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评价中反思有效教学

时间:2022-08-17 09:10:41

从评价中反思有效教学

“这节课整体设计还不错,就是缺乏亮点,上得太平淡!”

“你的创意很好,情境创设富有美感,但在学生表演环节,你应该选一个表现力强、可以让课堂出彩的孩子来展示,那会多好啊!”

“语言上还是要多下工夫,希望这位老师今后多读些散文,把音乐课上得更美些!”……

从以上几例课评中,我们不难看出评价者的“细心”、“悉心”和“专心”。

当“细节决定成败”成为一句至理名言时,音乐课执教者设计教学的能力、课堂语言的细节、课堂中的行走姿态以及课堂生成中的机智表现等诸多因素,都成为评价者的品评内容和关注对象。评价者在用完美的眼光审视着课堂,但有些评价让人困惑甚至扭曲了教学的意义。我不禁思考:评价者到底在关注什么?什么样的课才能得到高度评价?一节课的效应到底有多大?就因为一些细节的不完美,课堂就没有它的价值和意义了吗?

在我看来,“细节决定成败”,那是一种完美学,课的有效无效,一切还得从大处说起。哥白尼曾说:真理一定是最简单的。我们不妨尝试着转变、调整思维的角度和高度,因果倒置,从评价中寻到“有效教学”的简单真理!

一、从学生反应“观”有效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教育的宗旨。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客观对象,他们的智力、情感均存在着个体差异,但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场所,一堂课有效无效,从大部分学生身上便显而易见。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具结果性的评价方法。

四十分钟的课堂,学生学得有兴致吗?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如何?学生学会了什么?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得到了尊重?学生得到了哪些能力的锻炼和发展?有多少孩子在这节课上获得了表现的机会?(如果能用数据的方式来评价论证,显然就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了。)

举个例子吧: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民族音乐的殿堂,谁来说说你了解的中国民族乐器有哪些?

学生三三两两举手。

教师:民族乐器分四类。我们来听一首《渔舟唱晚》,感受民乐的魅力。

学生30%提不起兴趣,勉强坐正。

教师:下面我们来分段欣赏……

大部分学生坐立不安了,交头接耳的、埋头“思索”的……

从孩子的反应来看,这无疑是一节无效的课。学生从一开始就没有进人音乐课的状态,更不要谈欣赏音乐了。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教学态度,或许他的每节欣赏课都是这样的模式,学生已不觉新鲜;或许他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缺乏了解,毫不顾及学生的兴趣、感受,只为完成教学环节而教,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失败的必然结果。因此,有效教学一定是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情感,让学生学到一定知识技能的课堂,是体现一切“以人为本”、“以育人为目的”的课堂。

二、从教学形式“悟”有效

这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评价方法,属于过程性评价方法。如今,音乐教师的教学手段花样繁多,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公开课一定有小组讨论、表演等设{十’要体现新课程就一定会唱唱、跳跳、写写、画画,总之想方设法让学生高兴、使气氛活跃,这些片面追求形式的教学课例很多,其教学成效可想而知!

在第五屑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中,云南省澜沧县民族小学音乐教师金燕萍,以一节《我爱家乡的酒歌》赢得了同行们广泛的好评。没有花哨、现代的教学手段,没有过多的语言修饰,一节课上教给学生四首歌曲,这种最传统的口传心授,却能让孩子们在走出课堂后还歌声依旧。

再举一例:《永远的莫扎特》一课中,在上课的第一时间,教师让学生听到的是他们很熟悉的流行歌曲《我不想长大》,进而开始听《第四十交响曲》片段,这样学生在听觉上“找”到了莫扎特,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作品之间的距离。接着,教师用音乐的材料营造音乐的氛围,用音乐的手段解决音乐的问题,用音乐的技巧指导音乐的表现,用音乐的内涵提升音乐的立意,一切环节设计都是围绕音乐有效地展开,引导学生饶有兴致地一步一步走进音乐,走近莫扎特,达到了教学目的。

高荣老师的《噢!苏珊娜》一课,通过开放性问题、开放性情境以及开放性活动的设计,使师生间多向互动,推进教与学不断地深入进行。他精心挑选不同版本、不同语言的歌曲音像和音响资料,通过感知、欣赏,为学生营造一种具有特定氛围的情境,让学生体验特定情境;之后,又分别选用了吉他弹唱,黑鸭子组合的录音、录像,并运用美国乡村周末晚会的形式,开放性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从而获得音乐学习的喜悦和成功体验。

名家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却可以让人强烈感受到课堂的生命力,它们所折射出的人性的、和谐的、充满智慧的光芒,不是流于形式所能带来的。无论是传统性教学、开放性教学还是逻辑推导式的教学,执教者都是在“关注音乐,以人为本”、“以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关注多元文化”等音乐教学理念下设计教学的。正因为这些具有内涵价值教学理念的指引,他们的课堂才有效。常言道:一个教学行为的背后,一定有理念的支撑,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就有怎样的教育行为,也就会有怎样的教育结果。

因此,有效的教学首先要确定内容,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挖掘教材中潜在的音乐文化内涵;然后再根据内容去选择合理的、有效的方法和形式,为学生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服务,而不是摆花架子。

三、用发展的观点“寻”有效

教育的问题,可不是能“以一窥十”的。俗话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课堂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采用发展的眼光看“有效”,能促使评价者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想得更深、更远。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软性评价方式。

笔者曾经在某县工作几年,在每次艺术课的备课中,音乐、美术教师都努力在寻求艺术的通感,比如节奏与线条、情绪与颜色,甚至从建筑的摄影中感悟音乐的协调性,并以此引导孩子们在课堂中观察、发现、想象和创造。这是一种多么富有潜质、有创造性的教学手法呀。最记得杨立梅教授说过的一句话:“或许今天的这节课看上去乱七八糟,孩子的作品也不尽如人意。但是,如果长期通过这种形式对孩子进行艺术指导和熏陶,孩子在未来必将会有无穷的创造力。”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阶段性的目标工程,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每节课。

再说,金燕萍老师通过口传身教,教会孩子们演唱拉祜族、爱尼族、傣族和佤族的四首酒歌,让祖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我想,不管金老师的教学方法如何,课堂语言组织的怎样,在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加速流失的今天,这是有效的、有价值的一堂课。

有人说:“好的音乐课就像是一场音乐会或一场歌舞晚会,让人感觉不出教学过程设计的痕迹,在不知不觉中就下课了。”也有人说:“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再精当的设计,再高明的教师,再流畅的过程,当下课铃声响起的一刹那,跨出教室的一瞬间,很奇特,遗憾、懊恼、后悔都会随之产生。”这些感性的评价,其实都是对完美课堂的追求。回顾郑莉教授曾给予《我爱家乡的酒歌》的一番点评:“整个教学设计十分紧凑、简单,目标具体、明确,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反复歌唱,一节课下来,不光学生们把这首热情、奔放的歌曲唱得无比动听,而且载歌载舞,意犹未尽,连台下的观摩教师也深受感染!”多么大气、人文性的话语啊,给执教者无限的关怀和鼓励!好课不是反复磨出来的,那样会让人生腻,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些冷静和理性,从评价和反思中改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是严谨的,也是宽容的,让我们大胆地创新,在实践中努力追求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实现持续的、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课堂教学。

黄缨岚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上一篇:例谈如何有效开展音乐课拓展教学 下一篇:全国音乐教育论文评选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