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褒贬演变例说

时间:2022-08-17 05:32:13

如果你对朋友说:“你真是呆若木鸡。”他一定会很生气。但是如果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春秋战国时期,你这样对朋友说,朋友一定高兴异常,这是因为“呆若木鸡”一词的感彩古今有很大的差异。

“呆若木鸡”原是称赞人镇定自若、态度稳重、涵养高深。它出自《庄子・达生篇》:纪子为周宣王饲养斗鸡,养了才十天,周宣王就催问:“训练好了吗?”纪子说:“不行,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哩。”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又问:“可以了吧?”纪子说:“还不行,它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又问:“现在该成了吧?”纪子说:“不成,心神还相当不宁,火气还没有消除。”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又问。这时纪子说:“现在差不多了。虽然别的鸡叫,但它好像没有听到一样,看起来像木鸡一样。这样的斗鸡,才算是养到了家。别的鸡一看见它,准会转身就逃,斗都不敢斗!”果然,这只鸡后来每斗必胜。但在随后的语言演变过程中,“呆若木鸡”的感彩起了变化,由褒义成语变成了一个贬义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呆笨或因恐惧、惊讶而发呆的样子。

像“呆若木鸡”这样感彩起了变化的成语还有很多。例如:

“走马观花”原是形容得意、愉快的心情。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很有才华,两次上京城长安应考,可是都没有考上,受尽了冷落和讥讽。后来第三次进京赶考,总算考上了,而这时他已46岁。在长年压抑、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忽然登科,得意、愉快之情真是难以形容。诗的后两句,就把作者当时骑着快马、在春风中得意地来往于京城各处,尽情游览的兴奋之情生动地描摹出来,后来这两句就浓缩成一个成语:走马观花。现在,“走马观花”已成为一个略含贬义的成语,意思是匆匆走过、只看表面现象、来不及认真观察。如朱自清《论诗学门径》:“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明目张胆”原意是眼明胆大,不畏强权,敢说敢干,敢于同恶势力公开斗争,显然是个褒义成语。据《唐书・韦思谦传》,韦思谦“为人刚正,直言无忌”,唐高宗时任监察御史,因弹劾权贵而遭贬谪,人们去看望他,他慷慨激昂地说:“我是一个正直的人,遇见不合理的事情,当然不肯放过,哪里有工夫考虑个人得失?大丈夫须明目张胆,报效国家,岂能庸庸碌碌,只图保住自己和一家大小的安全呢!”《宋史・刘安世传》载,刘安世也是个敢于仗义执言的人,宋哲宗时任谏议大夫,曾立下志愿:“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他在职期间,果然清正不阿,铁面无私,屡次直谏皇帝,弹劾大臣,朝中文武百官,一时都敬畏他,称他为“殿上虎”。现在“明目张胆”已成为贬义成语,形容坏人毫无顾忌、公开作恶。

“道貌岸然”原指神态庄重严肃,是褒义成语;现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含讥讽之意。“因陋就简”原是贬义成语,指简陋苟且,不求改正;现为褒义成语,指利用原有的简陋条件来办事。

褒贬是否正确是衡量成语使用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了解成语的感彩的演变定会有助于我们正确使用成语。

(作者单位:江西省玉山一中)

上一篇:“歧义”趣话 下一篇:介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