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物理模型的建立

时间:2022-08-17 04:46:18

浅谈中学物理模型的建立

学生拥有很多的学习空间和思维空间,怎样能在有限的环境空间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及解题效率是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只有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才能想找方法去解决,他们才不会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物理学研究的是万事万物的基本原理,对于这么多的研究对象和规律,我们必须加以总结和归类,让学生能在其中找到类似的规律,并对其中一种最有典型性的代表情况加以记忆,这是物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叫作物理建模。

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最直接、最现实的解决方法,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把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单化,具体的问题理想化,建立起能体现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的物理模型,从而更简单、更直接快速地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物理模型的分类。物理模型一般可分为两类:

一是实物模型。实物模型指的是客观存在的实际物体,通过简化抽象再建立起来的物理模型,就叫作实物模型。例如质点、光滑平面、细绳、轻质细杆、不计电阻的导线、稳压电源、均匀介质、点光源、点电荷、单摆、弹簧振子、理想变压器、原子核式结构等,都是实体模型。

二是过程模型。物体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过程,是一个高度抽象的物理过程,这个过程就被称为过程模型。例如平抛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简谐运动、无阻尼振动、弹性碰撞、光电效应等都是过程模型。

对于实物模型,很多都很难实现,但是却能突出重点,回避次要的东西。对于过程模型可能很复杂,但他们和一些简单情况有着质的共性,这些模型的建立对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尽快掌握物理知识有很大的作用。动量知识在浙江新课程中又被纳入考试范围,凸显了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以下针对此类问题简述两种过程模型。

其一是“二合一”子弹打木块的碰撞模型。其二是“一分二”的人船情景的反冲爆炸模型。

先来看看“二合一”的对于子弹打木块的情景:如图1,当质量为m1的子弹以速度v0击中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一质量为m2的木块后,子弹和木块一起运动,木块的速度为v,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它们之间有这样一组关系:m1v0=(m1+m2)v

以上问题中的m1和m2,和最后磁场中的正负离子都可视为“一分二”中的二。

以上就是关于动量守恒定律的两种常见基本模型,实际通过课本我们可以发现,高考中出现的复杂题型实际就是我们书中提到的一些常见模型引申出来的,所以对基本模型的概念的建立对于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分析有很大帮助。

正确物理模型的建立和抽象思维的灵活应用,会使解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小学低年级重提领读 下一篇:新课改理念下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