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和谐”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时间:2022-08-17 07:20:57

让“和谐”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新课改实施以来,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不顾学生的情感反应,自己唱独角戏或学生与教师之间出现敌对情绪,出现教师呵斥、指责学生的情景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凸显学生主体、关注师生情感互动的“主体性教学”模式。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种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或不为教师或不为教材、不为同学所动,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静听的“零思维”状态,课堂上他们几乎没有活动的余地和体验,没有思维的意识与努力,同学们进行的操作实践、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等一切都似乎与他们无关,事实上他们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奴隶”。在轰轰烈烈的课改进程中,在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上,他们的这种“零思考”现象使他们成了新课程实验中的弱势学生,导致了我们课堂教学的不成功甚至是失败。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一书中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相互关系来决定的。”这种关系就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和谐的合作关系,因此我们必须考虑构建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

然而现实教学却不尽如人意,新课程情境下,数学课堂上依旧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情形,目前比较突出的有:1.数学课堂教学的假“主体”现象: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学生的讨论刚开始就被老师打断,然后教师详细讲解探究的步骤及方法,讲述自己的心得体会;或教师详细讲解探究原理,说明注意事项,一堂课课足足讲了三十多分钟,还剩几分钟让学生再讨论、再探究,走过场了事。2.教师与“优生”的言行往往会符合教育要求,而与“差生”互动则常常会出现“非教育性”的言行,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发言往往持否定的态度,倾向于采取专制的、否定的、控制的言语表达,言语互动的时间进程中比较少给学生思考与充分表达的机会,提问的质量要求也低,甚至有时会不自觉的嘲笑、挖苦这些同学。3.课堂教学中,在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互动时,一些教师组织的小组讨论热闹倒是热闹,却没有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很多学生借机说说笑笑,根本没有顺着老师设定的问题进行,讨论无法深入,从而使课堂讨论成了学生的“群言堂”“乱言堂”。

为避免上述情形的发生,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加尝试:

1.关心热爱学生、理解学生所表达的感受,善于赞赏或激励学生,构造老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金凤凰”需要爱,“丑小鸭”更需要爱。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礼貌用语,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多注意使用有帮助于营造良好课堂气气氛的体态语。教师与所谓“学困生”的沟通、交流对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就显得极为重要,因而对待这些学生要有更大的耐性,对他们的发言要多一点微笑,眼神多一点信任,口中多几句激励的话语,如用“答得好”、“对”、“不错”、“这样好”、“说下去”这些使课堂气氛缓和与产生欢乐的语言激励他们,鼓励他选择比较合理、简便的方法进行解答。对于课堂上违纪的学生,应多一些幽默风趣,少一些说教,注意批评的艺术。在一定的范围内允许学生在所学知识的运用上犯些小错,通过“允错”,不仅融洽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教学中这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起来了。

2.善于发问,想法让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构造学生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发问,有意要学生回答,善于设计贯穿一条启发性的线索,进而引发较多学生自发行为。

同时,教师要积极地创造学生合作的机会,凸显合作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所伙伴关系,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为学生成长后在社会中与他人和睦相处做准备。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既能让学生拓展思维、活跃参与又避免热情过头、课堂失控造成课堂讨论成了学生的“群言堂”“乱言堂”呢?笔者认为,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给学生以暗示,我们应引导学生明白,学会倾听别人、懂得欣赏别人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尊重,而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从而让学生学会“倾听”、自觉的“倾听”。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前,应该提出一些倾听别人谈话的要求,暗示学生要学会倾听、学会欣赏。我们可以对学生说:别的同学在叙述时,你既是师傅又是徒弟;当你做师傅这一角色时,你听一听,他们的表述或操作中是不是有错误之处;做徒弟这一角色时,你再听一听,他们的对话中是否有你值得学习的地方;老师要看一看谁做师傅、徒弟最棒。在教师富有启迪意义的话语下,学生在听的时候自然会格外认真、格外用心,因为他们都想成为老师所赞扬的“有教养的人”。

3.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构造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的和谐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课堂就是为熟悉生活服务的,课堂教学与数学的和谐程度决定课堂对数学的服务质量。只有课堂活起来,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为了让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呈现了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要关注下面两个和谐。

(1)生活与数学的和谐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数学知识还要回归生活。在课堂中笔者尽可能让学生感到学习内容就是我们身边的事物,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与自己息息相关。

(2)情境和数学的和谐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身心去影响孩子,用自己的激情去诱发孩子的激情,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孩子,使学生和你心心相印、协调一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立良好的教学情境,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上一篇:初中地理“四步”教学法的策略探究 下一篇:“天然”化妆品只是一个“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