领导。西安市文件跟省里文件不一致,陕西省教育厅无权干预,只能将情况通报给省招生委员会。他还认为,陕西省招生规定的宣传已经好几年了,可见这些家长存在投机心理,即使不是故意钻空子,也是不负责任的。

陕西省教育厅有关领导在接待家长们上访时则表示,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招生政策和户口准入政策没有协调好,而西安市的高考政策和省里的政策有冲突,这也是事实,他们会尽力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眼看着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可这些考生的高考报名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无奈之下,其中12名考生的家长,以考生的名义,将西安市招办、灞桥区招办和区教育局告上了法庭,请求恢复他们在陕西省报名参加高考的资格。

是不是“高考移民”到底谁说了算

在找说法的过程中,家长们不断听到“要保护41万名陕西本地考生的合法权益”的说法,他们认为被取消高考资格的根源还在于对“高考移民”的认定。

被取消资格的88个考生的家长代表在一份提交陕西省有关领导的情况反映信中,特别提到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考移民”。他们认为,根据教育部文件,“高考移民”是“通过办理非正常户口迁移手续,在分数线较低的省份获取报考资格和较多的录取机会”。“可我们这些家庭都是正常的户口迁移,从地域看,大多来自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从户籍迁出地看,大多来自农村、小城镇、矿业企业(如油田)等。我们之所以迁居西安,是综合考量了西安市社会经济发展前景、居住环境、生活成本、孩子教育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理性选择,是为了给家庭、个人创造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本案律师蒋虎军告诉笔者,本案与2005年的铜川“高考移民”事件本质不同,应该区别对待。前者是通过非法手段伪造户口或买户口,而本案当事人是合法的户口迁移。公民的高考权是落实宪法关于公民受教育权的具体表现,高等教育法和教育法也规定对合法考生应无歧视、无差别对待。“对考生资格的确定采取一刀切,缺乏行政智慧,也缺乏人性化,不能说各地方部门之间的政策不一致,而让孩子们在火炉上烤,把他们的前途耽误了。”

官司还没打,可这场“高考移民”风波已严重影响了涉案考生们的情绪和心态。许多考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愿回到学校读书;有些考生一时想不通竟离家出走;还有同学得知被取消高考资格后索性直接转到高二复读去了;甚至有学生已经开始筹划办理出国留学手续了。

考生没心情备考,家长们更是心急如焚,他们担心孩子们错过高考。因此,他们向法院申请正式审理前暂时停止相关教育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先让考生报名参加高考。不料,5月9日,西安市灞桥区法院驳回了这一申请。

招生部门依法行政受考验

在海南、云南等地铁腕治理“高考移民”的大背景下,“西安高考移民诉讼案”迅速成了社会焦点。

5月11日,4名家长受邀参加了由北京一家反歧视公益组织举办的“高考移民”研讨会。会上,多位法学专家质疑陕西省招生部门认定“高考移民”的法律依据。北京大学宪法学教授张千帆认为,“高考移民”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高考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导致同样素质的考生受到不平等待遇,甚至居住在同一个城市的居民受到不平等待遇。他质疑陕西省教育厅出台的“户籍满3年、学籍满3年”才有资格参加高考的政策是否具有法律依据,并认为即使这一政策程序及实体合法,也应对这些作为特殊群体的考生施以法律救济。

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教授贡世康也认为,“西安高考移民案”的事实很清楚,核心问题是看陕西省和西安市招生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有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定授权。他认为,国务院和教育部应尽快针对“高考移民”问题出台全国性的法规和规章,“一些政策的原则性和概括性很强,具体实施中需要制定更为细致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教育部门应本着依法行政的原则,人性化出台遏制‘高考移民’的政策。”

与此同时,西安市灞桥区招办和西安市招办分别向灞桥区法院递交了行政答辩状,两家单位均认为取消这12名考生高考资格的行政行为是符合规定的。

灞桥区招办在答辩状中称,这12名考生的户口均属非正常转入西安落户。同时指出,西安市高考报名条件关于“跟随父亲或母亲户口迁入我市不受户籍学籍年限限制”的规定,只限于“安置、工作调动、再婚或原籍在西安”这4种情况,并不包含因买房或买户口等其他原因迁入者。

西安市招办则称,作为招生考试部门,始终以主持公平、公正的考试为己任,由于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下达到各省,如允许不符合条件的外省籍考生报考,必将侵犯陕西省广大考生的利益,对陕西考生不公平,所以必须根据国家和陕西省有关政策规定,切实维护陕西省考生的利益。

5月26日,该案一审宣判,法院最后判决驳回原告要求撤销西安市灞桥区招办取消2008年高考报名资格的通知的诉讼请求,同时驳回了原告对西安市灞桥区教育局和西安市招办的。

而这些险些错过高考的涉案考生,6月7日、8 日,在教育部的协调下,在原籍河南南阳顺利参加了高考。

事情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但蒋虎军律师认为,教育部的“协调”只是一个权宜之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行政部门依法行政的问题仍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他认为,教育部门取消这些考生在陕西高考报名资格的理由是“户籍迁移非正常”,但户籍迁移是否正常,只能由公安机关认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认定公民户籍迁移是否正常,属于超越职权。“户籍政策与招生政策之间存在差异,政府部门发现漏洞,应该不断弥补,公民并没有审查各级政府规定是否一致的义务,也不应为此负责并承担后果。”

上一篇:客人醉酒死亡 主人被判担责 下一篇:千里驰援 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