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方”谈酒店设计:商业盈利是限基

时间:2022-08-17 01:37:07

“甲方”谈酒店设计:商业盈利是限基

近年来,国际知名酒店品牌纷纷进驻中国并快速扩张,同时国内酒店品牌也在历年的磨砺中开始了爆发式的市场抢滩。据不完全统计,仅2009年11月,全国就有13家星级酒店开张营业,五星级酒店占到10家。这其中有5家是由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管理,有2家由国内酒店管理集团管理。尽管金融危机的波及以及甲流的肆虐等因素令2009年的酒店入住率滑坡,盈利表现颇受影响,但据了解,无论是投资方还是酒店管理集团均未因此减慢步伐,在2010年乃至未来,高星级酒店仍是投资的热点,而中国更是所有酒店品牌公司最为青睐的“黄金”市场。对国内室内设计行业来说这无疑是极好的市场机遇和专业挑战。

但实际上,长久以来,中国大部分高星级酒店管理被国外公司垄断,而其设计又被国外设计公司把持,中国本土的设计师承担国际品牌酒店项目设计的机会少之又少。这是为什么呢?

投资方更愿意选择国外酒店管理公司的 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国际品牌管理酒店的品牌含金量、先进的管理模式与丰富的管理经验等为巨额投资的未来盈利增加了保险系数,尤其其销售网络遍布全球,随之带来的境外消费能力普遍较强的优质客源更让投资方心动。对于国外品牌酒店管理公司来说,长期合作的境外设计公司在满足相关酒店的软硬件设计要求、投资周期与设计前瞻性的把控、从设计角度对酒店后期运营的配合等方面都已形成了默契度和信任度。也因此,在与新的投资方合作时,他们常常指名要求由过往合作设计公司进行前期概念设计,或者推荐较熟悉或曾经合作过的设计师。这样一来,国内设计师或设计公司别说争取表现的机会,就连门槛也难以进入。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部分的外因。事实上,国内设计杀出重围,改变原有的高星级酒店设计市场格局不是没有可能。高星级酒店建设周期长,竞争又异常激烈,加上经济大环境等的变化,投资额度的增减拿捏一直是投资方的重要考虑因素,并且国外品牌是否能成功本土化磨合也将极大影响酒店的后期运营。这为国内设计企业参与竞争打开了缺口。国内设计费相对较低,在把握本土经济、文化、习俗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国内设计水准也有了很大提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比重较少,但国内设计师参与国际品牌酒店建设的几率也在逐年提高中。

然而,通过对星级酒店投资方、管理方代表、终端消费者等各方面的系列采访调查,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表示优秀的设计对于酒店经营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也承认国内设计师近几年来成长很快,但他们一致认为,国内大部分设计师在星级酒店设计上还存在很大的致命伤,缺乏对酒店业的深度了解,而这才是国内设计界难以获得较大市场份额的最直接和主要的因素。

现代酒店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综台体,涵盖餐饮、住宿、SDA、健身中心、会所等各类业态,要将各种业态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在一个系统中,如血液循环般顺畅,实非易事。这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保证商业盈利,它是酒店存在、立足、发展、壮大的根基,也是酒店设计的根基。遗憾的是,很多设计师虽意识到这点但仍有欠缺,或根本没意识到。举例来说,某酒店投资方坦言,曾试图与某国内设计师合作,但是大家坐下来谈了没几句,该设计师的话题就转向某个玻璃材质运用得不错,某个弧度转得很漂亮云云,而该投资方关注的是首要问题是盈利,希望设计师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而不是凭空堆砌,为了设计而设计。这只是个例,但从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却值得深思。我们同期也对在星级酒店设计领域颇有斩获的设计师进行了采访,他们在这方面的设计理念和态度就很值得参考。

室内设计从某个层面上来说,是商业与艺术相结合的服务性行业,商业是本,艺术是表,在酒店设计中,如何在满足商业盈利模式的基础上将设计语言演绎得更丰富、更吸引顾客,同时兼顾环保、节能的社会责任是设计师们要好好琢磨的事情。

在本期的讨论当中,我们侧重选择了酒店投资方与管理方作为采访对象,希冀摒弃设计界自说自话的情况而从“甲方”的角度审视中国酒店设计的现状。我们认为,无论是赞扬的话语或是尖锐的批评,对设计界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声音。

上一篇:装置艺术对商业空间的进入 下一篇:梁景华:设计师需具备国际化酒店设计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