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广告词范文

时间:2023-02-23 05:21:16

成语广告词

成语广告词范文第1篇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3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推行规范汉字,既是学习母语、尊重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遵纪守法的要求。

7月31日上午,《海南省实施办法》(简称为《办法》)经海南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今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办法》规定,广告用字不得使用错别字、繁体字和已经废止的异体字、简化字,不得用谐音篡改成语。对违反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责令限期拆除,并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近日,江西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对《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草案)》进行了一审,随后将该草案及其说明对外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快”“治”人口的药品广告、“闲”妻良母的洗衣机广告等等这些改动成语、词语的广告词今后有可能被叫停,乱改成语拟最高罚万元。

随着各省《办法》的相继出台,群众立场逐步两极分化,针锋相对。

媒体声音

有媒体称:广告追求的就是创意,追求视觉冲击。“默默无蚊”――某蚊香广告;“一戴添娇”――某女帽广告;“咳不容缓”――某咳药广告……这些富有创意的广告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被我们深深地记住。从广告的效应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做法。

消息一出,便有网友跟帖,认为上述观点过于片面。十分简单的或者可以说根本没有理解在广告行业内“创意”一词的意义。更进一步地说,只能想出恶搞语言文字这类有损法律尊严与道德规范的无聊创意的广告公司,是不被业内需要的。诚然,广告行业隶属于商业圈内,其第一职能肯定是宣传推广,赚取利润。但若因此摒弃文化理念,弃社会道德与公共安全底线于不顾,即便另类广告吸引了再多的眼球,商家也会给人留下恶俗印象。

业内建议

上海汉唐国际广告公司群创意总监黄伟表示:“其实两省推出的《办法》早在很多年前国家就已经出台,但是这些年广告词‘篡改’成语的现象依然存在说明这块的市场需求还在,所以这种现象是禁止不掉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并且很多学者担心我们的传统文化会遭到冲击或者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我认为这是无稽之谈。几千年沉淀的文化不可能因为广告词‘篡改’成语这种事而改变。《办法》越来越严格,这已经不是对广告创意的限制,而是对人类创造力的打击。文字跟符号本身就是一直在改变中才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如果非要限制文字的变化,那本身也是文字、文化的可悲。”

海南师范大学郭敏老师对于政府出台措施禁止广告语篡改成语表示支持:“广告作为媒体服务于大众,对于一些变异的、有歧义的字眼应尽量避免使用,随意改变成语将误导青少年。我支持海南省实施《办法》,广告中用字不得使用错别字、繁体字和已经废止的异体字、简化字,不得用谐音篡改成语。随意改变成语字眼的做法是不行的,广告用语不是单一的问题,广告也是一种媒体,承载着信息传递的义务,对于一些变异的、有歧义的字眼应尽量避免使用。如果真的这样下去,就会导致语言向一个很不好的方向发展,造成汉语言的不规范化,同时也让消费者从心理上产生厌烦,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并且,目前海南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规范用语、用词有助于提升国际旅游岛品牌形象。”

成语广告词范文第2篇

想一想,文中孩子的性格有了哪些转变?

请你阅读

成语“嫁”给了广告

在大陆境内最先运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已不可考。至今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词是日本人做的,用的也不是成语,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由俗语到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风地将广告词与成语结成了一对。你有“‘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鳖’来无恙”(补品),我有“一‘明’惊人”(明目器);你有“默默无‘蚊’”(驱蚊器),我有“无可替‘带’”(透明胶条)……没有人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经转“嫁”给了广告,并堂而皇之地添丁进口,毫无汗颜,合适吗?

意见显然难以统一,说没有什么不合适,似乎可以,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广告词,借用了成语本身所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貌合神离,即广而告之,有易于传诵,而且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一举多得。焉有不妙?但说不合适,也自有道理,因为广告词贵在新意,尤其是现在的大批广告人一古脑的全跑到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诩高明时,成语之林也就快成为一片广告用语的木材基地了。

当然,持不同意见者还有更为广泛的一些说法:比如,据某调查表明,对于广告语记忆和传播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如此这般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中小学生们竟将“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可该怎么办?

文化继承传播的第一层要义,恐怕首先是准确。

阅读提示

短文描述了广告中引用成语的表现,揭示这种现象中存在的问题。

读后实践

1.请将下列“广告用语”改为正确的成语。

“咳”不容缓 “骑”乐无穷 “鳖”来无恙

一“明”惊人 默默无“蚊” 无可替“带”

2.联系上下文,说说“貌合神离”和“一举多得”在文中的含义。

“貌合”指______________“神离”指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举”指_______________“多得”指______________

成语广告词范文第3篇

一、广告词拟写的要求

1.目标明确,内容具体

广告词要向读者或听众传递什么信息,要达到什么目的,必须具体明确地表达出来,让人一目了然,过目不忘。例如:

(1)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环保公益广告)

(2)聪明的妈妈会用“锌”。(三精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3)聪明何必绝顶,慧根长留。(生发精)

(4)瞬间的永恒。(照相机)

2.语言简洁,音韵和谐

广告词要尽可能做到语言高度浓缩,篇幅短小精练,一般不超过两句,每句一般不超过七个字;广告是面对大众百姓的,因此还要注意适当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例如:

(5)沸腾的事业,冷静的支持。(奥柯玛空调)

(6)平时献出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太平洋保险公司)

(7)家有三洋,冬暖夏凉!(三洋空调)

(8)白里透红,与众不同。 (雅倩化妆品)

3.构思新颖,富有创意

广告词应该是有创意的语言,没有创意的广告词就像没有幽默感的人。因此,要从思维的最佳切入角度,寻找心灵振奋的激发点,引起共鸣,达到“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效果。例如:

(9)看《环球时报》,把地球抱回家。 (环球时报)

(10)除钞票外,承印一切。(复印社)

(11)三十六计,走为上。(鞋)

(12)上上下下的享受。(三菱电梯)

二、广告词拟写的切入点

1.从对象名称入手

很多广告词从产品的名称产生联想,直接或间接地将产品的名称融进广告词中,从而达到“不读不知道,一读忘不了”的效果。例如:

中国联通: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中国联通广告)

联通的标志是一个中国结的形象,本身就具有亲和力。联通诞生后,对于推动中国通讯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它以优质的服务和低廉的价格在竞争中逐渐发展壮大,联通把自己的标志和品牌名称自然地融入到广告词中,从内容到形式做到了和谐统一,反映了企业的精神理念。

2.从对象特征入手

广告词的编拟过程中,有时还要从产品的特征入手来拟写广告词。这样才能更好地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例如:

家有三洋,冬暖夏凉!(三洋空调)

“三洋空调”通过对自己的特点或优势“聚焦”,通过语言的夸张加以“放大”,指向集中的承诺――“冬暖夏凉”,不仅能强化公众的印象,而且能吸引消费者购买三洋的产品。

3.从对象功能入手

广告词的拟写还可以利用产品的功能做文章,从其功能入手拟写广告词是常用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强化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收到良好的宣传效应。例如:

不“打”不相识。(某打字机)

这则打字机的广告就是从打字机的功能――打字入手,经过精心安排编拟出来的。它非常简洁,语气却铿锵有力,化用武侠电影中英雄好汉们因过招而相识的语句,雅俗共赏。广告词中的“打”字恰好与“打字机”中的“打”同为一字,更显广告设计者的匠心独运。另如中国电视报的广告:“中国电视报,生活真需要”也是直接从这一对象的功能入手拟制的。

三、广告词拟写的技巧

了解了广告词拟写的要求和切入点,我们还要掌握广告词拟写常用的一些手法,这样才能把广告词拟写得更精彩。归纳起来,广告词的拟写主要有以下六种手法。

1.妙用修辞

巧妙运用比喻、对偶、拟人、对比、双关、顶针等修辞手法,可以把广告词拟写得更优美、更生动、更感人。以生动形象的文字,准确表达广告的意图,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例如:

(1)普通话――13亿颗心与心之间的桥梁。(比喻)

(2)说地地道道普通话,做堂堂正正中国人。(对偶)

(3)不要踩我,我会痛的。(拟人)

(4)平时献出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对比)

(5)聪明的妈妈会用“锌”。(双关)

(6)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顶针)

2.巧用谐音

在广告词中运用谐音,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它可以起到一语双关、见之生情的效果。比如:

美克运动鞋――运动每时每刻。(美克运动鞋)

这则广告将运动的活力融入其中,巧妙地运用了“美克”与“每刻”同音的特点,读来朗朗上口,使“美克”牌运动鞋轻而易举地进入了运动爱好者的头脑里,达到了宣传的目的,体现了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

3.化用名句

化用古典诗词名句也是拟写广告词的一种好方法。它可以使广告词彰显文化气息,极具典雅风范。例如: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丰田汽车广告词)

这则广告词成功地化用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古诗,文字简明,但内涵丰富:一是表明了产品质量之高,广告词没有直接宣传产品的质量,而是用销量之大来表明;销量之大也不是用数量直接表明,而是用路来间接表明;二是表明了车的适应性强,“有路必有丰田车”,隐含着不管什么路,丰田车都可以纵横驰骋,往来自如;三是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两个“必有”,语气坚定,给人可以信赖的感觉。再如“鲜血诚可贵,助人价更高”,即是化用了裴多斐的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但愿人长久,热血注心田”则化用了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类广告词均显得文采飞扬、韵味十足。

4.富含哲理

广告词有时也可从富含哲理的角度入手,创造出一些经典的,为世人称道的著名广告来。例如:

让我们一起驶进新世纪。(巨象轮胎)

此则广告词中“驶”字用得极佳,由于与“轮胎”相联系,与“汽车”挂钩,“驶进新世纪”就具有更新更深的含义。所以“让我们一起驶进新世纪”读来亲切感人,非常有感染力。有一则环保公益广告“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你的眼泪”,也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让世人记住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否则留给我们的可能只有眼泪。

5.改编成语

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它简洁有力,富于表现力,我们在拟写广告词时,可以直接或间接利用成语。例如:

默默无“蚊”。(某蚊香广告)

此广告词的妙处在于它把成语“默默无闻”中的“闻”利用谐音改成了“蚊”,这样为蚊香做广告,既简洁,又富有文采。另如“‘骑’乐无穷”(某摩托车广告)和“‘饮’以为荣”(某饮水器广告)都是改编成语的结果。此类广告,人们一看便知,但这种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在书写某成语时受广告词影响而写错。因此这种手法要慎用。

6.化用歌词

流行歌曲是一个丰富的语言知识库,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流行歌曲中的一些句子,并将其加以改造而成为广告词,这样可以使语言更有魅力更有时代感。例如:

平生只唱一首歌,哪有不平哪有我。(某压路机广告)

这一则广告使人一看就知道是由电视剧中济公和尚所唱的那句“哪有不平哪有我”化用来的,读来很有亲切感,收到了很好的广告效果。

成语广告词范文第4篇

星期五的下午,我们的语文课是一堂有趣的实践活动课,老师叫我们从广告词中辨错字,当时我的心里很纳闷,心想广告是为了推销某种产品从而达到吸引顾客的一种促销方式,为什么里面还会出现错别字呀!而且老师还要叫我们从广告词中找出错别字。

带着这个疑问我认真的看了书上的几个广告词,果然不出所料很多成语里的字都已成了音同字不同,完全改变了成语的本来意思,心里就在想这些商家为什么要把成语改成这样的广告词呢?正在我迷惑不解的时候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商家改成语的目的。例如:“百依百顺”里面的“依”字商家们却把它改写成了“百衣百顺”,在这个词语里商家的意思是说:自己的生产衣服适合每一个人穿。我们都会心的笑了,老师还说了“默默无蚊”咦!真好笑这里的“闻”字怎么又变成了蚊子的蚊呀?我们看了都哄堂大笑起来,我也理解了这个广告的意思就是说没有蚊子,那要是写成“没没无蚊”不就成了一点也没有蚊子了嘛?呵呵…仔细的想想这些商家们还在真不简单,我们祖国的文字博大精深,他们能从读音上来改变汉字的字意,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达到推销自己产品的目的。后来老师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广告词,我们一看里面好多的字都写错了。

好可恶哟!为了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有意写错字,而这些商家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让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变得混乱不堪,为了能使我们祖国的文字能够纯洁的展现出来 ,我们向有关部门呼吁查处这些乱改成语的行为,也希望广告商们不要再在成语上做文章了。

成语广告词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不规范;广告用语;汉字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129-02

在电视、网络、书刊、广播、报纸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广告语,有的广告用语用字规范得体,同时也会给人赏心悦目和触人心弦的感觉,让人难以忘怀。但有些广告用语用字并不规范,甚至有的对汉字学习、汉字选用以及应用都产生了极大的消极作用。

一、不规范广告语的表现

在很多电视、网络、书刊、广播、报纸中有很多不规范的广告用语,这些广告用语有滥用同音错别字、采用语病句、篡改成谚语、滥用外文、使用最高级、繁简乱用等表现,这些不规范的广告语已经严重影响到对于汉字、成语、谚语等的理解与掌握。

(一)滥用同音错别字

在很多广告语当中有许多都是采用同音错别字替换而应用在广告中,进行宣传。然而这种宣传并非能够展示出宣传对象的特点与优势,却使得人们觉得这则广告乏味无知。“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别具一格的民俗表演,一定让你流连往返。”这里面的广告词语已经使用错别字“流连往返”应该改为“流连忘返”。在报纸上出现这样的一句广告词,这是极不负责的表现。

在利用同音字时也会将词语的单字进行替换,这种替换很容易诱导未成年人对汉字的错误应用。在一些广告中有衣服的广告“衣帽取人”在这里本来应该是“以貌取人”。虽然同音但这种为了宣传,但这种擅自更改词语的方式是极其错误的。

(二)繁简乱用

繁简字混合在一些户外广告中经常出现。在周生生珠宝的广告片中采用的字幕是繁简字混用的。虽然用词很有魅力,但是却采用繁简字共用的方式来作为电视广告的字幕是不符合规范的。在一些户外广告中我们时常看到将“风雅”的“风”写成“凰”,将“中国”的“国”写成“圆”的例子。这些都是违反法律的。这些广告应该规范字体,统一采用简体字来规范,有些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采用繁体字与简体字混搭的方式会使得使用简体字的规范无法得到更好的实施。

(三)篡改成谚语

1.篡改成语

在很多广告语中都会利用成语来宣传商品,但这种广告却未必能够达到意想中的效果。因为这种改换成语不仅会使得广告不能表达出本来的含义,而且也会使得成语的学习者无法学习到正确的含义。例如在宣传山西的广告中就有“尽善尽美”改为“晋善晋美”这则广告被勒令修改。有一些止咳药广告词“咳不容缓”,这是为了宣传止咳药的功能将“刻”变为“咳”,摩托车广告词有一则是“骑乐无穷”,这里是将“其乐无穷”这个成语进行了改变,同样营养液广告词将成语“口蜜腹剑”改变得到“口蜜腹健”。

还有一则网吧广告是一“网”情深,这是将成语“一往情深”进行替换。在一则钢琴广告中为了使得钢琴得到好的宣传,将“琴有独钟”是将成语“情有独钟”同样热水器广告也有采用篡改成语的例子“随心所浴”就是由成语“随心所欲”改动而来。这些通过改变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而宣传推广商品的做法并不能使得商品售卖更好,反而会适得其反。

2.篡改谚语

有很多广告词都会采用谚语来进行商品宣传,一则口服液广告“小不饮则乱大谋”这是通过将“忍”变为“饮”。“古有精卫填海,今有宜工移山”这句是宜春宜工装载机的广告,是将“愚公移山”变为“宜工移山”从而宣传宜春宜工装载机的功能。投之以桃,报之以“利”是春兰空调的广告,这个是将“李”替换成了“利”来宣传春兰空调会回报给消费者更多的利益。同样在某打字机的广告中就有“百‘文’不如一‘键”’,这里将“闻”“见”两字进行了替换。山西汾酒广告中“喝酒(久)必汾(分),汾(分)酒(久)必喝”也是对于谚语“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进行了替换。“好马配好鞍,好车配风帆。”是某蓄电池的广告,在这里是将“好船配好帆”换成“好车配风帆”。

这种替换虽然是以宣传商品为目的,吸引大众的注意力,但是,这种替换与篡改会对学习谚语的孩童或学生造成困扰。篡改谚语来宣传产品的方式有时也会导致公众对于这种商品产生抵触心理。

(四)滥用外文

在很多的广告中采用外文来作为广告用语,但这些外文的广告用语并不规范。这些基本是将外文直接翻译过来。例如在某酒的广告中“酒的王朝,Dynasty”这是直接将“王朝”翻译过来,毫无意义。再者,很多中国的品牌例如鸿星尔克,它的广告语就是“To be number one”这根本没有任何解释与注解,只是一味地对商品广告词加上英文的广告语。安踏的广告语在一段时间中采用“keep moving”,这同样使得大众对其极为苦恼,而这些都是滥用外文的表现。

(五)使用最高级

企业进行市场竞争时都会用广告进行宣传,但必须公正、客观。在广告语言中,广告词在创作过程中是不得使用部级、最高级、最佳等容易产生误导的绝对化语言的,但是,一些商家却为了增加商品的吸引力而采用隐形的最高级。

一些广告词中出现了“最”字。例如宏达摩托车的广告词“宏达最省油,领导世界新潮流。”其实这里用最高级想要表达省油要数宏达汽车,但是却使用最高级,这不符合规定和事实。同时在一些广告词中出现了很多没有出现“最高”“最好”等词汇,但却是同义的词汇。在嘉陵摩托的广告词中就有“嘉陵金悍,王者风范。”这里的“王者”就是“最高”,用这个词来代替“最高”。还有一些广告语像“天府皇宫”“一代彩虹,长春铃木王中王!”“风驰天下,正大摩托”“劲霸天下,龙啸九州。”等等这些与最高级相似的词语。

(六)采用语病句

很多广告中都会有语病句,有的是为了引起消费者注意,而有的是不经意的错误。不管是出于哪种原因,这些广告中都是采用语病句而作为广告语的。

1.前后矛盾

在央视的公益广告中有这么一则“我爸没有什么爱好,就喜欢下象棋,从小就教我下棋,现在他老了,我陪他下象棋,挺好的。”这里”没有什么爱好”与“喜欢下棋”是存在矛盾的,下棋就是一种爱好。这种就是前后话语矛盾的语病。

2.歧义凸显

在很多广告语中都会有歧义的情况,因为这种含义不明会感觉语言模糊例如欧莱雅的广告语是“你值得拥有。”这句话给人的感觉不是那么舒服。原因是这句话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你有资格得到它,另一个是这个东西很好极其适合你。这种歧义也就造成了这种广告词的特殊。

3词语错误应用

在很多广告词中都会应用错误词语,这种词语的应用错误是疏忽导致的。例如这则广告词:“喝了,就别咳”。这里面的“别”用错了位置,“别”是命令别人的时候用到的,而这句广告语是凸显出这个药的作用是止咳。所以这里的“别”应该换成“不”才合适。

二、不规范广告语对汉字应用的消极作用

不规范的广告用语一直困扰着消费者,因为这种五花八门的广告语让人觉得这只是推销手段,与产品质量毫无关系。而这种不规范的广告用语对汉字的应用会产生很多的消极作用。

(一)干扰学习

对于一些不规范广告语的出现是不利用学习汉语的。这些不规范的广告语大多出现在电视、网络、书刊、广播、报纸中。学生们从这些媒体中了解了这些广告语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种对不规范广告语的应用就会直接影响到对于汉语的学习,不利于对汉语的掌握与应用。

(二)汉字滥用

不规范广告语会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你在商铺、酒楼还是饭馆等地方,都会受到广告语的影响。这些不规范的广告语中有很多错字、语病。而大众耳濡目染就会对这些纳入到生活中,并且滥用这些汉字,从而失去了对于正确汉字的理解与掌握。

(三)阻碍普通话推广

成语广告词范文第6篇

哎,也不知道是哪家广告公司最先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铺天盖地的广告牌,宣传单已悄悄用上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可是,最终的受害者还是我们中小学生。

你也许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北京进行过这样一个测试。让一个班的同学写出30个容易跟广告词混乱的成语。测试的结果另人吃惊,竟没有一个完全正确有什么:“咳”不容缓,口蜜腹“健”......你们显然不知道,自己已经给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抹了黑。如此这般偷梁换柱,我们小学生还缺乏一些辨别能力,我们该怎么办?

也许有人认为,这种方法没什么不可以,有了这些成语,在进行加工,有方便又快捷,而且还使广告具有中国特色,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如果以这些成语作为广告,这也牺牲了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那未免太小题大做了。

叔叔,阿姨们,请你们使用正确的广告词!请为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留下一片净土。请为我们留下学国文化的天空!

成语广告词范文第7篇

2、双关是很多广告人惯用的手法。如我们都很熟悉的大宝SOD蜜的广告:“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这里的“早晚”就是双关语,一个层面是指一天中的早晨、晚上;另一个层面则就是迟早的意思了。又如正点蚊香:“杀蚊子,这招最正点。”、“中国人自己的可乐”一一非常可乐,其品名本身用的就是双关修辞。

3、对仗的修辞也可以在广告中经常见到。人头马X0的广告:“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格力空调:“好空调,格力造。”简简单单几个字,朗朗上口。静心口服液:“静心送给妈,需要理由吗?”对仗又谐音,效果自然非同凡响。

4、现今的广告为了突出自己产品的特点,总是有意无意地带点对比的色彩,不信?那就来看一看吧!就那大家耳熟能详的那句“广告做的好,不如新龟冰箱好”这句话来说吧,刚开始可能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但再想想,大概是强调了产品的性能好,质量优,与广告作比较,这实在很有创意,它能用别的产品烘托出自己产品的优点和性能,使产品任人们心中更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更能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

5、广告语中的夸张随处可见,如某冰箱为了显示其保鲜程度,广告中的男主角打开冰箱时,一条鲜活的鱼横扫出来,吓人跳,这严格来算,还不能是广告语,但给人的视觉冲击绝对是一流的。

6、很多直面现实的广告常采用设问或者反问的句式。如“泻痢停”做的广告“别看广告啊!”“那看什么?”“看疗效!”既体现了此药的疗效好,又无形中讽刺了某些广告的不真实。广告语也有因为简单而取胜的。如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这是人们最熟悉的广告语,也是人们最喜欢的广告语,简单而又意味深远,因为发自内心的感受可以脱口而出,正是其经典所在。圣安净螨系列:“只留青春不留痘。”俏皮、活泼深入人心。拉芳舍:“我不在家里,就在拉芳舍。不在拉芳舍,就在去拉芳舍的路上。”堪称经典。

成语广告词范文第8篇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3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推行规范汉字,既是学习母语、尊重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遵纪守法的要求。但是,在现实商业生态中,利用谐音乱改成语的商家不在少数。北京市工商局规范广告词,对户外广告滥用成语限期不改正者将课以重罚,体现了规范语言文字的姿态。值得肯定。

以前商家乱改成语用作广告词,除了媒体曝光、舆论谴责以外,商家几乎不用承担违规成本。即使这些广告最终被职能部门叫停,商家并不吃亏,一个另类广告就成了无形广告。他们追求标新立异,为自己制造看点,吸引消费者眼球的目的达到了。

在商言商,现代商业社会需要一定的经营手段,但是决不需要恶搞语言文字这类有损法律尊严与道德规范的无聊创意。有的店家不仅乱打广告,还擅自篡改成语做店名,比如有的商家店名为“衣冠勤瘦”、“衣表人才”、“挺挺玉立” 、“闲妻良母”,除违反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外,还违反了《企业名称管理规定》:商店名称不能有损于国家、社会公共利益,不能起带有欺骗性或让人误解的名字。利用“衣冠禽兽”的谐音给服装店命名,吸引公众眼球,不仅不文明,而且涉嫌违法。

笔者认为,商家除了赚钱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理念,守住社会道德与公共安全底线。何况,从市场的角度看,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环境,商品价廉物美,才是经营的硬道理。

其实,现实生活中,除了广告词滥用成语以外,另类经营的例子也举不胜举。据媒体报道:某酒店搞店庆活动,用礼炮抛撒人民币;某理发店推广下跪洗头服务;某医院打出谁搞大了蒙娜丽莎肚子的广告,某热水器厂家让美女当街洗澡。等等。他们制造恶俗创意、借媒体炒作自己,为自己制造出了人气。

成语广告词范文第9篇

成语 谚语 广告词 古诗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中学生物学学习的过程中,若能巧妙地借助生活中常见的成语、谚语、广告词等文化载体剖析其内涵,探究其本意,寻找其与现代生物学之间的联系,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借成语学生物

成语是汉语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不仅富含很深的哲理,更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性和知识性。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若能充分利用相关成语、典故的来龙去脉及其寓意,就会让生物学的学习变得兴味盎然,从而给学习者留下深刻印象。如“华而不实”,原本是指某些植物(如油菜)由于缺少某些元素(如硼)而出现的只开花不结果实的现象。油菜缺硼时,花粉发育不良,植物虽已开花,却不能授粉,所以很难形成种子。又如,“根深叶茂”,是指植物(如乔木)只有根扎得深才能充分吸收水和矿质离子,使它们最大限度地参与生命活动,才能保证植物茁壮成长,枝繁叶茂,进而长成参天大树。再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其本意真实地反映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由于食物的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类似的还有“饥寒交迫(肚子饿了就会觉得更加冷)”,“牵一发而动全身(食物链中每种生物都有其重要地位。一种生物的生存状况发生变化,整个食物链都会受到影响)”等现象,都非常生动地反映了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

二、巧借广告学生物

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优秀广告往往都有朗朗上口的广告词或包含哲理的广告语,这其中不乏一些与生物学息息相关的广告词。如有一则空调广告的广告词是“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富含哲理的广告词所包含的生物学知识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大树下有树阴,可以遮挡烈日;第二,由于蒸腾作用,树下的温度相对较低;第三,由于蒸腾作用,树下空气对流,会形成风,故给人凉爽之感。又如,一则公益广告词是“一花独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它告诉人们,不同的植物开花的季节也有所不同,秋冬开花的并不多见,绝大数植物都是长日照植物,它们通常在春天开花。比如,桃、李、杏、梅等;再如,一则商业广告:“AD钙奶,AD搭配更容易吸收!”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维生素D和维生素A都是脂溶性维生素,其中VA的生理功用是维持眼睛在黑暗情况下的视力,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结构促进生长发育。VD的生理功能是促进食物中钙磷的吸收;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维生素D缺乏会使儿童易患佝偻病,成年人得骨软化病。两者科学搭配,相辅相成更有利于吸收,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三、巧借谚语学生物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生物学知识,同时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知识渗透的表现力,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是遗传学知识,对遗传学的启蒙教育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又如,“一娘生九子,九个不一样”,说的是生物变异学的相关知识,它可将十分抽象的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再如,“吃什么补什么”,这是在民间流传十分广泛的一句谚语,但容易引起误解,难道吃猪脑也能补人脑?其实,它的实质是告诉人们从食物中获得的主要都是一些人体结构的基本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等,当这些物质进入人体之后根据需要,重新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和多糖等。类似的谚语还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天生会打洞”。再比如,“人黄有病,天黄有雨”;“冬吃萝卜夏吃姜,免得医生开药方”;“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等谚语都蕴含着深刻的生物学知识。

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现象也包含着生物学知识。比如说,有些人特别能喝酒,可谓“千杯不倒,千杯不醉”。其实,这与饮酒人体内有一种能及时分解乙醇的酶有关;而另外一些人却是滴酒不沾,也是因为这种酶,他体内没有这种酶,便不能及时分解酒精,极易引起酒精过敏甚至中毒!同样道理,一部分黄色人种,尤其是中国人,一喝牛奶就会拉肚子,这是因为体内缺少分解牛奶的酶的存在,而欧洲人经常把牛奶当水喝,其根本原因是基因不同,生物学知识是:没有对应的基因也就没有对应的酶产生。

四、巧借诗句学生物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优美诗句,以其绚丽的色彩、迷人的风姿、醉人的芬芳,昭示着生物学现象。类似的还有许多,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是描述柳树阿娜多姿的,听到这样的诗句,在校园及城市绿化中,谁能不选柳树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描写秋叶的,大家都知道,叶子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叶绿素,但叶子中不只有叶绿素,还有一些其他的色素,就拿枫叶来说吧,秋天时叶绿素分解,叶子中的花青素呈现出来,所以叶子就变成了红色。学生熟悉的白居易的《忆江南》中写道:“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爽心悦目的美景竟是生物学现象:大量藻类繁殖,而使江水呈现的颜色。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句中描述了这样的情景:山下的桃花都已经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这说明花开受温度条件的影响。“梅花香自苦寒来”也属这种生物学现象。再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说落叶落下后,被土中的细菌分解成无机物,被植物体重新吸收,为植物体提供营养。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它们的“语言”从生物学角度阐释,即是寻求配偶的信号。

孟浩然的《春晓》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把人-鸟-风雨-花巧妙联系起来,创造了一个真实优美的生态环境:树木葱郁,鸟语花香,气候宜人。让学生体会到了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之美。其实,这样的诗句实在不胜枚举。总之,生物学习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

生物是一门科学,生活更是一门科学,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生物现象,将生物学习融于生活之中,这样的学习才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姜玉涛.巧借学生力量,激扬生物课堂.

[2]张钱道.生物教学中巧借实例,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成语广告词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谐音双关;广告效果

双关,即利用语音或语义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这个意思,而实际上、真正地却是说另一个意思。由于这种修辞法既能使语言幽默、风趣,又能适应某些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效果更加含蓄曲折,生动活泼,易懂易记,表现力强,予人以深刻印象。所以,现代商业广告中运用频繁。

事实上,广告语自身简洁凝练、易懂易记的要求也正决定了双关是它的好搭档,并且它们“演出”的“舞台”多选择在成语、固定词组和常用熟语上。

广告中的谐音双关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谐音换字

通过替换成语中的某个语素,使成语在“变脸”的过程中被赋予一种新的意义。例如:一则吸尘器的广告词“ 推尘出新”,是对成语“推陈出新”的变形处理,乍一看使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推尘出新”在形式上则获得了“意表化”的效果,意义上也去掉了“推陈出新”的内在含义,取而代之为一个与商品有关的“吸尘”的意义,从而强化了产品的功效。

某摩托车厂的广告词“骑乐无穷” 也巧妙运用了语素替换的方法。这则广告将成语“其乐无穷”中的“其”改为“骑”, 一脱该成语的本意(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表达了骑上该厂生产的摩托车,就会感受摩托车带来的无穷无尽的乐趣、惬意,令人神往。一则机床厂的广告词“独锯匠心”,由“独具匠心”变形而来。成语“独具匠心”原义为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独“锯”匠心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该厂生产的机床在技术、性能方面的创造性,先进性。

以上诸例,都是通过同音或近音语素的替换,将原有语素“陈”、“其”、“具”换成与商品相关的语素“尘”、“骑”、“锯”,由于与商品相关的语素嵌入到成语中,于是也就相应地构成了新的“词面”,成语的原义则基本被过滤掉,从而产生了“望文生义”的效果。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电热水器的广告“随心所浴(欲)”,营养保健品的广告“百礼(里)挑一”,洗衣机广告“闲(贤)妻良母”,都是这样进行处理的。

同时,在语素替换中,还有一仿拟比较特殊的,即成语中语素在位置上相互替换。如有一则专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新药芬舒雅的广告,新药芬舒雅是靠患者通过鼻粘膜吸闻达到温经通脉疗效的。它“胆敢”冒犯“百闻不如一见”的生活规律,扬言“百见不如一闻”,将“见”和“闻”两个语素交换位置,使强调的对象有了改变,针对商品的特点,重“闻”而轻“见”,真是别出心裁,让人过目难忘。

二、谐音拆字

广告语言有时却无需“换字”,在保持成语固有的结构、读音和组成成分不变的前提下,在意义的表达上故意仅从字面入手,尽力引导受众去理解其“字面义”,从而造成成语在意义表达上的“意表化”。如:

一则很有名的牙刷广告词“一毛′不拔”就是仅从字面意义上巧做文章的。因为“一毛不拔”本是贬义词,指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是战国时哲学家杨朱的为我主义,后比喻极端吝啬自私,历来都用作贬义,而现在贬词褒用,不取该词的历史语义、比喻义,而单纯从字面义上理解,来形容牙刷的品质超群,值得信赖。作为广告词,这种对成语意义的改易和“误读”可谓经典之笔。“‘一石’激起千层浪”(钻石公司)中“石”的含义不再是“石头”而是“钻石”。整个成语所包含的“小事儿引起轩然大波”?的含义,已经被用来形容钻石公司在市场上产生的巨大影响,暗示产品是大受欢迎的。这种夸张是适度的。一则打字机的广告“不打不相识”。 “打”被临时赋予了打字之义,侧重表示受众一旦使用了这种打字机,就会喜欢上该产品之意。

由于成语、固定词组和常用熟语是人们长期相沿习用的,其中大部分在古今文学作品中是当作一个意义完整的单位来使用的。比如“一毛不拔” 、“一石’激起千层浪”等,都是有其出处的,它们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固定的意义和固定的用法。而广告语言的求新求变,则给了受众以新奇感和惊喜感,赋予它们新的外在形式或者新的内在蕴义,激活人们对相关商品的想象和购买欲望。

三、 一语双关

如果说前述两种手段在使成语、固定词组和常用熟语“意表化”的过程中,都只侧重于表现成语某一方面的意义的话,下面的广告词则同时兼顾了成语常用义与临时产生的语境义的表达。如:

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广告语是这样的:“平日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这就是一则音、形、义全面相谐的好谐音广告了。从读音上讲,“太平洋”三个字作为保险公司的名称已经被巧妙地嵌入广告语中了,但并不生硬。因为前面有“一滴水”与之衬托,于是“一滴水”和“太平洋”都被赋予了比喻意义――很少的一点保险费用和巨大的赔偿回报。作为国际联合的保险公司,“太平洋”三个字也让人联想到了它遍布全球的稳定业务,给入保户一种安全感,这是形似。更甚者,在意义上,它切中我们传统文化心理中集腋成裘的好品德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良好风尚。这是一则成功的谐音广告。

有的公司也把双关修辞用于品牌宣传之中,借助中华文字简洁凝练的独特魅力打响产品的知名度,提高产品的美誉度。例如:"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南极人,不怕冷";"家有'千金'是福气"等等。

上面的例子在意义表达上却明显有两层含义,即一语双关。

总之,上述三种方法,是广告对成语在形式上或意义上进行意表化处理的常见方式。这些方式的巧妙运用,使为人们所熟知的成语有了新的表现样态。

谐音修辞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就只要求声音相同或相近,对形和义并没有提出要求。但放在广告语中,就要注意形和义两方面的相谐的要求了。否则就会不伦不类,甚至产生了消极的社会影响。

四、谐音修辞的消极作用

图音谐而义讲不通

如一治肝病的药,广告为“立‘肝’见影”。把成语的“竿”字改动为“肝”字,这个改动就很不合理。药是要能治好病的,这则广告中却要服药后使肝“见影”,反而吃出问题了,能让人去买这种产品吗?该广告只期望与成语的整体意义简单嫁接,殊不知它使用了换字法谐音,那观众也要拆开来理解呀,一拆,不就出问题了?西安一理发店更不顾《广告法》规定,取名为“最高法(发)院”,严重违反了《广告法》的规定。

因此,在广告中如何对人们日常熟悉的成语、固定词组和常用熟语作意表化处理,怎样加工、变形、改造,使之在形式或内容上或多或少地偏离或逸出原词,让受众从熟悉中见惊喜,“旧瓶装新酒”、“旧曲新唱”,收到出人意表的效果,是广告文案设计者不得不认真对待的事情。

(二) 是让掌握汉语还未到家的学生深受误导。长期浸染如此广告的学生也许会不知道“gai不能缺”的“gai”究竟该怎么写,也不明白“有痔无恐”的“痔”究竟该写成什么样。

(三)影响精神文明建设。广告语在推销商品、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能忽略其社会效应,注意尽量不要让广告语引起争议,或带来负面影响。

(四)是制约产品广告走向世界。除非形、音、义三者俱谐的谐音广告语,否则译介为外文的时候是会遇到困难的。

五、广告谐音修辞艺术的改进

广告如何扬长避短地使用谐音修辞艺术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广告应自觉肩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广告绝不能信马由缰,要充分考虑广告用语的社会影响。我国《广告法》对此也有明文规定:“广告不得……违背社会良好风尚。”

二,形、音、义全面相谐,创造更富创意的谐音艺术。全面相谐、文质俱美的谐音广告语就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产品与传统文化(如习用词语)相谐的因素和层面越多,广告用语就越能深入人心,并被大家接受。三,谐音处加上引号。

四,加强立法及执法监督。针对近年来涌现的谐音广告用语现象,2003年5月30日,北京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若干规定》,涂料广告中的“好色之‘涂’”随之叫停。2004年3月25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第8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草案)》,该办法也规定不能在广告用语中随意使用谐音字,拒不改正者将进行处理。

总之,只要扬长避短,谐音修辞就能在广告用语中作出新的贡献,再造辉煌。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熙著,语法修辞讲话,【M】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 年

[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语文出版社

[4]《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1994年10月27日通过)第7条第5款。

上一篇:电视购物广告词范文 下一篇:新品上市广告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