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方,乙方

时间:2022-10-12 11:31:59

9月底10月初,中国迎来假日改革后的第一个七天长假,“十一”黄金周处处人声鼎沸,是欢乐的海洋。

9月底10月初,与中国相隔一道太平洋的美国,景象大不同:五天之内,总额超过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在国会三度叩关,全球股市尤如“过山车”,跌宕不休。在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强烈伴奏下,美国总统大选开始冲剌,电视辩论扣人心弦。

9月26日,美国密西西比大学,此次大选首场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新鲜出炉,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麦凯恩在90分钟里各领。六天之后,两位副总统候选人――代表的拜登和代表共和党的佩林,在华盛顿大学就政治和外交话题侃侃而谈,把5000万电视观众牢牢吸引在电视屏幕前,过了一个真正的“辩论之夜”。10月7日,田纳西州贝尔蒙特大学,奥巴马和麦凯恩再次短兵相接,这一次,他们除去辩诘,又现场回答公众提问。

美国《新闻周刊》有言在先:从1980年到现在,大选前最后一个月,“即使不能给我们带来意外,至少也有爆炸性消息”。这些“意外”,大多是翻对手旧账,即使没有这些,仅仅是数场马拉松式的电视辩论,也值得公众期待和关注。

开创美国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先例的是1960年的肯尼迪()和尼克松(共和党)。1976年以后,电视辩论添进副总统候选人,从此遂成惯例。1960年第一次辩论的时候,吸引了6600万人;1980年,观众人数达到历史顶峰的8000万人。这个统计数字在今天看来,有如神话。

电视辩论,看什么?在奥巴马和麦凯恩的辩论中,前者年轻却冷静,后者年长而热烈,两人舌枪唇剑,麦凯恩攻诘对手“自由而散漫”,奥巴马则给他扣上“布什继任”的“高帽”。说到激烈的地方,两个人都握紧拳头,猛砸面前的拍纸簿和讲台。再看拜登和佩林,前一个谈起曾经单独抚养两个儿子,直说得哽咽难言;后一个则在辩论间歇抱起最年幼的儿子拍哄――但是,无论看什么,可以打包票的是:看不到实质性的东西。因为走上辩论台的即使不是政坛高人,背后也有高人指点。在这种场合,观点鲜明又能迎合大众口味,赢得感情而不是头脑,才是替未来攫取选票的关键。

电视辩论,谁是赢家?在奥巴马和麦凯恩首轮激辩之后,两人都宣称自己“赢得了辩论”。在拜登和佩林的较量之后,民意调查显示,老道的拜登获得较大优势。其实,仅就辩论而言,真正的赢家,是镜头前最会表演的那个人。1960年,电视刚刚大规模进驻美国家庭,它和汽车一样,浓缩了美国人对幸福生活的全部憧憬。当年年轻、充满活力,却在等关键问题上不占优势的肯尼迪,最终以微弱优势战胜尼克松,不能说没有电视的功劳。借着电视提供的舞台,肯尼迪的机警和潇洒,完全压倒政治上更有经验的前辈。到1980年,当里根和谋求连任的卡特在电视上面对面的时候,里根凭着自己在好莱坞攒下的经验,在镜头前占尽了便宜。

舞台小天地,人生大舞台。说得刻薄一点,辩论中的甲方乙方,都是电视镜头前的演员,竭力通过屏幕美化自己的形象和政策,放大对手的缺点;猎获观众的感情,为自己博得支持。电视机前的观众,则在欣赏甲方乙方精彩辩论的同时,也能在某种程度上获得娱乐。电视辩论,是真正的双赢;给枯燥的政治淡淡地抹上娱乐的油彩。

说到最后,免不了还要坠上一条小小的尾巴。当美国大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伊朗总统内贾德也曾向美国总统候选人提出过电视辩论的邀请,希望和他们“就公众关心的国际问题展开辩论”。其实,内贾德向美国高层发出的类似邀请已不是第一次。出席联大会议的时候,他不但想和布什同台辩论,还希望联大成员充当“裁判员”,用一场“全民公投”决定一些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之道。当然,内贾德总统不会幼稚到真的相信一场辩论就可以起到“杯酒释兵权”的作用,逼迫美国放弃在核问题上打压伊朗的“基本国策”,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内贾德对电视辩论的效果与作用,显然不陌生。不过,假如内贾德真的和电视辩论的鼻祖――美国政客相遇,熟谙辩论的美国政客会给他机会展示自己、抨击美国,从而赢得理解与同情吗?

上一篇:国际货币的成本和收益 下一篇:北京奥运积极影响中国外交