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时间:2022-08-17 10:04:09

分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脂肪液化原因,找出合理的治疗方法。结果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主要由于妊娠水肿、滞产、肥胖、贫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及术中操作不当引起的。一旦发生脂肪液化,经拆去皮肤缝线、扩开切口、充分引流及换药,必要时给予抗生素应用,待切口组织新鲜后,在局麻下行二次缝合,加压,10d拆线,愈合良好。60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患者经治疗,全部愈合,住院时间10~15d,患者没有一人发生切口继发感染。结论 提高对孕妇的关注,做好孕妇的孕期保健工作,合理饮食,治疗妊娠期合并症,提高产科技术质量,降低剖宫率,能够有效的预防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发生脂肪液化的孕妇应积极的配合治疗。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防治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肥胖人群逐渐增加,加之独生子女较为姣气,妊娠合并症的增加,同时伴随着高频电刀的使用,切口脂肪液化的现象越来越越多,不仅切口愈合时间延长,同时对剖宫产术后的治疗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仅增加了产妇痛苦,也增重了产妇的经济负担[1,2]。现如今,对于如何有效预防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发生始终是临床医学研究的焦点之一。我院通过对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患者发病的原因作了主要的分析,并探讨了其防治措施,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3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患者,年龄38~23岁,平均年龄为(29±3.2)岁,60例患者有的为妊娠水肿的,有妊娠合并症的,有肥胖的。60例患者中有少数使用电刀,其中55例(91.7%)为纵切口, 5例(8.3%)为横切口。剖宫产术后5d内切口出现粉红色渗液,在换药的过程中常伴有局部皮下空虚和切口愈合不良现象。经过检查54例(90%)患者部分脂肪层裂开,而6例(10%)患者脂肪层全部裂开。患者切口出现液化时间也各有不同,12例(20%)3d之后出现液化,18例(30%)4d之后出现液化,24例(40%)5d之后出现液化,6例(10%)6d之后出现液化。患者穿刺抽出粉红色渗液,经过镜检发现,存在相对较多的脂肪细胞,其切口边缘较为平整,无炎症现象,裂开较大切口难以愈合。

1.2方法 剖宫产手术中,在切开脂肪层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避免对产妇腹部脂肪层的挤压,在对切口关闭时,借助于生理盐水对切口冲洗。对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先拆去切口皮肤及部分脂肪层的缝线,1次/d进行消毒换药,并将切口扩开,清理出切口内液化的脂肪,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切口创面直到切口流出较为新鲜的血液为止,同时每次换药时将硫酸庆大霉素8万单位倒入切口内并保留在切口内,再将无菌纱布放置在切口内予以充分引流,外敷敷料后用腹带对切口进行包扎处理,必要时再给予抗生素应用,一般经过上述处理后4~7d后,腹部切口组织新鲜了,在常规消毒切口处手术野的皮肤,在局麻下行全层间断褥式缝合后,10d拆线,愈合良好。

2结果

2.1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主要由于妊娠水肿、滞产、肥胖、贫血以及术中操作不当引起的。

2.2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防治结果 通过对我院的60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患者的治疗,结果是全部为愈合良好,住院时间10~15d,没有1例发生切口继发感染。

3讨论

3.1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发生原因分析 影响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妊娠水肿、滞产、肥胖、贫血以及术中操作不当引的。我院通过对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其主要的原因则是由于妊娠水肿、滞产、肥胖、贫血以及术中操作不当引起的。妊娠水肿、妊娠合并贫血,脂肪组织营养差,影响切口的愈合。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发生原因分析可能为:①妊娠水肿时腹部切口处脂肪中含有水份,血运较差,易形成脂肪液化。②妊娠合并贫血时,腹部切口营养不良易引起脂肪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脂肪液化。③肥胖患者切口脂肪层太厚,反复多次切开皮下脂肪,令脂肪切成孤岛状,影响血运。④滞产是因为产程时间长,使产妇体力消耗太大,手术比较紧急,必要的准备作的不够细致,手术操作比较粗暴,以致组织损伤过多、止血不善而影响局部血供易形成脂肪液化。

3.2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治疗 我院通过对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患者采取拆去切口皮肤及部分脂肪层的缝线,充分引流,1次/d进行消毒换药,并将切口扩开,清理出切口内液化的脂肪,同时每次换药时将硫酸庆大霉素8万单位倒入切口内,然后用腹带对切口进行包扎处理,必要时再给予抗生素静脉应用,一般经过上述处理后4~7d后,腹部切口组织新鲜了,在常规消毒切口处手术野的皮肤,在局麻下行全层间断褥式缝合后,10d拆线,愈合良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拆去切口缝线,并将切口扩开后,清理出切口内液化的脂肪,换药,同时1次/d将庆大霉素8万单位倒入切口待组织新鲜后再给予二次缝合,10d拆线,愈合良好。60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患者经治疗,全部治愈。胡丽花[6,7]等研究表明,在对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就要对切口进行保护,尤其是在缝线打结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保证其缝线有着适当的松紧性,手术过程中,经快速的将皮下阻滞进行开,将坏死的脂肪组织及时的清除,必要的时候应用抗生素对感染加以预防。总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治疗可以总结为三点:①治疗原发病:贫血者注意纠正贫血,必要时可适当利尿,减轻水肿。②术后注意抗感染,加强支持治疗。③术后加强伤口护理,及早发现伤口出现的变化,及早处理,当有少许渗液时,即每天换药,保持伤口干净,换药时按压切口,挤出皮下渗液,辅以物理治疗,促进伤口愈合,我院使用微波理疗,2次/d,取得较好的疗效。若渗液较多,拆除该处缝线,清除液化坏死组织,彻底引流。切口不愈合者应及时清除液化坏死组织,待新鲜肉芽组织长出后及时行二期缝合。

3.3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预防 吉红梅[8]在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和防治研究中表明,做好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其关键则是将孕妇孕期的健康教育加强,并慎用电刀,和横向切口的使用,做好术后的理疗处理,进而对产妇其它并发症加以预防。我院通过对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作了主要的分析,并对其预防措施作了主要的总结,总结得出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孕妇相关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对自然分娩的方式加以采用,进而降低剖宫产率,从而减少脂肪液化产生的危险。②注重孕妇营养的摄入,加强孕妇优质蛋白、矿物质、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加强孕妇的运动训练,做好肥胖的控制工作。③将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对剖宫产手术的处理提高重视度,掌握手术操作的一些技巧,手术过程中,手术操作时尽可能的轻柔,不要急于求成。并保证患者血液循环正常,将组织再生能力提高,对切口仔细的检查,并将换药的次数增加,对切口的干燥性加以保证,患者术后对抗生素加以应用,对感染加以预防。④一旦产妇出现脂肪液化,就要及时的进行创口修复,做好患者的积极治疗,对没有出现脂肪液化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本研究在对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通过结合本人的临床实践结果,并借鉴前人研究的理论思想,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还望相关研究人员给予指正。

综上所述,妊娠水肿、贫血、滞产以及术中操作不当均为造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重要原因,而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对孕妇的关注,做好孕妇的保健工作,加强营养的平衡,将产科的质量提高,并将孕妇剖宫产率降低,有效的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液化的发生,发生脂肪液化的孕妇应积极的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潘玉芳.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 [J].中国实用医药,2013,24:81-82.

[2]方国英,闫木菊.49例剖宫产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和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12:1919-1920.

[3]兰水清,周丽萍.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5例分析 [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678.

[4]徐娜.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53例原因和疗效分析 [J].吉林医学,2011,16:3300.

[5]李鲲.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0例诊治体会[J].中外妇儿健康,2011,06:177.

[6]胡丽花,王晶.73例剖宫产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和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4,06:934-935.

[7]梁伟.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6例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04:103-104.

[8]吉红梅.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和防治[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2:236.

上一篇:蛇床子素水醇凝胶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临床评... 下一篇: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8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