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与地位

时间:2022-08-17 11:57:00

浅探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与地位

新课程强调合作学习,就是强调学生学习行为方式的转变,也是强调教学方式的改革,从而促进“教学相长”。所谓“教学相长”,简单来讲,就是既要促进学生成长,又要促进教师成长,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很显然,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强化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是确保合作学习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

一、合作学习开始阶段,教师应该是学习内容的设计者

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不是所有的合作学习都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布置合作学习的内容、形式及实施过程。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从学生分析、分组策略、目标设置、任务选择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评估等都要进行全面设计,并事先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学习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提前准备和收集资料,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就对问题有一定的独立思考。通过精心的设计,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问题有进一步更深入的认识和有所创新。所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扮演总导演的角色是对学生学习促进的很好体现。

如电表的改装教学,合作学习过程:提出问题―问题引导―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由于表头的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都很小,不能满足实际测量,怎样利用表头测量大电流和大电压呢?

教师提示:表头的内阻和允许的最大电流和最大电压是一定的。那么在允许的电流一定的情况下,为了增大电路两端的电压该怎么做?同样在允许的电压一定的情况下,为增大通过电路的电流该怎么做?

学生合作讨论:利用已学串并联电路的相关知识,大家较容易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问题引导:如何计算分压电阻?改装后的表盘刻度还是均匀的吗?

分流电阻的情况可以引导学生合作或自主完成。

二、合作学习进行阶段,教师应该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调控者

教师在布置完小组学习任务后,不是就没事了,而应该在事前深刻领会和把握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职责。首先,教师要组织各小组进入学习情境中,不让学生游离于合作学习之外,或者脱离学习主题而出现“不合作”现象;其次要密切关注每一个组的表现,及时发现各小组的问题,并给以指导或督促,做好调控。再次,亲临有问题小组的学习,参与小组学习,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关注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尤其关注困难学生的表现。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事先没有预想到的情况,提出和问题解决关系不大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和指导,调控学习和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在教授“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一节,设置合作与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参与小组讨论,指导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合作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分析,归纳现象,得出结论。

三、合作学习深入进行阶段,教师更应是参与者和学习者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并不是削弱教师的作用,相反,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合作学习和传统课堂教学形式有所不同,新的学习方式要有新的教学行为来支持,但并不是完全改变教师课堂主导者的身份,因此,合作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更不容忽视。只不过教师的角色定位随之发生转变,由原来的传授者变为知识学习的创设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合作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课前准备不一定充分,知识储备不一定充足,考虑问题不一定全面透彻。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合适的机会把正确的思想与观点教给学生,或者引导学生做更全面深入的思考与分析。教师只有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各小组的学习与讨论中,才能让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过程是一种“人际合作关系”的训练,教师和学生都得参与进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教科书中设置很多“思考与讨论”栏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处理这些内容时,可以采取自主独立思考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总之,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根据问题难易程度和学生掌握情况,教师适时给出点拨,在每个学生都充分思考问题以后,教师可以给出大家不能解决的问题结果。

四、合作学习交流和汇报阶段,教师应该是引导者和质疑者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思维火花不断迸发,潜能得到挖掘。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以往的知识的讲授者、精神的控制者转变为学生潜能的发现者。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中把求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创设一种民主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合作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备课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使学生学得更多更好,更会学、更愿学。教学活动的着眼点应从以往立足于“教”转变为现在的立足于“学”。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从比较注重他的过去和现在,转变为对学生潜在能力的关注。因此,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明晰学生对学习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具有的能力,并根据学生的需求随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诸如: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分析学生学习倾向,评价学生的进步,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把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潜能激发出来,使之获得最佳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不是只听听小组汇报就完事了,而要“问在疑惑处,导在需要时,点在关键点,评得恰到好处”。教师作为质疑者强调的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错误、疑问、困难,及时有效地把握生成性问题,促进学生知识、思维的再次提升,也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必须跳出原有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定位。当然传递知识依然是教师的责任,但不能把此当做教师工作的全部,更不是终极目标。在教学思想上要发生转变,教学应由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转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让合作学习真正取得实效。

甘肃省定西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上一篇:南京农业大学自主选拔录取生源质量评估研究 下一篇:浅析如何让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