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义”趣话

时间:2022-05-02 06:09:10

【前言】“歧义”趣话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范伟(拐弯并下车):“我说,你知道我上哪儿,你叫我拐呀拐的?” (观众大笑)…… 这种歧义就是由于对“拐”一词两种含义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拐”当名词使用是“拐杖”的意思,当动词使用时其中的一个意思是“拐弯”。范伟初听“拐啦,拐啦,拐啦。”不明就里,误以...

一、因对一个词有不同的理解而引起的歧义

小品《卖拐》是大家都十分喜欢的一个节目,开场有这样的对白:

……

(范伟骑着自行车上场。)

高秀敏:“拐啦,拐啦,拐啦。”

范伟(拐弯并下车):“我说,你知道我上哪儿,你叫我拐呀拐的?”

(观众大笑)……

这种歧义就是由于对“拐”一词两种含义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拐”当名词使用是“拐杖”的意思,当动词使用时其中的一个意思是“拐弯”。范伟初听“拐啦,拐啦,拐啦。”不明就里,误以为是“拐弯”的意思。从而使观众爆发出笑声。

二、因交代不明而引起的歧义

小品《卖拐》开场之后又有这样的对白:

……

高秀敏:“拐呢,卖。拐呢,卖。”

赵本山:“连起来。”

高秀敏:“拐――卖,拐――卖。”

(观众又大笑)

范伟停车回头走过来并大声说:“呀!呀!谁要拐卖你呀?”(观众哄堂大笑)……

高秀敏“误会”了“连起来”意思,把“卖拐”说成了“拐――卖”引起了范伟的误会。

这主要是因为说话时交代不明而引起的歧义。

三、因读音相同或相近而引起的歧义

小品《卖车》也是大家都十分喜欢的一个节目,其中有这么一段:

赵本山:“树上骑(七)个猴,地上一个猴,一共几个猴?”

范伟:“八猴。”

赵本山:“错。”

高秀敏:“两个。”

……

赵本山:“树上骑七个猴,地上一个猴,一共几个猴?”

范伟:“两猴。”

赵本山:“错。”

高秀敏:“八个。”

……

这就是利用“骑”和“七”读音相近和听觉偏差来设置歧义而构成的噱头,蒙得范伟晕头转向。

四、因断句不同而引起的歧义

古时某个财主建了一栋新房子,他请当地名士郑板桥为其写一副贺联,郑板桥知其平时为人不善,故想戏弄他一下,于是提笔写下了这样的对联:此屋安能居住其人好不烦恼。财主看了以后,很恼火,经郑板桥稍加解释后,财主哭笑不得,只好默认。

财主为何对此对联很恼怒呢?原来他是这样念的:此屋/安能居住?其人/好不烦恼。而郑板桥却是这样解释的:此屋安,能居住;其人好,不烦恼。这就是在同一句子中,因说话停顿的地方不同而产生了不同意思引起的歧义,这种不同的停顿造成了戏剧效果,财主当然哭笑不得。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张甸初级中学)

上一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 下一篇:成语褒贬演变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